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目前,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一大PVC生产国和消费国。但是,在这两个第一背后,是中国PVC产能已连续5年是需求的近2倍。有分析人士表示,未来的3-6个月,或许是行业最艰难的时刻。未来十二五规划的出台,或许是行业转机的好机会。
PVC供需失衡背后的市长经济与市场经济
PVC行业的总产能已经连续5年供过于求,总供给已经超过了总需求的近一倍。换言之,将近有1/2的产能长期“待业”,这无异于巨大的浪费。
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年底,国内PVC总产能已经达到2193万吨,不过,全行业的开工率不足50%,即2193万吨的产能,只在生产1000万吨的产品。据不完全统计,2011年,PVC行业上市公司几乎全部处在成本线运营甚至亏损的状况。
但更令人担忧的是,即便在这种情况下,2012年还有大量PVC产能将要上马,新增产能超过800万吨,预计到2012年年底,中国PVC产能将达到3000万吨。
一边是新增产能的“超生”,另一边是落后产能的“恋战”。国家颁布的《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中规定,2015年年底要淘汰所有隔膜法烧碱生产装置。2010年隔膜法烧碱产能474万吨,2011年上半年仅退出了30万吨,占6%,退出速度相当之慢。
在老产能还“没得吃”和“没退休”的情况下,为何还会有这么多新“胃口”冒出来呢?是预期在不远的将来,市场会突然爆发吗?
经济增速的放缓势必会影响房地产市场的投资,预计年房地产投资增速将进一步放缓。作为PVC最主要的消费领域,限购令、限涨令下的房地产市场也将进一步削弱对PVC的需求,尤其是在当下PVC产能增速远超需求的情况下,将加剧PVC供需失衡。
应该说,PVC行业的供需失衡,与房地产业有关,但并不是根本性因素。因为房地产调控是从近两年开始的,而PVC行业的供需失衡从5年前就开始了。房地产调控对于PVC行业的供需失衡,只是雪上加霜而已。
那么,在市场经济已经实行多年且互联网时代信息流通高度发达的今天,何以还会出现产能超过需求一倍的窘境呢?
其实,这并非PVC行业独有的现状,类似PVC行业这样产能过剩的行业比比皆是,钢铁、水泥、平板玻璃、煤化工、多晶硅、风电设备…….等等等等。如果说,葱姜蒜等以分散生产为特征的农业产品,一时的供需错位还有情可原,那么这些事前经过严格论证的工业产品,为何却长期处于产生过剩的尴尬呢?
其实,这类问题的答案早已有之,这不是市场经济下的误判,而是源自市长经济的逻辑。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周其仁指出:“市长为什么很像公司老总?因为改革解体的是国家超级公司,所以在中央政府层面,政企分开程度才比较高,行政首长才越来越接近于‘众人之事’的公共管理者,才远离公司老总的定位。但是,作为权力下放的一种载体,各级地方政府的政企分开程度低,地方政府常常还更像一个个公司——直接配置资源、决定项目、执行投资、获取税收以外的经济收益。是好是坏,计划时代的超级国家公司在改革开放中被分解成无数碎块,原本大一统的政企合一转向了彼此竞争的地方性政企合一的公司。这是转型中国的一个写照”。
周教授其实已经说的很清楚了,问题的根源就是中央层面的市场经济与地方层面的市长经济。其实,这个问题早已不是问题,如何解决问题才是最大的问题。在国家十二五规划相继出台,各个地方十二五规划也纷纷出台之际,是否需要考虑一下市场经济与市长经济的十二五规划?
