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机论坛

标题: 中国IPO为美两倍 首现机构拒绝IPO询价 [打印本页]

作者: 股票王    时间: 2011-12-30 08:46
标题: 中国IPO为美两倍 首现机构拒绝IPO询价
导读:
  暂停IPO询价 首家基金对新股发行亮黄灯
  新股破发成大概率事件 华宝兴业首对IPO询价说不
  华宝兴业拒绝再玩 二级市场站起来了
  拒绝IPO询价,嫌A股太熊了?
  拒绝IPO询价,这个头开得好!
  2011年中国IPO融资额为美国市场两倍 高居全球之首
  今年IPO存货公司已达61家
  不足80% 今年IPO过会率创四年新低
  热点直击:指数躺地板 IPO不减速
  新股申购收益查询
  
  暂停IPO询价 首家基金对新股发行亮黄灯
  新股发行的重要参与者,如今却决然暂别IPO。
  近日,华宝兴业基金公司在官网上发布了一封致尊敬的发行人、保荐机构的友情提示:为提高公司投研工作效率,决定即日起公司管理的公募基金暂停参与各发行人的IPO询价,暂停接待各发行人、保荐机构的IPO路演。据悉,这是首家明确表示对新股发行亮黄灯的公募基金公司。
  新股路演的座上宾,何以对IPO说不?华宝兴业基金解释道,根据目前国内股票市场状况和近期新股询价结果,近期新股发行节奏密集,发行人所处的行业面较宽,地域分布较广,公司无法在短期内完成对发行人的充分调研并给予科学、合理的询价意见。
  一段时间以来,市场对部分新股发行市盈率偏高的问题议论纷纷,许多人将问题归结于询价机构。
  针对华宝兴业的此番表态,有分析人士将此解读为基金公司在当下IPO生态环境中所处地位的反映。在新股发行环节,部分承销商授意基金公司拉高发行价。碍于各种关系,基金便在询价方面与其达成默契。
  这一问题的核心并不在于询价机构的非理性,而是在买方卖方悬殊的力量对比下,市场化的机制无法完全起效,承销商垄断了新股发行,询价机构更多的只是被动接受。北京某基金经理表示。
  另一方面,发行市盈率的过分偏高,使得一、二级市场股价出现倒挂,这被看作当下基金遭遇业绩尴尬的原因之一。暂停新股这块业务,或许也有利于公司集中精力做好其他领域的投资。分析人士表示。
  不过,该人士认为,拒绝IPO询价目前只是个别现象,对于缺少多元化收益途径的债基来说,打新依旧是重要的盈利手段。会不会有更多基金对新股发行说不,依旧值得观察。
  华宝兴业基金在提示中也表示,会密切跟踪股票市场状况和新股发行询价结果的变化,适时恢复参与新股询价业务,届时将不做特别提示。(.上.证 .丁.宁)
  新股破发成大概率事件 华宝兴业首对IPO询价说不
  新股终于开始全面破发了!一家机构投资经理日前在微博上惊叹。本周三,当日上市的两只新股宏磊股份、卫星石化双双破发;周四,南通锻压、金明精机上市首日股价便直接缩水逾10%。
  统计显示,截至12月29日,2011年IPO企业有277家上市,二级市场股价已经破发的就有209家,占比超过七成,其中,上市首日破发的企业有77家。市场人士指出,A股市场疲惫不堪,新股破发已经成为大概率事件,但巨额IPO看似有强劲支撑,新股泡沫仍然受到力挺,这成为A股市场的一大奇观。
  不过,新股破发的风险已经引起各类投资者警惕。12月28日,华宝兴业基金公开表示暂停参与IPO询价,成为对参与IPO说不的首家基金管理公司。
  今年逾七成新股破发
  新股不败的神话今年受到挑战。2011年年初,1月13日甚至出现5只新股上市首日集体破发的情况。年末又现新股集体破发。
  申万分析师林瑾报告表示,二级市场仍然面临着系统性风险,新股破发面蔓延,打新资金也将再度犹豫,单只新股的冻结资金量相应地也将有所萎缩。
