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机论坛
标题:
花旗卖浦发太保接盘 中联重科管理层被疑自肥
[打印本页]
作者:
天机007
时间:
2012-3-24 13:31
标题:
花旗卖浦发太保接盘 中联重科管理层被疑自肥
投资者关系平台根据平面媒体报道以及权威网站转载数量统计结果显示,2012年3月16日至3月22日,舆情关注度最高的3家上市公司分别为中国平安 (601318.SH)、浦发银行 (600000.SH)、中联重科 (000157.SZ).
中国平安2011年报靓丽
承诺两三年内不再融资
中国平安本周位列媒体关注上市公司排行榜首位,监测时段内舆情总量约115条。重点舆情事件为中国平安发布2011年度业绩 ,直接与业绩相关的新闻约40条。第二个舆情关注点是融资问题,平安称两三年内不再融资。
3月15日晚中国平安发布2011年度业绩,实现净利194.75亿元,同比增长12.5%。由于深发展 2011年下半年的经营业绩合并入集团的经营业绩,银行为集团贡献利润大幅提升176.8%,银行并表贡献利润近80亿。监测时段内,与“中国平安2011年业绩公布净利增长”内容直接相关的舆情约40条,3月16日、17日成为本时段舆情峰值点,两天新闻总量合计占全时段总量过半。
通过搜索监测,我们发现由平安年报又引出了若干媒体关注点。首先是关于银行业务贡献率。2011年中国平安完成控股深发展的重大资产重组后,新银行总资产占比约52%。也就是说,中国平安过半资产属于银行业务。在投资业务上,平安对银行股也情有独钟。2011年报显示,中国平安十大重仓股中有一半是银行股。本时段与此内容相关舆情约10条,媒体纷纷提出疑问,21世纪网报道《中国平安该算保险股还是银行股?》,网络转载9条,证券市场红周刊发表文章《中国平安押宝银行股意欲何为?》网络转载12条,中国经济网《银行业务成中国平安业绩最亮点》,网络转载23条。
第二个媒体关注点是高管薪酬问题。中国平安高管高薪一直备受关注。2011年报显示董事长马明哲税前薪酬988.47万元,与前年持平,报告期内从公司领取的税后报酬为567.95万元,缴纳个人所得税高达420.52万元。早在2007年,马明哲6600万元年薪曾令人咋舌;2008年由于海外投资巨亏,马明哲年薪为零;2009年也只拿到了税后289万元年薪;2010年马明哲年薪大力反弹,税前987万元,税后568万元。另外,去年的“打工皇帝”张子欣由于不再担任公司总经理职务仅担任非执行董事,税前年薪也由1067.18万元剧降至23.65万元。涉及高管薪酬的舆情共4条,其中京华时报《中国平安去年净利增12.5% 马明哲税前薪酬近千万》转载最多共28次。
浦发银行去年净利增42%
花旗清仓太保接手
本监测时段浦发银行相关新闻共130条左右,舆情重点主要有两个内容,一是发布2011年业绩公告;二是花旗清空所持全部浦发银行股份。
浦发银行3月15日晚发布2011年业绩公告,去年实现营业收入679.17亿元,同比增长36.2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72.85亿元,同比增长42.28%,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送现金股利3元。与年报业绩相关舆情共20条,全部集中在3月16日,当天也成为监测时段第一个舆情峰值点。在大部分正面报道中,财经网发表了一篇质疑文章《浦发银行:靓丽年报中的隐忧》,通过对浦发银行业务结构和资产负债结构的分析,提出未来盈利可持续性疑问,该篇网络转载3条。
3月19日晚浦发公告称,花旗集团于19日通过大宗交易向机构投资者售出了其所持的5.026亿股浦发银行的股票 ,至此,花旗银行在浦发银行的股份为零。而接手方为太平洋保险及其子公司太平洋资产管理公司,成交价为8.33元/股,较浦发银行当日收盘价9.28元折价10.24%,成交金额总计42.16亿元。由此引爆了本监测时段第二个舆情热点,19、20日两天成为舆情峰值时点,21日亦有少量相关报道,但舆情趋势已下降。全时段花旗减持相关新闻约45条。
分析媒体针对此事的报道,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花旗为何清仓,二是太保接盘。花旗清盘官方原因是未通过美国大型银行压力测试,急需资金解困。更大的背景是欧美金融机构流动性普遍收紧,花旗兑现收益也属必然。但九折出售对二级市场心理来说仍会造成负面影响,消息公布当天浦发开盘即下跌。而对于太保接手,券商分析师称其不太可能成为浦发的长期战略投资者,因此这5.06亿股构成未来的供给压力。另外,受花旗套现影响的还有众多持有浦发银行的机构投资者,如未来股价向大宗交易价格靠拢,基金浮亏幅度或将超过15%。
中联重科低价卖优质资产
管理层公司接手存疑
中联重科本时段共监测到舆情约90条,涉及两个舆情重点,分别为出售环卫机械有限公司80%股权和2011年报。
3月15日晚间公司公布2011年报,实现营业总收入463.22亿元,同比增长43.89%;净利润80.65亿元,同比增72.88%;拟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人民币2.5元。业绩相关新闻共8条,16日成为此内容的舆情峰值点。
虽然公司2011年业绩靓丽,但并未形成全时段内明显的舆情峰值时点,而16日公告的另一条消息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并在多家媒体调查质疑下成为本时段的负面舆情。3月16日中联重科披露公司拟通过湖南产交所挂牌出售全资子公司长沙中联重科环卫机械有限公司80%的股权,而受让方则是弘毅资本下属的弘毅投资和公司管理层持股的长沙合盛投资发展有限公司。监测时段内共有22条相关新闻。
公告披露当晚即16日,财经网以《中联重科廉价转让优质资产或涉嫌利益输送》为题第一时间提出质疑,称管理层持股公司作为受让方,且标的评估价27.8亿被严重低估,交易有低价甩卖优质资产、利益输送之嫌。该篇文章转载11条,在搜索时我们发现,部分网站显示链接无法找到,内容已经屏蔽。19日第一财经(微博)日报跟进报道《中联重科管理层自吞肥肉投资者忧国有资产流失》,网络转载46条。调查称消息一出,在各股吧和投资论坛,不少投资者怀疑此举涉嫌利益输送,是管理层将培育多年的优质资产“私授”给自己控制的公司。21日每日经济新闻(微博)发表文章《中联重科欲向高管转让优质资产接手公司成立不足一月》,披露接手公司内幕,同时亦质疑标的资产被低估。记者拨打董秘办公电话无人接听。同日,财经网登出跟踪报道《中联重科调整应收账款计提比例掩饰资产贱卖之嫌》,引用市场人士分析称管理层此举有为掩盖出售环卫机械资产后对利润表的影响而粉饰业绩之嫌。
从19日媒体首次提出质疑至21日,中联重科尚未给出任何解释。第一财经日报22日再发文《中联重科转让环卫机械湖南国资委表态密切关注》,网络转载44条。报道称作为中联重科的实际控制人湖南省国资委的领导表示,已经关注到此事,目前正密切注意,如果其中存在利益输送,将无法过关。终于在3月22日,中联重科董事长助理刘鹏飞通过媒体的报道《中联重科间接MBO质疑加剧公司回应“三宗罪”》,对估值过低、利益输送和间接MBO三点问题进行了回应,一一反驳了市场质疑。管理层公司最终能否竞标成功,媒体和投资者拭目以待。
欢迎光临 天机论坛 (http://www.tjgp.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