天机论坛

标题: 申银万国:北斗导航产业规模未来四年剑指500亿 北斗星通 中国卫星 [打印本页]

作者: 股票王    时间: 2011-11-8 08:36
标题: 申银万国:北斗导航产业规模未来四年剑指500亿 北斗星通 中国卫星
□申银万国证券 李晓光 黄夔
  2011年是北斗导航应用的初始年,随着示范项目的逐渐开展,2012年国防和行业用户的预研和小规模采购将逐渐展开。未来北斗多模导航将取代GPS成为中国主导的导航方式。面对2015年将成长为500亿元的北斗多模导航市场,我们有必要对目前具有龙头优势的企业持更加乐观的态度。

  市场规模有望爆发式增长

  根据全球导航定位协会的估测,中国卫星导航市场目前的市场规模在1000亿元左右。而赛迪顾问的统计数据,2010年中国北斗导航产业整体规模为60亿元。从用户终端来看,目前一代用户在10万户左右,其中国防占50%左右。

  参考美国、俄罗斯卫星导航产业发展的路径,我们认为中国北斗多模导航应用的范围首先是国防和行业用户,然后随着成本和系统解决方案的逐渐完善,北斗多模导航的应用范围将逐渐扩展到大众市场。

  目前无法准确掌握各个行业用户的具体需求数据,我们通过总量测算行业用户需求。根据全球导航定位协会的估测,2015年卫星导航产业总产值将达到2500亿元。按照国外经验,一般行业用户占15%-20%左右,所以中国行业用户北斗多模导航终端及应用市场容量有望达到400亿元。

  虽然目前GPS占了中国95%左右的市场,但未来北斗多模将是大势所趋。核心原因多模系统兼容GPS和北斗的各自优势,用户可以自由选择、自由切换。同时GPS系统无法覆盖国内偏远地区,而多模导航应用范围更广、系统精度更高。综合国防、行业、大众市场对北斗多模导航的需求,我们认为2015年左右,该市场规模有望达到500亿元。

  得两端者得天下

  根据赛迪顾问的统计数据,2010年中国北斗导航产业整体规模为60亿元,仅占中国GNSS产业的6%左右。随着北斗一代和GPS使用的逐渐广泛,中国的北斗导航企业虽然规模相对较小,但从产业链条来看,已经初步具备了从芯片制造、导航地图、终端到系统集成、运营服务的完整产业链条。

  从北斗导航产业链条来看,中国目前相对欠缺的部分包括两块:1、自主研发的符合高动态、低成本的芯片;2、对特定用户或某一客户群体的系统解决方案。

  芯片、板卡占据导航设备价值链的50-65%,上游核心技术缺失导致中国企业只能获得高精度应用35%-55%的附加值。在高精度应用(例如测绘、远洋等)中,厂家以芯片为基础,专用算法为支撑构建GNSS 通用基板,再由针对不同应用开发出OEM板,最后做成整机销售给终端用户,并提供后续的运维服务。芯片,GNSS 基板,OEM板占据价值链的65%左右,而一般精度(例如汽车导航)环境下,芯片和板卡也要占据价值链的50%。中国企业由于芯片和GNSS 基板设计能力不足,至多能获得高精度应用55%的附加值。

  对于一个进入信息社会的现代化大国,导航定位和授时系统是最重要的,而且也是最关键的国家基础设施之一。从建立一个现代化国家的大系统工程总体考虑,导航定位和授时系统应该说是基础的基础。它对整体社会的支撑几乎是全方位的,正因为其基础性,星基导航和授时必然成为卫星应用市场最大而且最重要的细分领域。

  卫星导航产业关联度高,直接与智慧城市、数字地球、云计算等有密切联系,可以不断衍生出新应用、新产品和新市场。可以说,卫星导航无处不在。但目前GPS已经占领了全球94%的市场,如何发挥北斗多模的优势,结合下游客户的特殊需求,将决定北斗导航的应用深度和广度。



北斗星通 打造应用全产业链

  公司是A股唯一一个主营北斗/GPS导航模块的公司,主攻高端模块应用市场。通过与Novtel 的长期合作,积累了丰富的板卡设计经验,其生产的北斗/GPS GNSS板卡的技术优势使其在港口机械控制、测绘、海洋渔业等领域保持领先地位。同时公司积极布局,以导航为抓手切入汽车电子领域。

  北斗卫星地面设备的产业制高点在于GNSS芯片,2009年3月,公司与韩绍伟博士(美国麦哲伦公司首席研究员,多项卫星导航定位技术专利的发明人)合资成立和芯星通公司(公司控股70%),从事北斗GNSS芯片研发。

  2010年9月,公司发布多系统多频率卫星导航SOC芯片;2011年在北斗主管部门组织的实物比测中公司研发的基带芯片和多模OEM板卡分别获得第一名,射频芯片获得第四名。

  投资评级与估值。我们预计2011-2013年公司EPS分别为0.33元、0.50元和0.75元,对应的PE分别为84倍、56倍和37倍,鉴于公司未来业绩超预期可能性较大且弹性较大,维持“增持”评级。(李晓光)



中国卫星 产品体系涵盖面广

  公司具备导航领域星地一体化仿真、研究、设计和产品研制应用能力,初步建立从芯片模块、终端产品、测试设备到运营服务的完善产业链。产品涵盖弹箭星船车等各个领域。

  2008年公司配股建设新型小卫星平台,瞄准长寿命、高可靠性、高精度、载荷支持能力要求高的卫星需求,该项目建设周期3.5年。按建设周期测试,2011年该平台下半年将逐步建成。项目的建成投产将有效缓解公司的产能紧张,同时满足国家高分辨率对地观测领域的需要。我们预计十二五期间新型小卫星平台将成为公司卫星制造领域收入新跳跃的支撑。

  投资评级与估值。公司面临的是增长确定、国家重点支持的广阔市场,而且随着公司部件资产整合和新产品市场的逐步开拓,2012年将步入快速增长轨道。维持2011-2013年公司EPS分别为0.36元、0.51元和0.68元,对应的PE分别为58倍、41倍和31倍。我们认为公司战略地位突出,竞争优势明显,下游产业处于爆发节点,维持“买入”评级。






欢迎光临 天机论坛 (http://www.tjgp.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