  自2009年6月新股重新开闸,市场化定价发行以来,新股三高发行比比皆是。在主板市场平均市盈率仅十余倍的情况下,主板新股发行平均市盈率高达三四十倍,中小板则达到了四五十倍,创业板新股发行更是一度出现批次平均市盈率高达80倍以上的壮举。
  不过,随着大盘一路下跌,新股IPO市盈率开始不断下滑,上半年发行市盈率均值在52倍左右,下半年快速回落至近38倍。在这种情况下,上半年高价发行的次新股下半年普遍大幅走低,整体表现明显弱于整个市场。而即使新股发行市盈率不断回落,仍然有大量公司加入破发大军中。分析人士指出,新股、次新股大幅挤压泡沫,也是侵蚀市场信心的重要因素之一。
  湘财证券分析师徐广福认为,由于持续的巨额融资,再加上市场资金面吃紧,必然导致破发。
  IPO利益链继续挣扎
  业界普遍认为,在巨额潜在收益诱惑下,PE、投行等机构包装,权贵资本铺路,券商、基金、险资等参与询价的机构哄抬,目前的IPO市场已经形成分工明确、协作高效的利益链。在利益同盟的全力配合下,IPO的泡沫被无限放大,二级市场投资者苦不堪言,而破发也令一级市场投资者风险加剧。
  临近年底,一家机构的投资经理对记者透露,公司管理层决定参与一家上市公司的再融资,目前该公司市场价格已低于再融资价格,虽然公司已经有人提出了反对参与的建议,但管理层却视而不见,参与计划不变。他感叹道,在IPO或企业再融资中,机构参与的学问太深奥了。
  4月11日,八菱科技由于询价对象不足而宣告无法IPO时,不少业内人士称,这是发行市场化改革的胜利。不过,有券商投行人员对记者表示,投行保荐人不负责找询价对象,在券商内部,有专门的资本市场部,这些人和基金等其他机构,有深厚的关系。如果负责发行的投行实力不够,则IPO项目可能面临询价对象不足的情况。
  截至12月29日,上证指数今年以来累计下跌22.6%,而新股压力最大的中小板和创业板的跌幅更大,分别累计暴跌了38.4%和37%。正因为如此,A股市场2011年遭遇的史上第二熊,仅好于全球金融危机爆发的2008年。
  然而,统计显示,沪深两市2011年全年IPO首发募集资金高达2700亿元,加上再融资,整个市场募集资金高达7000多亿元,超过全球任何一个资本市场。
  经济学家韩志国曾指出,目前的新股发行是一种伪市场化发行,虽然今年新股连续破发,但新股发行的体制问题依然没有解决,新股发行体制需要进一步改革,核准制必须改变,备案制是新股发行的必然出路。
  打新也受伤
  新股破发给投资者和机构带来了巨大损失,散户中签后可以当天卖出,但是机构必须三个月后才能解禁。有些新股给投资者带来了巨大亏损,以庞大集团为例,该公司是今年内新股上市后跌幅最大的个股之一,截至12月29日收盘,该股复权价较发行价缩水70%以上。另外,华锐风电安居宝新都化工顺荣股份天瑞仪器亚太科技等的跌幅也高达60%以上。
  随着下半年新股、次新股的密集破发,机构投资者也渐渐感到了压力。
  12月28日,华宝兴业基金在其官网上发布了一封致尊敬的发行人、保荐机构的友情提示。该基金公司表示,决定自即日起公司管理的公募基金暂停参与各发行人的IPO询价,暂停接待各发行人、保荐机构的IPO路演。公司认为,根据目前国内股票市场状况和近期新股询价结果,鉴于近期新股发行节奏密集,公司无法在短期内完成对发行人的充分调研并给予科学、合理的询价意见。这是国内第一家对IPO公开说不的公募基金。(.第.一.财.经.日.报 .刘.宝.强)

  华宝兴业拒绝再玩 二级市场站起来了
  12月28日,华宝兴业基金官网上发布了一封致尊敬的发行人、保荐机构的友情提示。公司方面表示,为提高公司投研工作效率,决定即日起公司管理的公募基金暂停参与各发行人的IPO询价,暂停接待各发行人、保荐机构的IPO路演。此举开创了机构公开拒绝IPO的先河,令资本市场一片哗然。有专家指出,现有新股询价制度存在缺陷,令基金陷入了不得不报高价的怪圈。调查显示,绝大多数网友支持华宝兴业基金暂停IPO询价的行动,并且认为管理层应该停止新股发行。
