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机论坛
标题:
连续两周减持后 基金本周加仓金融地产股
[打印本页]
作者:
天机007
时间:
2012-2-25 09:10
标题:
连续两周减持后 基金本周加仓金融地产股
每日经济新闻(微博)记者 王磊 李新江 李娜
立春过后,“倒春寒”在A股似乎没有发生,指数在“二月二龙抬头”前后创下了新高。年初谨慎,前期减仓的公募基金,本周已经开始加仓。
现在基金经理面临的最大的问题,恐怕是手里有钱,却不知道买什么高估值“成长股”已经OUT,食品饮料业绩尚好,地产股长期仍不明朗,强周期股尚有争议,实体经济还在下行……
不过,在管理层的频频吹风下,金融地产已经成为持仓中的“锚”,基金不敢错过。
公募基金继前两周连续减仓以后,本周主动加仓,出乎业内人士预期。
本周股市受利好因素推升强化了年初以来的反弹势头。调降准备金率等信号使得市场对流动性缓解的期待得到验证,市场情绪全面活跃,券商、地产等板块也表现活跃。从基金仓位操作来看,基金本周修正了前两周的减仓操作,在央行宣布调降准备金率后较快地转而加仓,加上风格偏向成长,在本周最后两天的上涨中抓住了一定的短线机会。不过德圣基金认为,这也可看出基金短线操作的稳定性不强,抓短线行情的心态较为明显。
平均仓位显著回升
德圣基金研究中心2月23日仓位测算数据显示,本周偏股方向基金平均仓位相比前周回升较为显著。
可比主动股票基金加权平均仓位为80.99%,相比前周回升1.61个百分点;偏股混合型基金加权平均仓位为74.93%,相比前周回升1.48个百分点;配置混合型基金加权平均仓位67.66%,相比前周回升1.32个百分点。由于测算期间沪深300指数上涨2.57%,有一定的被动增仓效应;扣除被动仓位变化后,股票型和偏股混合型基金主动增持仍较为显著。
与之相反,本周非股票投资方向的其他类型基金的股票仓位则大多调降。其中,保本基金加权平均仓位3.88%,相比前周下降1.47个百分点;债券型基金加权平均股票仓位6.31%,相比前周下降2.69个百分点;偏债混合型基金加权平均仓位26.8%,相比前周下降2.44个百分点。
在不同规模的基金中,大型基金(百亿规模以上)加权平均仓位76.22%,相比前周回升1.24个百分点。中型基金加权平均仓位79.43%,相比前周下降回升1.51个百分点。小型基金(50亿规模以下)加权平均仓位76.97%,相比前周回升1.69个百分点。
中小基金公司打头阵
德圣基金认为,本周股市在流动性向好因素的推动下呈现全面活跃态势,前期表现乏力的成长股接替大蓝筹主导上涨;同时房地产调控可能松动的政策利好也刺激房地产大幅反弹。这种走势与前两周基金主动减仓背道而驰,可以说出乎了预期。而基金在仓位操作上也迅速回补,在一定程度上抓住了后半周的上涨机会。从中可见基金短线操作的稳定性不强,抓短线行情的心态较为明显。
从具体基金公司来看,本周轻仓基金是大幅增持的主力,显著增仓的基金平均仓位由61%上升至69%,以中型和小型基金为主,而在基金公司上则没有显著特征,既有金鹰、中海、东吴、天治等小公司旗下基金,也有广发、交银、汇添富、嘉实等中大型公司旗下基金。而在减仓基金方面,本周较为突出的部分债券型基金大幅削减了股票仓位;此外明显减持的主要是配置混合型基金。
从具体基金来看,本周相对多数基金在利好释放后改变了操作方向;但仍有相当部分基金减持,操作分歧显著加大。扣除被动仓位变化后,167只基金主动增持幅度超过2%,其中29只基金主动增仓超过5%。而减仓基金数量明显减少,118只基金主动减仓幅度超过2%,其中58只基金主动减仓超过5%。
/现状/
基金有钱不知买啥 金融地产或成必备品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 李娜
A股市场自2012年以来持续上行,终于在本周突破了2400点关口。不过,不少基金经理却时刻提醒自己:预防A股调整的随时来临。
年初以来,市场就呈现出明显地两极分化。截至昨日收盘,沪深300指数涨幅已超过12%,远超一些小盘指数。据了解,不少公募基金经理在本轮反弹中,并没有选择大幅进攻。实体经济面的下滑依然是基金经理的一块心病。
金融、地产这些在去年几乎被“遗忘”的个股,也陡然翻身,成为基金心中的大众情人。少数较为激进的基金经理早已布局煤炭、有色等强周期股。在管理层反复强调蓝筹股投资机遇时,绝大多数基金经理也同样将蓝筹股搭建为投资的核心。
基金构建蓝筹股核心
公募基金对2012年研判的主基调,是宏观经济虽然不容乐观,但至少要比去年乐观些;经济周期下滑和货币政策从紧,这个最为糟糕的时期已经过去。
“现在行业最大的问题是,大家手中有钱不知道该买什么票!”沪上某基金公司的投研人士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
而让基金迟迟不敢进攻的最大原因,还是实体经济方面的下滑。上市公司目前披露的年报显示,钢铁、券商等强周期板块业绩下滑严重,中小板和创业板公司发布预警、预亏等也在基金此前的预料中。
“这表明经济还未从宏观层面转到企业微观层面。”沪上某基金公司的基金经理表示。
博时基金宏观策略分析师魏凤春表示,A股市场的趋势不是由货币政策的放松,而是由经济周期的预期决定的。
但无法忽视的是,市场的反弹仍在继续,基金也不想错过久违的反弹,于是不少基金开始构建起自身的投资平衡术,蓝筹股则是位于核心。在这个平衡术中,受益于流动性估值修复驱动的金融股和地产股陡然翻身,又成为基金公司的“大众情人”。