(证券日报)
中信建投:PVC仍将继续低位震荡
周四PVC生产企业出厂价基本持稳,电石料主流出厂报价6300-7500元/吨,乙烯料主流出厂报价6520-8450元/吨。PVC现货市场以稳为主,电石料主流价格为6350-6750元/吨,乙烯料主流价格为6900-7050元/吨。市场观望气氛浓厚,下游采购热情不高,整体成交清淡。
周四V1205合约早盘低开后继续回落,随后在低位陷入盘整,盘终收跌80点至6920,跌幅为1.14%,成交量减少292手至67628手,持仓量减少3642手至12.7万手。均线系统指向不明,MACD指标在低位粘合,KDJ指标指向空头。
美国初请失业金人数下降且制造业继续升温,而IMF已批准向希腊提供280亿欧元援助贷款,料将对商品市场形成利好提振。电石市场价格持稳,期价仍然受到强力成本支撑,但下游需求前景更加悲观,PVC期货仍将继续低位震荡。
操作策略:观望。
中信证券2月23日发布晨会报告称,近期国际油价持续高位运行,未来原油价格走高可能性较大。电石法PVC行业整体亏损,电石下跌空间较小支撑PVC价格。此外,房地产销售数据回暖,激发PVC需求改善预期。从内外围因素看,PVC涨价预期强烈。
报告具体指出,公司方面,从业绩弹性上看,天原集团和英力特对PVC涨价最敏感;从基本面上看,内蒙君正较高的盈利能力及最完善的产业链会部分弥补弹性不足,未来将充分受益于电石相对较高的盈利能力,中泰化学PVC产能快速扩张,且公司逐步完善产业链带来强烈的盈利能力提升预期。综上,重点推荐英力特、内蒙君正、天原集团和中泰化学。
内蒙君正:高油价凸显煤化工竞争力
业绩基本符合预期
:公司业绩快报披露2011年营业收入预计为37.1亿元,同比增长约32.42%;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5.8亿元,同比增长19.13%,摊薄后每股收益约0.91元,基本符合我们之前的预期。
油价高位运行利好电石法PVC
:从模拟毛利看,自去年四季度以来电石法PVC行业处于盈亏平衡点。但是近期油价上行推升了乙烯法PVC成本,对电石法PVC形成利好。同时经销商春季后的补库存效应及房地产销售数据的回暖,将带来PVC需求的改善。
电石实现自给,受益电价上调
:公司年底电石产能将达到50万吨,基本实现电石自给。在国家上调电价的背景下,公司已经基本实现电力自给,较同行业享有明显的成本优势。公司煤炭资源总储量在28亿吨以上,主要分布在乌海地区、鄂尔多斯地区以及锡林郭勒地区。依托地区资源优势,公司将建设三大生产基地发展煤化工产业,预计到2012年底扩能至72万吨PVC、100万吨电石、50万吨烧碱,实现产能翻番。
烧碱价格高位运行
:烧碱市场进一步向好运行,行情的支撑点是限电政策及国家上调电价。受此影响,氯碱企业开工负荷降低,导致烧碱市场货源有限,但是对于具有自备电力的企业开工并不构成影响。同时下游氧化铝等行业需求良好,保证了国内烧碱市场高稳运行。而受银根紧缩影响,春季前贸易商和下游厂商基本没有存货,预期补库存效应将会持续,产品价格将仍然坚挺。
维持增持-A评级
:长期看好公司依托资源和成本优势,逐步完善产业链,成长空间巨大。短期看好补库存效应带来的产品价格反弹,催生公司业绩环比增长。维持增持-A评级,按照2012年20PE,3个月目标价23.04元。 风险提示
:需求复苏速度低于预期;新增产能难以消化。(安信证券)
天原集团
:PVC拖累业绩表现,净利润小幅下滑
公司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3.5亿元,同比增长27%;
营业利润6917万元,同比下降8.45%;归属母公司所有者净利润8207万元,同比下降4.85%;实现基本每股收益0.17元/股。
第三季度增收未增利。公司第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 15.4亿元,去年第三季度营业收入为11.9亿元,同比增长29%;第三季度实现归属上市公司所有者净利润1929万元,去年同期为2020万元,同比小幅下滑,分析主要原因是PVC 行业的持续低迷,特别是进入三季度以来,PVC 价格持续走低,目前仍没有见底迹象。前三个季度氯碱产品生产运行势头良好,但是,由于外购电石、煤炭、电力等成本大幅增加,导致产品毛利率下降,最终导致报告期内业绩同比下滑。