  基金大佬hold不住 拒绝IPO
  实际上,机构对新股发行早有微词。在本月13日大盘跌破2300点时,华夏基金管理公司副总经理张后奇就怒称:股票市场如此惨跌,百姓血泪斑斑,权贵盆满钵满。世界上绝对不存在持续践踏二级市场投资人利益、一边倒偏向筹资者利益的单边资本市场!根据资讯统计,截至昨日,2011年上市的282家公司中,复权后收盘价低于发行价的就有203家,占比72%。其中跌得最多的庞大集团华锐风电等公司跌幅甚至超过60%以上。而踏入12月份,上市公司跌破发行价更是家常便饭。
  由于基金公司多采取网下申购方式,一旦申购成功至少要面对三个月的新股限售期。市道好的时候,基金手中的新股就算是等半年再出也有利可图。不过自从股市一路走低,新股破发也开始加速。从以前的每月有破发变成每周有破发,跌破2300点以后再进化成每日有破发,最近两天发行的新股卫星石化、南通锻压等更是一举进入首日就破发状态!眼见申购的新股转眼就变成烫手山芋,也难怪基金会愤懑不平。有人评价,在目前IPO申购风险已经越来越大的环境下,本次华宝兴业拒绝打新的行动是合情合理。
  专家建议修改询价规则
  事实上,新股询价水分高早已是市场共识。其根本原因在于,目前新股询价采取的是荷式竞价法。这个方法的要点在于,最终股票的发行价是以入围机构的最低价决定。只要你入了围,只要最终入围的最低价是10块,那么就算是报50块的机构也可以按10块钱购买新股,根本不需要支付其申报的高价,但是却可以保证入围稳获新股的配售额。这种制度的优点在于竞价,消除了过去机构合谋压低发行价的漏洞,但是同时变相鼓励机构报高价,否则就无法获得新股配额。正因为如此,才会出现各家机构拼命报高价的现象。而无法报高价的机构,则面临出局危机。著名投资人士李驰透露,其管理的私募基金由于总报低价,早被剔出询价机构行列。
  如果要消除上述漏洞,有人建议将目前的新股询价改为美式竞价法。美式竞价的优点在于,最终股票的发行价与各家机构的报价挂钩,而不必为单一价格。假设最终新股竞价入围的机构有10家,最高的入围机构报价是50元,那谁报50元就必须按50元购买。最低的入围机构报价10元,只要能入围那就可以按10元购买。无疑,这将大大增加报高价的机构风险,从而促使机构的报价更为理性。
  网友力挺华宝兴业
  昨日上证指数收于2173点,整个2011年A股跌幅已经达到22.6%。有人总结2011年的A股市场是一级市场发得太贵,二级市场输得太惨。在股市各方参与者中,股民、券商、基金均亏损累累,但唯有IPO公司赚得盘满钵满。据统计,整个2011年A股流通市值较年初减少接近3万亿元,但新股却仍然募集了超过2700亿元资金,还不包括限售股解禁后的套现影响。如此一面倒的盈亏情况,难免让人感到气结。
  根据调查,截至发稿为止,支持华宝兴业基金暂停IPO询价的网友占到97%,而认为管理层应该停止发行新股则达到87%。有人对这次华宝兴业的行动作了如下总结:基金和二级市场机构一直被动挨打从未反击,起义获得满堂彩,二级市场站起来了。2011年末,太精彩了!(.投.资.快.报)

  拒绝IPO询价,嫌A股太熊了?
  华宝兴业表示,为提高公司投研工作效率,决定即日起公司管理的公募基金暂停参与各发行人的IPO询价,暂停接待各发行人、保荐机构的IPO路演。
  对于首家基金公司以实际行动拒绝IPO,不少机构人士深表认同,与其参与询价,拉高一、二级市场的价差,不如拒绝参与IPO询价。
  今年一级市场发得太贵,二级市场输得太惨了。基金相关人士表示,机构参与新股IPO也实属无奈,不少都是出于人情考虑,如果实行直接报价,询价高的就需要高价购买,估计机构就都不参与询价了。
  华宝兴业对IPO询价的拒绝,可能仅仅是基金公司表率的一个开始,日后会有越来越多机构用实际行动来表达自己对IPO的态度。(.天.府.早.报)

  拒绝IPO询价,这个头开得好!
