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机论坛

标题: PM2.5纳入空气质量标准:政策催生投资 检测设备先行 [打印本页]

作者: 股票王    时间: 2012-3-6 08:42
标题: PM2.5纳入空气质量标准:政策催生投资 检测设备先行
 2月29日国务院同意发布新修订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新标准增加了细颗粒物PM2.5和臭氧8小时浓度限值监测指标。自此,PM2.5首次正式纳入空气质量标准。会议要求,2012年在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区域以及直辖市和省会城市开展细颗粒物与臭氧等监测项目,在2013年要在113个环境保护重点城市和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开展监测,到2015年要覆盖所有地级以上城市。

  目前北京、上海、广东已带头将监测PM2.5写进当地政府工作报告,另外还有多个省份提出了从控制机动车尾气排放到工厂生产过程治理PM2.5的具体措施,政策贯彻落实势在必行。

  2011年12月,环保会议公布了《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后简称《规划》)。《规划》提出“十二五”期间全社会环保投资需求约3.4万亿,同比“十一五”期间1.4万亿的总投资额增加两万亿,年均则有望实现20%的增长。

  PM2.5引发的一系列环保政策的出台,将加速“十二五”期间环保行业空气治理相关子领域的发展,利好部分环保类的上市公司。据环保部初步估算,全国388个地级以上城市,在PM2.5监测设备上的总投入需要20多亿元。若再考虑到其它配套仪器以及中央地方各类相关投入,“十二五”期间针对空气监测的总投入会达到百亿元级别。

  环境监测仪器设备行业受环保投资和政府采购的刺激,处于环境监测设备行业龙头的聚光科技等。

  聚光科技:高端监测仪器解决方案商

  公司致力于从事环境监测、工业过程分析和安全监测整体方案的提供,其中环境监测系统(包括废弃污染源监测系统、废水污染源检测系统、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系统、地表水质监测系统)占公司收入五成左右。2008-2010年,公司在环境监测系统的收入规模分别为1.3亿、2.85亿、3.16亿,年均复合增速超过50%。

  公开数据显示,公司在2009年环境在线监测系统的市场占有率达到8.3%,位列行业第一。公司在污染源在线监控领域竞争优势突出,不仅能受益于PM2.5监测设备的政府招标采购,还能分享“十二五”期间污染源在线监控的百亿市场,实现超越行业平均增速的成长。

  先河环保:空气污染监测先锋

  公司是国内环境监测仪器专业生产企业之一,拥有国家规划的环境监测网及污染减排监测体系所需主要产品,包括空气在线监测系统、水质在线检测系统、酸雨自动连续监测系统、数字应急监测指挥系统、污水在线自动监测系统和烟气在线自动监测系统。

  2008-2010年,公司在空气在线监测系统方面的收入规模分别为4398万元、8014万元、9363万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46%。根据公开信息披露,公司2009年销售空气监测系统187套,占当年市场份额的33.2%。假设“十二五”期间空气在线监测系统设备市场容量为20亿,以30%的市场份额测算,公司在空气在线监测系统设备领域年均收入规模达1.2亿元,同比2010年增长40%左右,前期的高速增长将得以继续保持。

  中国大气(环境)标准的演进

  城市面积(平方公里)PM2.5监测点计划

  北京16807.8北京计划在2012年内建成30多个

  乌鲁木齐14000将设19个,目前已经有3个监测点开始监测

  上海6306今年6月起上海将有10个空气质量国控点系统性地公布PM2.5监测情况

  浙江102045共153个空气质量监测站,其中有20多已配备PM2.5监测设备,其中杭州7个,宁波5个。到2013年年底,浙江所有空气质量监测站都将拥有PM2.5监测仪器

  郑州7446.2目前有PM2.5监测点9个,还将增加4个

  武汉8494今年6月5日前,武汉市9个监测点位将全部实现PM2.5的监测

  南京6587.023个国控监测点已建成,其余6个国控点今年将建成PM2.5监测点

  沈阳12948十二运时,沈阳的监测点将增至10个

  柳州18677年内6个站点同时开展监测

  成都123907个国控站明年将配齐设备开展监测

  厦门1565.09争取在年内实现8个大气自动监测点都能监测PM2.5

  合肥7029.48今年合肥10个空气质量监测点都将安装专门监测PM2.5的设备

  部分城市PM2.5监测点计划时间政策内容

  1982《大气环境质量标准》污染项目只有六项

  1996《标准》第一次修订项目扩大到十项

  2000《标准》局部修改取消氮氧化物指标,放宽二氧化氮和臭氧标准

  2010《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征求意见稿在此次修订标准中,首次列出了PM2.5,但是并非列入强制的统一标准,而是作为参考值供各地参考。

