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五大盘股集体跳水,导致上证指数大跌近60点(-1.67%),终结了股市四连阳,使人们对12月的走势增添了几分担忧。 我认为,12月股市尽管震荡调整态势依旧,但有望保持稳定。 1、管理层维稳意图十分明显。 上周五,因若干事件引发三个月最大暴跌后,周日晚,各方面采取了维稳补救措施,如证券业协会称:对券商融资互换产品的存量不清理,只是禁止增量;21家券商公告称,继续维持救市期间买入股票“在4500点以下不减持”的承诺;中信、国信、海通三家券商发布公告称:被证监会调查的内容是两融中的违规。这种异乎寻常的纠错方式,表明了管理层竭力维护年末股市稳定的意图。 2、12月股市稳定的有利因素不少。 例如,本周人民币正式加入SDR货币篮子,并成美元、欧元之后的第三大权重货币,成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180个国家的储存货币。这既显示了人民币良好的国际信誉,也表明了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和国际威望的提高,对经济、金融和股市,绝对是一个大利好! 又如,证监会监管部主任欧阳称:今后,除了借壳上市以外,90%以上的上市公司资产重组,都不需要报请证监会批准,中国股市即将会掀起购并重组潮。 再如,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召开在即,将从供需两端加大改革力度,并有望结构性降税。 还有,股市的资金面仍然宽松:沪股通连续9天资金净流入;肖钢称:深港通众多准备工作已完成;央行研究技术和绿色融资改革,推五区域金融改革方案;上周股市存量保证金增加467亿,新开户36.15万,创18周新高;11月份新基金募资701亿,超过前三月的总和;11月QFII、RQFII新增了170亿人民币,在打新资金冻结2.03万亿后,本周前四天,日成交量仍保持在平均8500亿左右。 3、12月股市也存在若干不利于稳定的因素。 第一、监管层仍要求券商、公募基金自查私募融资利益互换产品,势必有部分产品会自行平仓。 第二、12月中旬和下旬,还有2批新股申购,2万亿资金撤离二级市场的情况还会出现。 第三、12月下旬,银行将收回部分信贷,上市公司将收回代客理财资金,机构将年终结账,股市资金面将面临严峻考验。 第四、明年1月8日,救市期间作出的“持股5%以上大股东半年内不得减持”的禁令将到期。届时,许多资金紧缺的民营企业上市公司大股东,定会抓紧减持。这对目前股价炒得过高的个股,将造成较大的冲击。创业板和中小板的调整压力将大于沪市主板。 第五、种种迹象表明,新股发行注册制改革的时间有望提前,2016年新股发行节奏肯定加快,数量有较多增加,扩容总额度存在着很大的不确定性。这对二级市场的股价中枢,尤其是对高价次新股,存在较大的稀释威胁。 第六,美联储加息。 上述这些不利因素,都会加大大盘和个股的波动。 4、稳定的关键:大盘股只能搭台而不能唱主角。 本周一,市场在暴跌击穿60天线3332点后逆转了118点收阳,周二至周四又连续大涨10点、80点、47点,而中小创却连续大幅下跌。主要是因为,有若干家著名券商研究机构的著名评论员声称:“市场风格已转换为“二八行情、大金融行情”,“今冬明春将是大盘股领涨的行情”,引发了地产股、银行股、保险股、券商股的多日暴涨。 而周五上证指数的大跌,也是由大盘股集体跳水所引起。 我以为,不恰当地抬高大盘股的地位,让其角色错位,很容易成为市场大起大落的不稳定因素。 因为,目前市场不存在大牛市的可能性,经济基本面、产业政策面和市场资金面,也不支持发动大盘蓝筹股行情;包括社保基金、公募基金、私募基金在内的绝大多数的机构和投资者,在投资理念、投资风格、投资习惯、以及仓位安排上,都不认同和参与大盘蓝筹股行情。光靠救市中被套在大盘蓝筹股中的券商呼吁大盘蓝筹股行情,就大打折扣,是难以凑效的。 当今市场投资者越来越理性,善于独立思考,不轻信口号。例如周五,尽管有2万亿打新资金解冻,但投资者也不愿意买低价大盘蓝筹股,迫使炒高的大盘蓝筹股只有跳水一途,就是明证。 当然,在多数中小盘成长股出现较大幅度反弹之后,超跌的、低位蛰伏已久的大盘股出现阶段性上涨,机构乘机生产自救,也是合理的,也不乏短线机会。 但是,在我看来,大盘股可以上台阶,但只能在上台阶后继续搭台,而不能唱主角。在新台阶上,只能让中小盘改革股、重组股、成长股来唱戏。每年的12月份尤其如此。 5、12月份仍将是“夹板”行情。 具体而言就是: 上有峰顶,即年线,现位置在3659点。 中有五周均线,现位置在3552点,大盘将围绕五周均线反复激烈争夺。 下有底线,即60日线,现位置在3365点。 周五虽然四大指数皆跌,但成交量是萎缩的,四大指数周线均收阳,离开五周均线均不远,大盘又重回3500点台阶。 如果12月大盘能保持在这个大箱体中,我认为都算是稳定的。虽然上下只有300点的落差,但只要选准个股,尤其是改革股、重组股,那么同样可以跑赢大盘。 例如周五,一些有国资改革预期的上海股,已经摘了ST帽子、F10中公布了资产重组和转型升级方案的个股,以及有望扭亏为盈、摘帽摘星、转型升级、今后有望成为新型产业标杆的ST股,却整日逆势出现大涨或涨停。许多选对这类个股的投资者,资金账户上竟然是一片红,比之前上证指数4连阳大涨时的盈利还丰厚。 实践再此证明,每年的12月,中小盘股胜于大盘股;中低价股胜于高价股;外生成长性股胜于内生性成长股;隐形新型产业股胜于显性新型产业股;个股胜于指数;投资者拼的不是资金、胆量和运气,而是智慧、眼光和心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