  12月28日,华宝兴业基金官网上发布了一则致尊敬的发行人、保荐机构的友情提示,决定从即日起暂停参与各发行人的IPO询价。这样一则简短的提示显然开了个好头!
  2011年,对于中国股民是异常痛苦的一年。中国经济保持着高速增长,但A股走势与宏观经济的走势完全背离。A股十年零涨幅,过度圈钱被指为罪魁祸首。的确这样熊冠全球的市场,唯独成为IPO的牛市。可以想见,如果未来新股发行依然维持三高高价发行、高市盈率、高超募资金,那么A股数年一轮回也将持续下去。
  其实出现今天这样的局面,基金公司绝对难辞其咎。因为一些基金在IPO询价过程中,为追求短期利益或被其他力量左右,频频报出高价,导致IPO发行价格居高不下。显然在整个A股市场生态链的构成中,基金是承上启下的中坚力量。因此基金公司有能力改变IPO价格居高不下的局面,而且基金公司也有责任这样做,如果任由新股高价发行,并总让股民们埋单,长此以往,A股将不再具备投资价值,如今95%的账户变僵尸户就是最好的证明。
  而华宝兴业这次公开表态的意义就在于国内已经有基金公司勇敢站出来,对IPO询价说不!当然更重要的是,基金业必须心齐,需要有越来越多的基金敢站出来表明自己对IPO的态度。如果出现少数基金为了短期利益报出高价,势必导致其他基金努力的失败。基金公司应该认清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的道理,否则,当投资者对这个市场彻底失去信心之时,基金公司也将没有存在的意义。(.新.商.报)
 2011年中国IPO融资额为美国市场两倍 高居全球之首
  大中华区内三大交易所的总募资额再度超越美国,成为全球首次公开发行(IPO)筹资总额最高的国家。
  730亿美元募资额为美国市场的2倍 A股发行市盈率创3年新低
  尽管中国内地和香港股市均大幅下挫,国际知名数据提供商Dealogic的数据显示,包括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和香港交易所在内的大中华区内三大交易所的总募资额再度超越美国,成为全球首次公开发行(IPO)筹资总额最高的国家。
  四季度融资不足去年一半
  Dealogic数据显示,今年,在上海、深圳和香港进行IPO的企业总共筹资近730亿美元,几乎达到纽约证交所(NYSE)和纳斯达克(Nasdaq)两大市场IPO筹资总额的两倍。
  香港的IPO筹资总额达到309亿美元,连续第三年摘得全球桂冠。纽约和伦敦证交所的筹资总额分别为307亿美元和180亿美元。上市公司在深圳和上海股市筹资折合美元约逾410亿美元,尽管股价下跌至三年低点。
  若不是临近年末,二级市场出现了单边式下跌,中国区域内的IPO融资额还将继续膨胀。
  进入2011年第四季度,一些企业推迟股票发行,还有一些企业在最后时刻取消上市,近730亿美元的筹资总额尚不及去年的一半。相比之下,美国股市今年IPO筹资总额仅下降6%。美国上一次高居IPO筹资总额榜首是在2008年。
  在A股市场上,一些大盘股相继推迟了上市挂牌时间;在香港市场上,一些国际企业,包括普拉达(Prada)、嘉能可(Glencore)和新秀丽(Samsonite)在内的外国企业,也只进行了标志性的IPO;光大银行海通证券的H股上市计划也延至明年。
  创业板IPO数量创新高
  2009年创业板开板后,该板块伴生而来的三高问题,不仅让创业板备受诟病,也蔓延到了中小板和主板身上。而就在创业板退市制度出炉的2011年当年,有122家创业板公司实现了IPO上市,首次超过了中小板的IPO家数,为A股三大板块之首。
  自成立以来,创业板首次以122家新上市公司数量超过中小板111家新上市公司数量。同时,创业板的平均筹资额及市盈率与去年相比均有所下降。
  创业板今年平均市盈率为43.80倍,同比下滑26.20%。但融资额同比降幅,却是三个板块中最少的。
  今年主板新股合计募集资金966.93亿元,中小板112家新股合计募集资金1004.6亿元,创业板125只新股合计募集资金744.95亿元。创业板融资规模同比降幅最小,为23.92%,而主板与中小板同比降幅都在五成左右。