前三季度公司营业收入增长的主要原因是聚氯乙烯和烧碱销量增加及价格上升,另外下属子公司中天电力和无穷矿业,自去年9月收购纳入合并报表范围;而前三季度归属上市公司所有者净利润却同比小幅下滑,主要原因是能源及原料价格大幅上涨,造成产品成本上升,单位产品毛利水平下降。
上延磷矿,下延盐化工,各在建项目稳步推进。报告期内,海丰和锐二期募投项目已完成70%,其中聚氯乙烯项目、烧碱项目、以及新建的3万吨/年TCE 项目均按计划快速平稳推进。根据项目计划和实施情况,该工程项目年底前将完工,并在完工建成后将对公司整体经济效益有较大的提升,对延伸公司氯碱产业链和产业良性发展形成有效支撑;年初马边长和电力投资2.16亿元进行配套50万t/a 选矿项目建设,完成后采矿生产规模扩大到90万t/a,该工程正处在有序推进之中。
1.7亿收购子公司海丰和锐股权。原持有海丰和锐94.4%的股权,收购后持股比例为99.82%。目前海丰和锐公司主要产品烧碱产能16万吨、聚氯乙烯产能20万吨、水泥产能60万吨。预计2011年底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建成投产后烧碱产能48万吨、聚氯乙烯产能50万吨、三氯乙烯3万吨。公司的盈利能力和盈利水平将进一步提升。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
:预计公司 2011-2013年的每股收益分别为0.23元、0.56元、0.93元,按2011年10月26日收盘价11.25元测算,对应动态市盈率分别为49倍、20倍、12倍。鉴于目前的估值水平,暂时维持“中性”的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
:下半年烧碱价格有下行风险;公司在建 30万吨PVC、3万吨TCE 和30万吨烧碱项目的不确定性风险;外购原料价格波动风险;烧碱价格波动风险;PVC 短期难改低迷行情。(天相投资)
中泰化学:盈利底部 未来可期
2011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71.22亿元,同比增长75%;实现净利润4.9亿元,同比增长69%,低于我们的预期的主要原因在于2011Q4,PVC行业盈利大幅下滑,产品均价从Q1-Q3的7800元/吨下调到6500元/吨,除了西部具备资源优势的龙头企业,全行业亏损。
2011年,公司的综合毛利率22.3%,比2010年略微降低1个百分点。分产品来看,2011年,烧碱毛利率提高10个百分点,PVC毛利率降低3个百分点。三项费用率合计13.5%,比2010年降低了1.5个百分点,公司生产的规模效应逐渐显现。
公司资源扩张战略清晰。“十二五”期间,公司计划扩张电石法PVC和烧碱产能,分别达到300万吨/年、220万吨/年,并完成配套上游一体化的配套。产能扩张的复合增速达30%,产销量的增长和上游一体化带来的成本降低双轮驱动公司业绩的高速成长。
2011年,PVC的表观消费量总计1351万吨,同比增速7.61%,为除了2008年外的历史低点,主要由于受到房地产新开工面积增速下滑的影响。
2011Q4以来,PVC行业的盈利能力跌至历史的底部,西部龙头企业中泰化学、内蒙君正、英力特等具备资源优势,处于盈亏平衡的状态,华东、西南的PVC企业大面积亏损。PVC行业处于盈利的底部,未来随着地产新开工的复苏,有望好转。
PVC行业和烧碱行业相对成熟,行业的盈利水平基本保持不变,公司毛利率的提升主要基于原材料电石自给率的不断提高。我们预计,2012-2014年的EPS分别为0.3元、0.58元、0.76元,增速分别为-30%、95%、31%,对应2012年PE32.7倍,鉴于公司具备147亿煤炭的探矿权,资源价值显现,维持“增持”评级。未来,关注公司上游一体化的进程,以及PVC行业盈利能力的进一步好转。
风险因素
:经济下滑、房地产调控超预期(华泰联合)
新疆天业
:节水灌溉是未来主要增长点
投资建议
节水灌溉器材政策利好,辽宁等项目将成为重要的业绩增长点。依托集团资源,公司PVC 产品成本优势明显, 烧碱价格上涨,行业景气利好,食品加工以出口为主,价格回暖有望提升毛利,我们预测公司2011-2013年EPS 分别为0.32元、0.76元、0.97元,对应的市盈率分别为33倍,14倍,11倍,鉴于公司具有节能环保题材,且“十二五”规划新疆区域经济发展优势及公司成长前景的预期明确,维持“推荐”评级。(银河证券 )
金路集团
:行业回暖,三季度扭亏为盈
