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机论坛

 找回密码
 欢迎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天机股票网 争做最牛的股票资讯集散地 注册 - 常见问题 - 联系方式

你有好料 就来分享 你可以将手中的好料分享赚取金币。 如何获得金币 - 金币回购计划

天天来访问 天天有收获 高端信息区区几个金币就可查看 立即注册 - QQ快速登陆

查看: 52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3大特征神似2003年 “5朵金花”行情会否重现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12-22 09:13:4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历史不会重演,但总会惊人地相似”,据说马克·吐温(MarkTwain)曾如是说,这句话也适合资本市场。

8月底,有研究者发现,沪指历史上月线很少出现“五连阴”,由此得出9月月线有望反弹的结论;沪指历史上并无“三连阴”,于是看好2012年最终收红。随着2012年接近尾声,又一个重要的“历史巧合”惊现。业内人士发现,今年的行情其实是2003年的克隆,从沪指走势、政策、热点等来看,都与2003年非常神似。

值得注意的是,2003年底~2004年初,市场曾一度上演过跨年的“5朵金花”行情,从2003年11月中旬涨至2004年4月初,沪指一度上攻了35%。那么,2013年初,市场能否延续目前的上攻,复制当年的“5朵金花”小牛市呢?

/走势/

“N”字走势神奇再现2012年K线或能收红

今年12个月过去了11个半,沪指年初上涨,5月前后见顶下跌,9月~10月期间宽幅震荡,12月疯狂上攻,在左右股民“生死”的同时,也在悄悄重演着历史。

这种“N”字形走势,在A股历史上较为少见,但也并不陌生,在2003年也同样出现过。今年这样的走势,引起了《每日经济新闻(微博)》记者的关注。

年初都曾展开上攻

回顾历史,2003年1月6日,沪指见底1311点,随后展开反弹。在此之前,A股刚经历了为期半年的下跌。

这一轮反弹分两个阶段。1月6日~3月3日是第一波反弹,反弹幅度超过15%。值得注意的是,反弹的发力阶段是1月,2月基本是横盘整理。3月4日~3月26日,沪指回调但跌幅不到5%。随后,沪指又开始了第二波上涨,至4月14日最大涨幅达到14%。整体来看,这波反弹持续了66个交易日,涨幅达21%。

巧合的是,今年初的反弹,也是年初第三个交易日1月6日开始的。当日,沪指见底2132点,结束了2011年4月以来的三波下跌。这轮反弹也分两个阶段。1月6日~3月13日是第一波反弹,反弹幅度超过14%,这与2003年同期的市场表现非常吻合。另一个比较吻合的是,指数发力也是在前半段,从2月底至3月中旬,行情处于高位横盘。

今年在经历了3月14日~29日约10%的下跌后,从3月30日开始,沪指开始第二波上涨,这一时间点与2003年仅隔3天。3月30日~5月7日,沪指展开第二波反弹,涨幅达9%。整体来看,今年初这波反弹持续了77个交易日,涨幅达16%,略小于2003年。

主跌浪均从6月开始

2003年4月16日开始,股市见顶下跌。这轮下跌大致分三个阶段。初期跌势非常猛,8个交易日出现7根阴线,跌幅达9%;在5月小幅反弹,但反弹力度有限,指数呈现横盘整理态势;从6月开始,指数正式步入跌势,大致经历了5波下跌。整体来看,沪指直到当年11月13日才见底,区间跌幅大约19%,时间长度为140个交易日。

从今年5月8日开始,股市也出现了见顶下跌。这轮下跌也分三个阶段。初期,跌势比较猛,7个交易日出现5根阴线,下跌约5%;5月底,沪指展开反弹,但反弹力度有限,基本是横盘震荡;同样是从6月开始,股市正式步入主跌浪。整体来看,截至1949点的年内最低,今年5月开始的这波下跌最大跌幅已有19%,已经历145个交易日,幅度和天数与2003年吻合。

宽幅震荡神奇再现

需强调的是,在2003年10月,和今年9月~10月,指数在单边下跌后,都出现了明显的宽幅震荡,这成为下跌见底的重要信号。

盘面显示,2003年10月10日、10月22日、11月4日的三根单日放量中阳线,成为该阶段三波反弹的标志。从指数运行的角度看,此阶段指数的跌势明显扭转,开始有资金进场做多,且出现了放量,指数处于横盘震荡中。整体来看,2003年10月的震荡持续了大约18个交易日,随后便是快速杀跌,跌出底部1307点。

在今年9月7日、27日、28日,以及11月1日,指数都出现大幅上涨,从图形上看,行情完全扭转了6月以来的单边跌势,市场明显出现了做多资金,震荡格局形成。整体来看,今年9月7日至12月4日已有58个交易日,震荡时间跨度长于2003年。