  平均发行市盈率
  降至43.8倍
  市场低迷之际,新股市盈率也随之下降。今年新股平均市盈率为44.62倍,与去年新股的平均市盈率54.96倍相比,下滑26%,成为自2009年新股发行重启以来最低的一年。
  Wind统计显示,2011年在创业板上市的新股平均市盈率为48.54倍,同比下降31.79%;主板上市平均市盈率为35.51倍,同比下降13.14%;中小板上市的平均市盈率为38.24倍,同比下降30.50%。
  今年的发行市盈率出现前高后低的情况。年度最贵新股,131.49倍PE发行的雷曼光电和123.81倍发行的先锋新材,都是在今年年初发行的;超过100倍发行市盈率的新股仅有4家,去年是11家。而今年最便宜的新股由主板公司桐昆股份摘得,但是发行1.2亿股的桐昆股份,其发行市盈率依然有12.22倍。
  市盈率下降,对业界冲击非常大,过去认为我们中国的经济会长期呈直线式往上增长,现在看来,调整速度超过我们的想象,对于行业理念格局、投资策略、价值回归都将产生深远影响。深创投投资总裁李万寿认为。
  值得回味的是,在四季度上市的新华保险,却受到了配售对象的逆势追捧。发行市盈率高达54倍,依然有237家配售对象参与打新,并创下今年以来所有A股IPO的打新机构家数的最高。
  值得关注的是,共有19家公司在12月登陆A股市场,而新股上市首日破发的局面在12月已集中再现。昨天4家创业板新股上市,两新股开盘即告破发。(.东.方.早.报)

  今年IPO存货公司已达61家
  上述已过会、尚未发行公司预计募资额逾610亿,或施压明年大盘走势
  2011年今日收官,但这个弱市之年所留下的阴影,尤其是巨量的IPO存货将成为摁住2012年A股龙头的一块巨石。
  粗略统计显示,已通过中国证监会审核尚未发行的IPO项目的预计募资额就超过了610亿元(还未算上已成惯例的超募资金),而城市商业银行(简称城商行)的IPO闸门预计很可能会在明年启封。
  而根据IPO流程排出的时间表,2012年最值得关注的六大A股IPO存货,单项的最高拟募资额均不低于150亿元。它们分别为中化国际(600500)、中交股份、上海银行、陕煤股份、中国建材和中铁物资。
  值得关注的是,若上海银行IPO成行,那就意味着城商行的IPO之路再次被解禁。
  此外,Wind统计显示,今年共有61家IPO审核通过但未上市的公司。主板公司就有10家之多。61家IPO审核通过但未上市的公司预计募资额达610.96亿元。在预计募资额方面,中交股份、陕煤股份、吉视传媒、慈星股份和隆基股份的预计募集资金分别达200亿元、172.5亿元、22亿元、19.3亿元和13.7亿元,位列前五。(.东.方.早.报)

  不足80% 今年IPO过会率创四年新低
  随着3家企业首次公开发行(IPO)申请12月28日成功过会,今年新股发行审核工作落幕。统计显示,今年IPO过会率略高于四分之三,这是自2008年以来首次降至80%以下。
  IPO过会率不足八成
  数据显示,今年证监会共审核345单IPO申请,通过发审委审核的企业共265家,占76.81%,72家折戟,占20.87%,8家企业属于取消审核或未表决等其他情况,占2.32%。
  相比IPO四分之三左右的通过率,今年并购重组申请通过率明显要高一些,达93.1%,增发申请通过率达93.75%,配股和可转债申请通过率达100%。
  今年IPO申请76.81%的通过率创2008年以来新低。2008年-2010年,IPO过会率都保持在80%以上:2010年,在418家IPO上会企业中,有345家通过审核,通过率为82.54%;2009年的通过率为84.92%,当年共有199家企业上会,其中169家企业过会;2008年通过率则为82.76%,在116家上会企业中,有96家通过发审会审核。
  分季度看,今年各季度的通过率都在80%或以下,一季度和二季度分别是79.71%和76.84%。三季度通过率为80%,在80家上会企业中,64家闯关成功。四季度降到72.28%,为全年最低。