2009 年1-9 月,公司营业收入14.39 亿元,同比下降16.93%;利润总额-4,822.21 万元,去年同期为-1,167.20 万元;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4,685.82 万元,去年同期为1,870.21 万元;基本每股收益-0.08 元。其中,2009 年7-9月,营业收入5.58 亿元,环比第二季度上升8.57%;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700.21 万元,较第二季度增加1,674.43 万元;基本每股收益0.01 元。
毛利率大幅下降。受金融危机影响,报告期内公司主导产品市场需求不旺,销售价格持续低位运行,尤其是PVC 树脂价格相比前期高点降幅达60%以上,导致公司获利能力大幅下降,并出现亏损。综合毛利率为6.48%,同比下降4.95 个百分点。进入第三季度以来, PVC 价格出现反弹,公司综合毛利率达到10.26%,单季度实现扭亏为盈。报告期内公司期间费用率为9.35%,同比下降0.17 个百分点。
涉及氯碱、地产等多个领域。公司以生产销售PVC 树脂、烧碱为主。目前拥有PVC 权益产能30 万吨/年,烧碱权益产能27 万吨/年。同时公司于2001 年11 月出资收购绵阳小岛建设开发有限公司98.26%的股权,使公司在房地产领域的业务得到进一步的拓展;2005 年9 月出资收购了绵阳市绵中小岛教育投资有限公司,开始涉足教育领域。目前,公司已成为一家涉足化工、教育、轻工、纺织、房地产等领域的大型企业集团。
成本优势突出。一、公司自身有电石和电力的生产和销售业务,产业链完整,同时所在的四川地区有着丰富的电石和水电资源,原料易得。二、近期油价的持续反弹推动PVC 价格的上涨,而公司采用的电石法生产工艺不会受到油价上涨影响,成本优势得到进一步加强。
四季度将比较平稳。四季度是氯碱行业的传统淡季,且目前烧碱价格仍处于下行通道中,行业短期内难以得到迅速恢复,同时考虑到宏观经济的逐步复苏和房地产等下游行业的良好走势,氯碱产品价格大幅下跌的可能性也不大。
盈利预测和投资评级
:预计公司2009-2011 年EPS 分别为0.16 元、0.08 元、0.15 元,对应10 月30 日收盘价7.33。(天相投资)
双环科技:纯碱价格上涨致业绩暴增
业绩同比大幅增长但环比小幅下滑。2011年7-9月,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16328.93万元,同比增长29.41%,环比减少9.9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3689.32万元,折每股收益0.30元/股,同比暴增7011.97%,环比减少15.45%;2011年1-9月,公司累计实现营业收入338562.21万元,同比增长34.0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3236.14万元,折每股收益0.72元/股,同比增长990.91%。
产品价格上涨致收入和毛利率大幅提升是业绩同比大增主因。三季度公司综合毛利率为31.11%,同比大幅增加了14.44个百分点;去年四季度以来,纯碱价格不断上行,长三角地区纯碱成交价从年初的1260元/吨上涨至目前的2000元/吨,直接导致三季度均价较去年同期上涨了291.43元/吨(税前),涨幅21.12%;另外,公司地处有“膏都盐海”之称云应盆地,探明原盐储量超过100亿吨,其中归属公司开采储量达10亿吨,公司原盐产能本部130万吨/年,重庆宜化化工100万吨/年,可全部满足自用需求,保障公司充分享受产品价格上涨红利,导致毛利率大幅上升。
费用率环比上升是业绩环比小幅下滑主因。三季度公司三项费用率16.53%,同比下降1.95个百分点,但环比上升了3.63个百分点,三季度费用增加致使当期营业利润环比减少2576.97万元,占营业利润减少总额的69.43%,是当期业绩环比小幅下滑的主要原因。
用电紧张和下游高速增长是纯碱涨价主因,预计四季度旺季价格将维持。纯碱属高耗能行业,每吨耗电750度,按2010年产量2047万吨计算,共耗电153.5亿度,占2010年全社会用电量的0.37%。今年3月以来,由火电装机容量不足、煤电价格矛盾等因素导致的“电荒”形势愈演愈烈,在限电限产的当然逻辑下,纯碱供给不足;同时,主要下游玻璃和氧化铝行业仍保持高速增长,产量增速分别为20%和17%,供需矛盾导致了纯碱价格急剧上涨。由于四季度为纯碱消费旺季,且上述供给问题短期内无法解决,预计纯碱价格将维持。