演绎冬天里的一把火

精彩的戏份来了。2003年,1307点底部出现之后,11月19日、20日、24日,以及12月1日、22日,指数接连出现放量中阳线,其逼空的气势,让还处于震荡思维的投资者有点吃不消。沪指也在这种强攻下接连拔高,市场的颓势气氛被一扫而光。整体来看,从1307点到2003年年底,总共35个交易日,累计涨幅13%。

今年,在1949点确认后,12月5日、7日、10日、14日沪指也是出现了接连上攻,打破了此前宽幅震荡的格局,且12月14日89点的长阳,更是创出了3年的单日最大涨幅4.32%,其上攻的力度似乎比2003年还尤甚。整体来看,自1949点至今,14个交易日下来,沪指已上攻了9.88%。

/政策/

政策利好陆续出台 或再次成为行情“起搏器”

2003年,年底的一波反攻让人至今印象深刻,在其背后,政策的驱动力量是不可忽视的。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从2003年的震荡期开始,针对当时的市场投资方向、制度改善、市场供需矛盾等问题,监管层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为当年的行情打下了基础。今年年末,政策同样密集出台,这有点不谋而合的意味。

2003岁末行情靠政策拉动

就投资方向来说,2003年11月14日,《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获通过,该文件以较大篇幅专门论述资本市场发展。而时任上海财大证券期货学院副院长的金德环教授就曾明确指出,该文件为资本市场指明了发展方向。据当时新华社的解读,也表示该政策会使个人创业天地更加广阔,股份制经济比重将提升到80%的水平。

就制度完善来说,2003年10月28日《投资基金法》正式颁布。当时,证券投资基金已发展近6年,但立法就进行了4年半。随着此法的颁布,市场有了更清晰的“游戏规则”,这对于股市主力军之一的“公募基金”的发展意义非凡。公募基金随后逐渐发展壮大,基金倡导的“价值投资”也逐渐被人们熟知,最终蓝筹股的价值逐渐被发现。

就市场矛盾来看,2003年10月15日,证监会《公开发行和上市证券保荐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问世;12月11日,《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股票发行审核委员会暂行办法》颁布;同年12月24日,新一届发审委首次亮相。这些对A股市场游戏规则的改变举足轻重,而当时的证监会主席尚福林提出发审制度改革的方向是逐步向注册制过渡。显然,相比以往的“分配制”,“审核制”更先进,有利于防止腐败,鼓励更多质地优良的企业上市。

此前,由于非流通股股东与流通股股东的利益不一致,上市公司经常被掏空,财务状况每况愈下。2003年11月上旬,有媒体称“全流通”将化整为零,四川长虹(600839,收盘价2.03元)将作试点。随后,四川长虹股价连续上涨,也体现了市场的认可。

2012年政策面异曲同工

回顾今年,诸多政策也有异曲同工之妙。

就投资方向而言,在出口受阻、内需疲软的背景下,投资开始重挑缓解经济下行压力的重担。对此,铁道部反应迅速,分别在2012年7月、9月、10月,以三道金牌追加投资规模,从最初的5160亿元上调到了6300亿元,增幅达到22.09%。于此同时,9月,发改委又先后批准25个轨道交通建设规划,其中,太原、兰州、广州、沈阳、厦门和常州6个城市的轨道交通建设规划近期获批,哈尔滨、上海等城市的建设规划调整方案近期也获得通过,光这些规划投资总规模将超过8000亿元,这也是9月7日刺激沪指大涨的主要原因。

随后,政策陆续出台,比如“美丽中国”概念的提出,“城镇化”概念的提出。围绕城镇化的信息化、工业化、农业现代化也陆续在重要场合被放大解读,一系列的投资主题被市场接连挖掘,人气也得到了延续和累加。未来,还尚有1号文件等各种政策的下发,就主题投资而言,可能还会有延续。

就市场供需矛盾而言,虽然证监会没有言明,但自浙江世宝(002703,收盘价13.94元)之后,IPO实际上已经暂停了50天左右。而浙江世宝与其之前的腾新食品(002702,收盘价24元)之间,也有20来天的空窗期,这无疑抵消了不少市场对弱市不断融资的反感情绪。

与此同时,证监会又出面力挺大股东们增持自家上市公司股票、并进一步落实上市公司分红到位情况、要求上市公司履行承诺、先后出手打击一些典型的内幕交易等,这些政策与IPO暂停有相辅相成的意味,这些无疑都起到了稳定“军心”的作用。