  2011《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第二次征求意见稿二次征求意见稿的最大调整是将PM2.5、臭氧(8小时浓度)纳入常规空气质量评价,并收紧了PM10、氮氧化物等标准限值,提高了监测数据统计有效性要求。

  2011《“十二五”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指标及其实施细则(征求意见稿)》开展PM2.5监测仅为定性考核,且是“加分项”,也就是“测了能加分,不测也不扣分,更不一票否决”。

  2012《环境空气质量标准》获通过国务院同意发布新修订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增加PM2.5值监测,部署加强大气污染综合防治重点工作。

  东凌粮油:最坏时刻已经过去

  通过持续跟踪农产品价格,研究中心观察到从2011年四季度开始,豆粕和豆油价格开始逐步回升,豆粕价格已经从去年12月中旬的2855元/吨上涨至目前的3202元/吨(3月2号现货价),每吨上涨347元,涨幅12.15%;豆油价格也从去年12月中旬的8530元/吨涨至目前的9128元/吨(3月2号现货价),每吨上涨598元,涨幅7.02%。我们认为,伴随油粕类价格上升,国内压榨企业利润趋于恢复,在此背景下,东凌粮油(000893)受益明显。

  成本转嫁一度受阻

  东凌粮油主营业务为压榨生产大豆油及其副产品,豆粕和豆油是公司最主要的收入来源,2011年分别占公司营业收入的55%和36%。公司的业务发展主要集中于广东省及其周边地区,现有大豆年加工能力约为220万吨,产能规模在国内排名前十。

  年报显示公司最坏时刻已经过去。2011年公司实现主营业务收入67.23亿元,同比增长20.79%;营业利润为-1.91亿元,同比减少196.28%;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为-1.88亿元,同比减少195.77%。基本每股收益为-0.85元。

  营业利润同比减少的主要原因是原料大豆价格上涨幅度大于大豆加工业务产成品价格上涨幅度。国家粮油信息中心数据显示,国内大豆压榨行业持续11个月亏损,尤其是2011年下半年油脂价格进入低位运行,加上豆粕价格持续低迷,导致压榨利润持续偏低,价格与成本的长期倒挂成为公司经营亏损的主要原因。

  油脂类价格之所以没有随大豆价格上调,主要是因国家为抑制通胀推行的食用油限价政策,该政策制约了企业转移成本的能力,导致大豆压榨企业原材料与产品价格的倒挂,带来了全行业亏损。2010年11月底,为了控制通胀水平,国家发改委约谈了包括中粮集团、益海嘉里、中纺集团和九三粮油在内的行业龙头企业,开始对食用植物油实行价格干预。直到2011年8月1日,发改委同意金龙鱼的涨价申请,才正式宣告持续9个多月的限价令的终结。

  与此同时,占公司收入比例一半以上的豆粕,去年则由于受到生猪存栏量低位徘徊等因素影响,价格持续走低。

  产品涨价是大概率

  我们预计2012年国内大豆与下游油脂产品价格上涨是大概率事件。今年以来市场一直担忧南美大豆产量,拉尼娜天气使得巴西和阿根廷大豆种植区持续干旱,因此2月2号USDA报告分别下调了巴西和阿根廷大豆产量200万吨和250万吨,而全球大豆主产地和出口国为美国、巴西和阿根廷,超过全球大豆出口的85%,在这样的供给收紧预期下,大豆及下游油脂类价格应声上涨。

  而且,限价政策已经松动。发改委同意金龙鱼的涨价申请,意味着为期9个多月的限价政策开始出现了松动,上游原材料涨价向下游油脂类产品传导的机制得以理顺,由于限价带来的价格成本倒挂导致全行业亏损的现象也将扭转。

  另外,生猪存栏量逐步回升,将拉动豆粕价格持续走高。展望2012年,国内母猪、生猪等存栏数与往年相比处于较高水平,根据生猪预警显示的数据,2012年1月,全国生猪存栏量为46467万头,同比增5.4%;其中能繁母猪存栏量为4950万头,同比和环比分别增2.13%和0.45%。同时国家出台食品安全政策、打击地沟油等措施将促进食用油消费的正常刚性增长,这将进一步增大饲料和植物油脂的需求增长。而从供给的角度看,由于油厂开工率仍然较低,前期豆粕以消耗库存为主,因而豆粕现货出货量较好。