  5家券商被否率100%
  分保荐机构看,今年IPO被否公司涉及券商36家。其中,被否家数最多的是国信证券,达到7家,其保荐的千禧之星珠宝、温州瑞明工业、安徽广信农化、福建诺奇、深圳中航信息科技产业、上海丰科生物科技和盛瑞传动首次上会均未获通过;华泰联合证券被否项目为6家,保荐的上海龙韵广告传播、今天国际物流技术、淑女屋、山东金创、丹东欣泰电气、许昌恒源发制品均被否。
  不过,国信证券的被否率较华泰联合证券要少得多。据数据统计,国信证券有31家IPO项目获通过,华泰联合为7家,排除取消审核和未表决的项目,两家机构被否率大致为17.95%和46.15%。
  如果从被否率看,共有5家券商被否率为100%。财富里昂证券、东吴证券、蔚深证券各保荐一家企业,结果都没通过发审会审核,金元证券和德邦证券各保荐两家企业,结果IPO申请都被否。
  IPO折戟四大因素
  从最近几个月的IPO审核情况看,监管层愈加严把发行关,强调公司质地,被否率有所增加。近期,证监会密集公布一部分公司IPO被否原因。业内人士认为,这起到了很好的警示作用,使券商在申报项目时更加谨慎。
  证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表示,被否企业大都存在以下四大问题中的一个或多个:
  一是独立性问题,包括内部独立性及外部独立性。内部独立性主要涉及关联交易及同业竞争,外部独立性是指不高度依赖单一供销商或客户。
  二是规范性问题,包括公司治理及内部控制规范。一些公司因各种违法行为碰了红灯,如税收、环保、安全生产等问题受相关部门重大处罚;一些公司因内部控制不规范而没有通过审核,如会计基础工作薄弱等。
  三是成长性问题。多家企业创业板IPO申请被否主因是成长性欠缺。
  四是创新性问题。创业板目前定位为创新板,故对创新性要求特别高,甚至成为能否实现成功上市的第一要素。
  例如,今年以来服装企业IPO集体受挫成为一个显著现象。据统计,今年以来A股市场共有13家服装企业IPO上会,闯关成功的有7家,过会率约53.85%。证监会披露的不予核准反馈文件中,集结了淑女屋、福建诺奇、维格娜丝、利步瑞、山东舒朗5家公司,可从中找寻服装企业IPO折戟的共性答案。
  自称受欢迎程度超越LV而备受热议的淑女屋,IPO被否的真实原因是产能消化问题。福建诺奇、维格娜丝、山东舒朗募投项目均包含门店扩张计划。由于店铺从开业到盈利需要一定周期,发审委对3家公司大举扩张后的持续盈利能力存疑。
  以出口为主的利步瑞的被否情形有所不同。报告期内,公司对单一客户日本丸红的销售比重由2008年的9.56%快速上升到2010年的63.79%。公司主营业务毛利率及销售净利率显著高于同行业水平。发审委认为,招股书对合理性解释不够充分。(.中.国.证.券.报)

  热点直击:指数躺地板 IPO不减速
  破发年年有,今年特别多。、排对等中签,居然亏了15%,打新的都变慈善家了。面对昨日金明精机(300281)超过15%的跌幅,有股民如是自我调侃。
  伴随沪指创出2134点的近期新低,破发潮也越演越烈,昨日上市的新股更有半数破发,并且破发的幅度都在10%以上,让市场感觉到中签如中枪的戏码又要重演。其实破发也是早有征兆,早在金明精机上市之前,该股的网下申购就遭到冷遇,其网下申购倍数仅为5.6倍,配售比例高达17.86%。万联证券一位策略分析师认为,新股上涨十分需要资金支持,现在市场资金面吃紧,破发也在情理之中。
  破发潮重现市场
  在指数迭创新低之时,新股又遭遇了破发的寒冬。昨日,四只首日上市的新股里,金明精机、南通锻压(300280)跌破发行价,下跌幅度分别为15.76%、10.18%,另外,和晶科技(300279)虽然保住了发行价,但也只是小幅上涨3.14%。其中,金明精机超过15%的下跌幅度,是今年以来新股上市首日破发幅度的第三位,紧跟庞大集团(601258)和天瑞仪器(300165).
