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参视点】
央行释放重要信号 A股市场拐点或提前
刚完成换届的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在今年的首次例会上就释放出了宽松信号。来自央行网站消息,日前召开的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第一季度例会指出,要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同时引导货币信贷平稳适度增长。其中“引导货币信贷平稳适度增长”,是时隔一年后首度出现。
回顾最近一次在央行货币政策例会中出现“信贷适度增长”,还是在2010年四季度。对比往次例会,不同之处就在于引导信贷适度增长,而在2010年底出现此类表述时,中国货币政策的基调尚为“适度宽松”。多数市场分析人士对此的解读是,这或意味着央行希望引导商业银行适度加大贷款投放力度,以支持经济发展。
根据央行网站消息,此次例会对宏观形势的总体判断是,“当前我国经济金融运行总体符合宏观调控预期,经济增长平稳,物价有所回落;欧债危机有所缓解,全球经济温和复苏,但不确定性依然存在”。与之对比,此前一年的表述基本为“当前我国经济金融运行继续朝着宏观调控预期方向发展”。在谈及物价时,该次例会新闻稿中也没有出现通胀字样,也没有稳定物价总水平作为首要任务等表述。
由于货币政策和监管政策不断收紧,2011年货币供应量增长不断放缓,广义货币供应量(M2)增速由年初的17.2%一路回落到年末的13.6%,今年1月份再次回落到12.4%。但2月份M2增长13%,比1月份小幅回升了0.6个百分点。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研究员范建军认为,M2增速回升是个趋势,3月份会在2月份的基础上进一步回升。据他预计,今年全年M2增速可能达到15.3%,高于央行初定的14%的目标。
和2011年相比,虽然2012年我国仍将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但我们认为,两个年份的“稳”有不同的含义。如果说2011年是“稳中趋紧”的话,那么2012年很可能是“稳中趋松”。
综合来看,红参研究员认为,为了避免经济的快速下滑,中国货币政策均有放松必要,关键是时间点问题。此前,机构普遍预计放松将采取调降存款准备金的方式进行,最新预测4月份将要调整。
根据历史经验分析,市场见底前比较明显的特征是稳定类行业跌幅缩小,而市场出现趋势性拐点一定开始于信贷为标志的放松政策。
【热点评论】
新规呼之欲出 直击券商研报诚信危机
券商研报本应具备较高的权威性和专业性,然而从去年以来,却频频出现研报乱象,让市场大跌眼镜,同时也让研报的公信力大幅丧失。有些券商研报为了博取眼球,甚至不惜造假、玩“标题党”,被讥讽为越来越像娱乐圈。从中国宝安石墨门到“沉香榨菜”、再到“天价阿胶”等一系列事件来看,一些分析师可谓“睁眼说瞎话”,也因此引发了券商研报的“诚信危机”。
众所周知,一般研报的流程,通常是搜集资料、实地调研、总结、对比分析、合规审查等。追溯至几年前,部分有“责任心”的券商研究员还会不时地去上市公司“明察暗访”,有的高质量研报的出炉大概会消耗数月时间,短则也需要几周。然而在进入当下这个快节奏的的年代后,券商也成为了速食主义者。许多研报出炉过程,已经远没有投资者想象得那么复杂,不少研究员甚至都在“闭门造车”。据不完全统计,2011年券商总计发布的各类研报多达56万份,以此推算,每天的研报数量超过1500份,在这其中有多少互相抄袭的,又有多少注入了“水分”,投资者不难想象!
本来证券分析师的天职本是减少信息不对称。从市场整体来看,正是因为有分析师这样的群体存在,上市公司各种信息才能不断地被市场了解。上市公司信息揭示得越多,市场对上市公司就越了解,定价也就越有效。但是近年来,券商有影响力的分析师涉嫌老鼠仓被查的传闻不绝于耳,部分券商研报出现人为的重大误判,正是与上市公司、基金等关联方存在利益输送的嫌疑。
近日有消息人士透露,继去年年初证监会施行《发布证券研究报告暂行规定》和《证券投资顾问业务暂行规定》两个规定之后,《证券公司发布研究报告指引》和《分析师职业行为规范》征求意见阶段已经于近期结束,并有望在4月份正式发布。据悉,此次新规的重点更多的是规范体系。对券商研报的发布和使用都进行了更为细致的规范,推动研究行业更加规范和严谨,杜绝违规行为的发生。从规范细节来看,今后券商研报作为卖方研究业务,将不能大肆推荐个股,同时也不能涉及当下价格的具体操作,较大程度上避免了一人出错,多人“买单”的发生。
其实,只要是资本市场,都会有“内幕信息”,都会有信息披露不当,在上市公司和投资者之间,上市公司与监管部门之间也都会存在信息的不对称,这也正是市场股价波动的原因之一。我们可以接受“自然”的信息不对称,但是从长远来看,为了发展成一个健康成熟的资本市场,对于“人为”的信息不对称监管层必须做到零容忍。
【私募观察】
1、呈瑞投资研究总监李世全:市场处于牛市的孕育期
李世全表示,今年是股市见底之年,市场处于牛市的孕育期,策略上可精选行业和个股,优势资源、节能环保、机电、军工等有望成为热点板块。
从中国经济改革开放以来所演变的走势看,基本上有5年周期的规律。上一波峰值出现在2007年,根据5年的调整周期,今年基本上应该是见底的,这是中国经济的大格局。根据对每一个5年规划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速观察,每一个5年规划的第二年,固定资产的投资速度明显超过第一年,虽然目前整个经济还处在下滑的进程当中,相信在今年很有可能出现转机。对于2012年的策略,李世全认为要做好熊市结束的准备,迎接转机之年。市场处于牛市的孕育期,恐慌中孕育着非常好的市场机会,投资者可做拳击式投资。
2、云程泰总裁魏上云:经济放缓促进股市繁荣
魏上云认为,现在各主要行业的龙头公司已经完成了资产证券化的过程,从大的角度说,真正的上市高峰已经过去,未来纵有千万公司上市,也都集中在中小企业和一些零散的国有资产中,中国股市长期供大于需的格局将逐渐扭转,二级市场的机会和利润空间将越来越接近一级市场。另外,全流通解决的核心问题是大小股东利益不一致的问题,在给予大股东套现权利的同时,也赋予他们股价波动时带来的收益与亏损,这将是一个良币驱逐劣币的开始,是股市未来健康发展之基石。上述两点问题的改善是中国股市未来走强的基础。但根据依然是要靠实体经济本身的走强。目前中国经济处于转型之中,老的经济增长点衰落,新的增长点未出,目前正是青黄不接,缺乏亮点的阶段。
对于当前的股市,信心来自于低估值的价格。未来永远存在问题和不确定性,但便宜的价格是抵御市场风险、确保未来收益的最有力武器,这也是未来几年中国股市向好的基础。
3、 东方港湾投资管理公司董事长钟兆民:海外扩张公司值得关注
钟兆民认为,在消费升级领域,品牌类的消费型企业肯定会集中在第一名、第二名,甚至行业的第三名机会都不多了,非品牌类的消费型企业,则是性价比最高的公司最值得关注。中国始终是制造业大国,现在竞争格局初步定了,但是行业龙头还是有机会,尤其是那些正在海外扩张的公司。此外,清洁能源和环保产业因为受益于政府政策,也被看好。
【高管持股追踪】
(上市公司高管月净增持排行榜)
(上市公司高管月净减持排行榜)
【期指龙虎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