/热点/

蓝筹股当行情主攻手 机构抄底意图初现端倪

除了沪指走势和政策驱动外,2003年和2012年年末的行情热点,也有重合的地方,尤其是蓝筹股起舞的盛况,这在A股历史上,是并不常见的。

“五朵金花”行情重演

说起2003年~2004年的跨年度行情,“五朵金花”的故事是人人皆知。2003年的“五朵金花”是指钢铁、汽车、石化、能源电力、金融这五大板块,其中钢铁股是以宝钢股份(600019,收盘价4.82元)为首,汽车股是长安汽车(000625,收盘价6.20元)和上海汽车(现上汽集团,600104,收盘价16.48元)为代表,石化股则以扬子石化(被中国石化吸收合并)与中国石化(600028,收盘价6.66元)为头羊,能源电力则是以华能国际(600011,收盘价6.55元)和长江电力(600900,收盘价6.70元)为先锋,金融由招商银行(600036,收盘价11.90元)带头。

当时,随着国民经济结构性调整的进一步深化,中国经济开始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并进入了新一轮的景气周期。这一点尤其表现在钢铁、汽车、石化、能源电力及金融等行业上,而这些行业景气度的提升,自然提升了相关的大盘蓝筹上市公司的价值。据同花顺ifind中信行业数据,2003年~2004年的跨年行情中,钢铁、汽车、石化、能源电力、金融五大板块的累计涨幅分别为32%、29%、32%、44%、25%。

就目前来看,上述这些板块自1949点以来的反弹涨幅分别为6%、6%、5%、6%、7%。

而今年,我们可以看到,汽车股中的长安汽车,从去年年底的3.34元,已经一路涨到了最高6.32元,接近翻番,上汽集团同样走势独立,自9月反弹以来,累计涨幅超过40%;金融股农业银行(601288,收盘价2.71元)、民生银行(600016,收盘价7.33元)等已经相继翻番,券商股如国海证券(000750,收盘价11.32元)、光大证券(601788,收盘价13.23元)等,也是屡屡冲高提振市场;沐浴着复苏春风的中国铁建(601186,收盘价5.87元)、中国南车(601766,收盘价4.90元)、中国北车(601299,收盘价4.56元)等,表现也是有目共睹。

不可否认,蓝筹股的起舞,在市场整固甚至上攻中,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五朵金花”的影子若隐若现,由此也令不少市场人士展开了风格转换的讨论。

都是机构在“抄底”

2003年的行情,是被证券投资基金给挖掘出来的,也就是买入主力都是机构。一来当时机构崇尚的是价值投资,二来蓝筹股流通性好,是方便机构进出的最好标的。

当年那些基金经理们就是及时抓住了这个投资机会,将股市上的核心资产股票纳入了自己一揽子的投资组合之中,从而赢得了较好的收益。

而今年来看,虽然这些蓝筹很难登上龙虎榜,不过从对外披露的3季报着手的话,多少能看出机构抄底的端倪。

比如万科A(000002,收盘价9.43元)的3季报显示,虽然十大流通股东中有人减持,但新进者却更多;招商地产(000024,收盘价25.97元)新进者也有3家,1家公司2家基金,合计筹码超3200万股;保利地产(600048,收盘价12.12元)新进1家基金1家保险理财产品,合计筹码约1.29亿股。

翻开中国铁建的3季报,你会惊讶地发现共有2家基金、1家券商、1家QFII新晋成为十大流通股东,并且此前就上榜的另外2家QFII还大举进行了增仓,这种规模的建仓,能与之相提并论的是今年的中报,当时有4家QFII、1家基金新进,1家基金加仓;中国中铁3季报中也有类似的建仓迹象,新进了1家QFII和1家基金,2季度新进1家QFII和1家私募;而在中国南车和中国北车的定期报告中,这种建仓也是很明显的;甚至包括中国化学(3季度新进6家基金)、中国交建(3季度新进3家QFII、1家券商、1家私募),而3季报同样有QFII新进痕迹的还有海螺水泥(600585,收盘价18.21元)和大秦铁路。

/猜想/

2004年跨年行情的翻版?

再过几个交易日,就要迎来2013年了,即将到来的新年能否翻版2004年年初的行情?

需要持续放量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A股历史上凡是持续性行情,始终离不开资金的持续关注。

比如,2003年~2004年,在1307点后的11月17日,成交额还仅有39.4亿元,但随着逐步反弹,资金也有序地放大,到了2004年2月2日这天,当日的成交额已经达到了275.2亿元之多。而如今,是否也有这样的条件呢?