  破发年年有,今年特别多。对于打新的中弹效应,不少投资者道出了心酸。以整个市场来观察,A股中最新收盘价有效跌破发行价的个股总计达到了540只,其中2011年1月1日之后上市的新股就占到了202个席位,约为破发总规模的38%。其中,首日破发的个股也有75只。
  有些新股最新价格相对于发行价跌得太过离谱,如庞大集团在4月28日以45元/股的价格华丽上市,然而昨日该股仅剩下6.02元,复权之后为15.14元,破发程度超过了66%。海立美达(002537)、通裕重工(300185)、吉鑫科技(601218)、(601519)、亚太科技(002540)、风范股份(601700)、华锐风电(601558)这7只新股的发行价都被腰斩。
  可能很多投资者会把新股破发归咎为三高--高发行市盈率、高超募资金、高发行价。但事实上,今年新股首发市盈率呈现明显的回落之势,如6月份之后,单月发行估值基本保持在35倍左右,6月份曾降低至27.7倍,最高的3月份也不过是55倍,相比较去年动不动60倍或70倍的发行市盈率,今年发行估值感觉明显回落。
  金明精机上市前备受诟病
  昨日破发幅度最大的莫过于新股金明精机了。在上市第一天的表演中,金明精机悲哀地以15.76%的跌幅位居昨日两市跌幅的榜首。金明精机的破发也不是没有征兆的。在上市之前,金明精机的网下申购就遭到冷遇,其网下申购倍数仅为5.6倍,配售比例高达17.86%。
  如果回归到基本面,金明精机的破发也不是完全没有原因的,特别是研发技术层面,公司所受诟病不少。
  招股说明书显示,大股东马镇鑫持有金明精机2713万股,占发行后股本的45%。其妻余素琴、其子马佳圳、其婿王在成,分别持有302万股、180万股和180万股。从股东名单中不难发现,马氏家族实为公司实际控制人。
  金明精机称是国内薄膜吹塑设备高端技术的代表之一,目前正在参与1项国家标准和两项行业标准的编写工作,拥有62项专利权、22项专利申请权。不过,这些专利大多依托在中国加工工业协会专家委员会专员马镇鑫身上,而马镇鑫正是金明精机的大股东之一。资料显示,目前,金明精机拥有的62项专利权及9项专利申请权受让自马镇鑫。
  尽管金明精机在招股说明书上强调说,公司拥有70人的研发团队和技术团队,但从目前的成果来看,70人的研发团队无一项专利权,仅有的只是13项专利申请权,其研发和技术创新能力难令投资者满意。
  另一方面,金明精机在风险提示中表示,塑料工业专业设备生产领域对复合型人才的依赖度很高,公司存在专业人才的竞争风险。但在招股说明书中,却未见该公司采取任何巩固核心技术人员的措施。相反地,公司还出现未给部分员工缴纳社保和住房公积金的问题。
  指数躺地板资金面吃紧 IPO不减速
  万联证券研究所一名策略分析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市场不好是造成新股破发的主要原因,从近期的数据来看,回购利率增加,并且到了年底的时候,加快了市场存量资金的外流,并且从这几天的成交量来看,两市都是创出地量,可以说是创出近几年的新低。该分析师表示,现在市场没有太多增量资金愿意进场了。
  新股的上涨是十分需要资金支持,现在市场资金面吃紧,破发也在情理之中。今年十月份的时候,市场也是遭受了一股破发潮,当时市场也是在低位徘徊。
  目前市场大环境不好,IPO排队上市会否加快指数见底?现在新股IPO过会、发行的节奏还是按部就班,新主席上台后虽然推出了政策组合拳,但是对于新股发行这一块,新领导班子还是为IPO发行辩护、保护的。该分析师还表示,此前大盘股上市首日的表现出现了明显的托市现象。就拿新华保险(601336)来说,其A股上市首日大涨14%,但是H股上市首日收盘却跌穿了28.5港元的发行价。
  根据此前的IPO融资计划,除了新华保险、中国水电(601669),其后还有陕煤股份、中交股份等大盘股排着队等上市。现在大盘股的上市计划可能要挪到明年两会之后了,因为按理来说,年底需要重新进行审核。该分析师预计,过年之前可能会有一波小行情,因为预计明年1月份流动性有所松动,为新股的发行带来资金上的支持。(.投.资.快.报)






欢迎光临 天机论坛 (http://www.tjgp.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