预计四季度氯化铵价格高位回落,一定程度影响公司业绩。7月以来,受二元复合肥出口和秋播肥原料采购拉动,氯化铵价格出现新一轮上涨,干铵出厂价上涨了100-150元/吨至1100~1250元/吨,但受制于国家出口政策收紧及氮肥激烈竞争,预计四季度氯化铵价格将有所回落,但考虑到氯化铵相对其他氮肥仍具备价格优势以及冬季备肥需求,价格下降幅度将比较温和。(东莞证券)
山东海化
:纯碱景气度下滑,高增难以延续
2011年全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75.3亿元,同比增长8.8%;全年实现归属母公司所有者净利润3.88亿元,同比增长793%;实现基本每股收益0.43元,2010年同期仅为0.05元,拟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现金1元。
公司是我国最大的纯碱生产企业,拥有纯碱产能330万吨,联产氯化钙及灭火器材的生产,同时公司大力发展海水淡化、硝盐、溴素等盐卤产品,逐步向精细化学品方向发展。
公司纯碱类实现收入37.7亿元,较2010年同期增加了27%,占总营业收入的50%,纯碱毛利率达到21.7%;烧碱和PVC共实现收入9.6亿元,占营业收入的13%,烧碱和PVC业务呈现冰火两重天,烧碱价格高企,PVC低迷,两业务综合毛利率为13%,而如果单独计算烧碱产品毛利可达到40%左右。
纯碱行业景气度提升、2010年同期业绩基数低是报告期内实现业绩大幅增长的主要原因,但第四季度纯碱价格下跌拖累全年业绩表现。2011年上半年,受国内新增浮法玻璃产能投产影响,纯碱需求旺盛,2011年前三季度纯碱价格较2010年同期上涨了近39%,行业整体景气度大幅提升,但是从10月份开始,在下游玻璃萎靡态势下,纯碱价格一路下跌,到2011年年底下跌至1700元/吨,下跌幅度达14%。整个第四季度均价和2010年第四季度持平,拖累全年业绩表现。
规模优势下,海水淡化综合利用,并逐步向甲烷氯化物、溴化学品等精细化工领域深化是公司未来的看点。公司是我国最大的纯碱生产企业,2011年,公司的纯碱、溴素、硝盐、氯化钙市场占有率分别10%、5%、10%和28%,纯碱、氯化钙的出口量分别占全国出口量的25%,16%,同时公司大力发展海水淡化、硝盐、溴素等盐卤产品,未来公司的卤素化学品比重将逐步提高,减少对纯碱产品的依赖性。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
:预计公司2012-2013年的每股收益分别为0.26元、0.28元,按昨日收盘价格7.13元测算,对应动态市盈率分别为28倍、26倍。考虑到纯碱产品2012年难以走出高景气行情,下调至“中性”的投资评级。(天相投资)
风险提示
:纯碱价格继续走低风险。
沈阳化工
:丙烯酸及酯需求低迷
公司扩张炼化业务。公司业务主要涉及炼化链、丙烯产业链和氯碱产业链。目前炼化链常压蒸馏加工能力70万吨,50万吨CPP装置、50万吨DCC装置,聚乙烯理论产能20万吨;丙烯链13万吨丙烯酸及酯、4万吨环氧丙烷及1万吨硬泡聚醚多元醇;氯碱链主要是20万吨烧碱和13万吨PVC糊树脂。
立足炼化,延伸丙烯产业链。公司在获得新的72万吨/年原油配额后,解决原料来源问题,目前正在对CPP装置进行技改,预计2012年年初完成,技改后丙烯和乙烯的收率分20%、18%提高到23%、21%,;公司丙烯酸及酯客户主要在东南沿海,目前正在积极开发北方客户。
丙烯酸及酯需求低迷。2010年国内丙烯酸产品主要用于通用丙烯酸酯,占总量的75%,通用丙烯酸酯主要用于建筑涂料,受房地产行业调控影响,建筑涂料产量增速放缓,丙烯酸酯及丙烯酸价差缩小,而随着国家对房地产调控深入,我们认为房地产的增速放缓将导致上游建筑涂料消费需求的进一步减弱;沈阳化工目前丙烯酸酯主要面向东南沿海地区,未来随着江苏三木及惠州中石油丙烯酸项目投产,将改变华东及华南地区供需关系,竞争进一步加剧。
风险因素
:宏观经济形势恶化,下游需求萎缩。
盈利预测与估值
:预预计公司2011年收入101.52亿元,同比增长35.65%,净利润2.24亿元,摊薄后每股收益0.34元。(恒泰证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