首先来看开户情况。据中登公司公布的月度数据显示,自9月市场反弹以来,基金账户数量从8月底的3900.82万户一直不断增长,截至12月14日,账户数量达到了3997.07万户,这个现象很好地印证了前述机构“抄底”的说法。而相比来看,散户可能看空的更多。据中登公司周数据统计,在8月31日,持仓A股账户数为5630.54万户,到了11月30日时,持仓A股账户数则为5559.99万户,而到了12月14日,这个数字更变成了5535.22万户。也就是说,在12月反弹期间,由于长期的空头思维,约24.77万户的散户踏空。

其次是QFII和RQFII的动向。今年国庆前后,交易所和中介机构针对境外大型养老金和主权基金,举行了境外QFII推介活动。期间,各代表团与养老金等大型机构举行了73场一对一会谈,举行了8场集体推介会,会见境外投资机构近200家,其资产总额超过25万亿美元。

在市场见底前夕,在美国和加拿大,有19家机构计划申请或增加投资,现有和潜在QFII预计申请额度合计约31亿美元;在欧洲,13家机构明确表示将申请QFII或增加额度,预计申请额度合计约80亿美元;在中东,已经获得QFII资格的阿布扎比投资局希望增加到10亿美元额度,科威特政府投资局也希望能突破10亿美元额度上限。

证监会日前也表示,近期QFII申请和资金汇入速度明显加快,QFII整体持股比例出现明显上升。不难看出,A股越低迷,QFII就越有抄底的信念和冲动。本周,他们以实际行动告诉市场,QFII大军已出动。海通证券国际部等QFII集散地,近日接连在大宗交易平台上大举抄底大盘蓝筹股。

对此,申银万国分析师王胜认为,海外资金配置以及带来的协同效应是近期反弹的一个重要因素。目前,海外投资者整体比国内投资者更乐观,个中原因包括海外投资者看好美国经济逐步复苏,这也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对我国经济构成利好;而从年底全球资金配置动向看,今年以来一直配置的是发达市场,现在已开始考虑新兴市场,而A股市场估值较低,经济复苏势头明显,因此有配置价值。

还值得关注的是,一季度的信贷投放习惯。据国信证券研究,一般来说,一季度的信贷投放最为积极,这个纯粹是季节效应,而这也自然成了年报行情的催化剂。

经济复苏才有底气

其实,资金敢于介入市场,说到底还是经济复苏给了底气。

11月,官方制造业PMI升至50.6,连续第二个月处在50荣枯分水岭上方,并创下7个月新高。此前,11月汇丰中国制造业PMI终值为50.5,13个月内首次返至50枯荣线上方,初值50.4前值49.5。当时就有分析人士指出,虽然官方PMI和汇丰PMI的采样标准有所差异,但在经历一年的时间后,双方数据再度接近,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显示出经济复苏趋势得到多角度印证。

11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1%,比10月份加快0.5个百分点。1月~11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与1月~10月持平。这其中,已发布的10月用电量增速显著大幅回升到5.9%,这反映了企业生产有重新步入正轨的迹象。

同样在11月,基建投资中的明星板块依旧是房地产投资,其11月累计同比增速为16.7%,一改近4个月保持的稳定状态,比1月~10月提高1.3个百分点。同时,中央项目占整体投资的比重自6月份以来持续平稳上行,11月达到5.5%,市场可以从中捕捉到显著的稳增长信号,表明政府主导的投资仍在继续加速,将对整体固定资产投资起到带动及放大的作用。

机构观点不一

对于2013年翻版2004年行情的猜想,《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采访中发现,机构的观点并不一致。

广州某不愿透露姓名的分析师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他们的观点是看好明年一季度的行情,重要理由有两个。其一是流动性,该分析师认为按照他们的数据统计,只要信贷占比达到一定指标,一季度的行情都是值得期待的,而2013年年初应该比2012年差不多,这个季节效应可以期待。其二是年报季报行情,该分析师表示,由于2012年的基数比较低,进入2013年后,市场的焦点将逐渐向有业绩预期的行业个股倾斜,且还有如“两会”等投资主题,人气热度也都能够持续。

但中信建投策略分析师吴启权却表达了不同意见。他认为,目前市场的大幅反弹,已经对包括估值的修复、业绩预期等在内的因素有所体现,虽然在总体来说,是比较确定经济已经复苏,且也对2013年整体看好。但沪指应该不会一直往上,而是中间该有调整,波动往上走,其预计在2013年1月中旬就会迎来调整,而在4月份之前,都不会有明显的大涨行情。

有资深市场研究员称,2012年年底这种行情还算正常,“你看去年银行股,也是年底走强,一直持续到今年的1季度”,该人士称,在前期系统性风险面前,很多资金就会选择估值比较低的标的,这样风险也相对较小。但对于行情能够继续情绪高涨地持续,其观点则介于中性,既非多头又不盲目看空。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有用有用 没用没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欢迎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