  豆油和豆粕价格上涨将共同推动大豆压榨企业盈利改善。根据机构统计,目前压榨利润大约为80-100元/吨,一改去年亏损的局面,油厂开工率回升。

  从公司角度看,行业内大部分企业经过去年亏损已经无力再投资,公司却已经做好准备,南沙二期150万吨大豆加工项目将于今年5月试产,有望于7月正式全面投产。另外,管理层通过大宗交易平台低价买入公司股票,间接实现管理层股权激励。总之,产品涨价预期、产能扩建、管理层激励以及融资计划,共同推动公司走过寒冬迎来暖春。

  水价上调高敏感度公司或更受益

  今年以来,一些城市和地区出台或即将出台水价上调、污水费或水资源费上调方案。主要目的是既要满足生产生活正常的用水需求,更要促进人们养成节约用水的习惯。从水务上市公司的角度看,提高水价无疑能提高盈利能力,其中对水价敏感度较大的公司值得关注。

  水价上调现象增多

  2月15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了2012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八项重点工作,其中第四项明确提出“深化电力、成品油和水资源价格改革”。事实上,自年初以来,已有不少地区或城市出台了水价或污水处理费上调方案。如长沙、柳州等多个城市上调了居民和非居民用水价格,还有多个城市或地区正在制定阶梯水价办法。另外,还有不少地方出台了上调水资源费的方案。

  从这些方案看,都是价格或收费上调的,有的涨幅还不小。如长沙市从今年2月1日开始居民生活用水价格每吨由1.88元上调至2.58元,涨幅达到37%。柳州市则决定对居民生活用水实行阶梯式计量水价,每户每月用水量在28立方米以内的水价0.97元/立方米(所列水价均不含污水处理费),而超量使用自来水的,水价有可能达到1.46元/立方米,严重超量的价格是1.94元/立方米。

  从各种调价方案的影响看,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增加水务公司成本的,如水资源费上调;另一类是增加相关公司收益的,如提高消费端自来水售价和污水处理费。

  上调水资源费就是提高取用水单位和个人所缴的费用。事实上,一些地方早就开始了行动。如山东省从今年初开始对超计划(定额)取用水实行累进加价征收水资源费制度,超计划10%以内(含)部分,按照当地水资源费标准1倍加收;超计划10%至30%(含)部分,按照当地水资源费标准2倍加收;超计划30%以上部分,按照当地水资源费标准3倍加收。这对取用水单位特别是用水大户自来水公司而言,无疑意味着成本将大大增加。当然,对自来水公司而言,水资源费最终会转嫁到消费者身上,但对其它用水单位和个人而言,却是实实在在地增加了负担。

  对于销售端水价或污水处理费上调而言,自来水生产公司或污水处理企业将会受益。从目前的体制看,无论是居民用水还是非居民用水,只要水价上调,自来水生产和供给公司收入就会增加,利润也会增加。污水处理公司情况大体也是如此。当然,制水和供水有的是一体的,有的则由不同的公司分别承担,这时就存在利润分成的问题。

  关注对水价较敏感的公司

  理论上讲,无论是上调水价还是上调污水处理费,水务公司都将受益,但对具体公司而言,受益程度是有差别的,体现为其对水价的敏感程度不同。

  首先,在水务公司的业务构成中,自来水供给业务和污水处理业务所占比重不一样。比重大的公司,若水价上调或污水处理费上调,对公司整体业绩而言受益程度自然也大些。这方面值得关注的公司有重庆水务等。

  其次,不同公司的自来水供给业务或污水处理业务盈利能力不一样。据数据显示,2011年前三季度水务公司毛利率整体达到44.81%,但各公司差别很大,高的达到58%以上,低的不足3%,当然这可能是受到别的业务拖累。具体到上市公司,如江南水务2011年中期自来水业务毛利率只有18.95%。不考虑其它因素,若因水价过低导致公司盈利能力低,这时水价上调的可能性更大,而同样幅度的上调对其业绩的影响也更大。

  总体看,自来水价格上调或污水处理费上调,对相关上市公司的影响是积极的,有利于其提高盈利水平。但对于二级市场而言,影响基本是一次性的或者是交易性的机会。上调价格后,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将在新的水平上维持平稳。

  数据显示,在申万行业分类中的15家水务公司中,自来水业务毛利率较低的有武汉控股、中山公用,毛利率都不足20%,而较高的有江南水务、兴蓉投资等。毛利率较低的公司往往所在地区水价上调的可能性也较大,值得关注。来源中国证券报)




欢迎光临 天机论坛 (http://www.tjgp.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