而对于煤炭、有色等强周期股,出于对业绩的担心,基金带起了“放大镜”仔细甄别,有的将其至于标配或是低配的位置。去年基金挂在嘴边的食品饮料、高端白酒等上市公司,近期热度降温,但仍然是基金配置的重要方向。
“按照时钟周期理论,消费品往往处于最后行情上涨的尾端。”前述基金经理进一步表示。
金融地产股成必备品
沉默许久,蓝筹股中的金融、地产股又成为基金如今的重点配置对象。
年初,公募基金早已预料到了中小板和创业板估值下调风险,开始了一波不小的“搬家行动”,将原有配置在成长股的资金挪至蓝筹股,金融股成为共同选择。
“对于2012年,我们看得不是很清楚。金融股估值只有几倍,业绩增长又确定,应该说是基于安全的考虑。”沪上某合资基金公司的基金经理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
此前不久央行下调准备金率的行动,被基金解读为应对银行短期流动性紧张的举措,并不构成市场趋势步入反转的基础。与此相对应的是,银行股的走势依旧很弱,而券商的表现更为强劲。
受困于政策限制的地产股,在近期全面爆发,并带领相关的水泥、建材等个股走强。本周五,二三线地产股的上涨扩散至万科A、泛海建设等一线地产股。
对于地产股,基金则是认可其短线投资价值,却并不看好其长期发展。
“我比较看好地产股。因为销售下滑已在预期之中,估值已足够便宜。目前地方政府的财政来源主要还是依赖卖地,财政收入下滑是必然的。近期一些地方变相出台政策,也是在试探中央的态度。地产股配置提升到了适当超配的位置。”上述合资基金经理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
在采访过程中,记者发现基金挖掘地产股获取波段受益已达成共识,但对其长线投资价值不少基金还是持否定的态度。
深圳某基金公司的研究人士告诉记者:“地产股调整的时间已经够久。尽管开年以来一些地方政府吹出一些暖风,但我们认为,以往地产盈利的主要模式是靠囤地,也就是炒地产,建筑利润是很薄的。现在平价拿地,地产商的主要利润是建筑成本和价格波动的差价,即使政策放松,但盈利模式已经改变,地产股的黄金投资价值已经过去。现在公司对地产股是标配。”
央企能源股受关照
开年以来,A股持续发力,绝大多数偏股型基金都跑输了相应的业绩比较基准。
“这主要是基金配的周期股尤其是强周期股很少,结果这些股恰恰涨得很好。”前述深圳基金人士略微有些遗憾地表示。
“根据微观调研的信息反馈,春节后实体需求复苏缓慢。强周期股,比如钢铁等,业绩真的很差,行业内大家都配得很少。”某中等规模的基金公司的研究总监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
不过,据记者对多家基金公司的采访显示,对于那些业绩确定且属于蓝筹的能源股,依然是基金配置中的重点,特别是能源股中的央企概念股,比如中国石油、中国神华等。
风格向来独特的东吴行业轮动显然是能源股的受益者。提到当前的投资主线,基金经理任壮如此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一是流动性驱动下的资源型品种,包括能源、地产、金融等;二是拉动内需受益行业,包括平面传媒、移动互联网传媒等;三是未来存在业绩拐点的行业,如稀土永磁等。”
同时,任壮更是表示对煤炭行业的看好。他认为,煤炭行业2011年动态市盈率在14倍左右,低于行业历史均值的20倍。尽管今年受经济预期影响,许多行业产品价格下行,但是煤炭企业的产品销售价格依然有保障,不仅重点合同煤价格不受市场波动影响,2012年将允许合同煤价上涨5%,理论上对相关公司业绩提升较大,加上不少煤炭公司的资产注入预期比较大,这会从业绩增长、外延扩张两方面提高煤炭股的估值。总体来说,在全球流动性过剩、经济逐渐复苏的双重推动下,煤炭股估值存在较大提升空间。
消费升级概念股不能缺
时下,基金仍以业绩和估值作为选股的准绳,业绩稳定增长的消费品是不能或缺的。
从去年二季度开始,食品饮料中的高端白酒成为基金公司连续加仓品种,也是很多基金的超配品种。但在年初基金集体调整配置中,从超配变成了标配。
一位基金公司的基金经理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白酒的业绩还是比较确定的,就是估值上不具备明显的优势。除此之外,我们还配了一些普通的消费概念股。如果市场反转,它们的反应会滞后一些。”
大消费板块是十二五规划的重点,且板块的弹性也良好,既有可以分享经济长期增长的家电、旅游和酿酒类板块,同时又有具备良好成长潜力的消费升级概念股。休闲文化创意产业、互联网等快速发展也提供了更为广阔的投资空间。而消费升级概念股,一直是基金主打方向,尤其是在经济结构转型的如今,文化传媒概念股主题也时不时在盘中有所表现。
博时新兴成长基金经理李培刚就认为,未来操作主要看好两类,一是行业景气止跌上升的行业,包括电子信息、汽车等板块;二是长期受益经济转型的行业,包括消费、文化传媒、农业科技、环保等领域。
融通基金研究总监康晓云也认为,在流动性边际改善的环境下,相对看好文化传媒、互联网等主题的活跃性。今年互联网、传媒、旅游等服务性行业可能具有较好的投资机会。
欢迎光临 天机论坛 (http://www.tjgp.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