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机论坛

 找回密码
 欢迎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天机股票网 争做最牛的股票资讯集散地 注册 - 常见问题 - 联系方式

你有好料 就来分享 你可以将手中的好料分享赚取金币。 如何获得金币 - 金币回购计划

天天来访问 天天有收获 高端信息区区几个金币就可查看 立即注册 - QQ快速登陆

查看: 61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操盘日记] 中国IPO全球第一 大盘股IPO两会后再说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1-12-27 08:48:4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导读:
  大盘股IPO两会后再说
  2011年中国企业IPO数目496项 全球第一
  发审冲刺 本周9新股齐上会
  新股破发遭套 机构询价频现发行价零头
  2011年首发新股的八宗最
  证监会需从新股发审中解脱出来
  10年原地踏步 三高发行遗祸无穷
  新股发行上市一览  大盘股IPO两会后再说
  大盘股IPO两会后再说
  记者 三秋
  [元旦过后,企业将需要重新披露年度财务数据,大企业审计所需时间较长,加上1、2月份节日效应以及重要会议,出于市场维稳需要,大盘股上市或会推迟至3月份两会后。如此一来,预期明年头两月市场或有机会暂且松一口气。]
  本报讯 上周大盘股发行的传闻不断。虽然陕煤股份、中交股份这两只预计超百亿的超级大盘股发行在今年内难以成行,但另一只大盘股--中信重工又将于近期启动上市程序,据闻中信重工预计融资规模约在60亿元左右。昨日市场再度受到大盘股IPO的利空消息拖累收低,投资者主要还是担心当前资金的紧张情况,在2000点上方摇摇欲坠的指数恐怕无法承受大盘股带来的冲击。不过根据现实情况和历史数据统计来看,考虑到材料准备及申报的时间和维稳考虑,预计大盘股在明年1、2月份发行上市的机会将比较小。
  跨年度上市年报补充耗时大
  对于拟在2012年上市的公司来说,最大的挑战在于需要准备2011年度的财务资料。据某投行人士介绍,这个要求不光是针对未过会的公司,即便是已过会的拟上市公司,根据相关规定虽然不需要重新过会,但是也必须向证监会补充2011年经审计的年报,以及过会后的公司大事概述清单。若公司没有发生重大变化,证监会才会给出正式批文,同意实施IPO。因此,相关的年度财务资料非常重要。而一份送审的财务资料背后,包括了公司财务结算、录入会计分录、编制报表,审计事务所现场作业、汇总、撰写审计报告,投行审核、修改相关材料说明等一系列繁琐的工作程序,根据上述投行人士的经验:没有一个月以上,是基本无法完成的。
  事实上根据Wind资讯统计,在2000多家A股上市公司中,首发筹资额超过60亿元的A股公司在1月份上市的仅有四家,分别是中国人寿(07年1月,283亿)、中国西电(601179)(10年1月,103亿),华锐风电(601558)(11年1月,95亿)和中国化学(601117)(10年1月,67亿);2月份上市筹资额超过50亿元的公司也只有四家,分别是中煤能源(08年2月,257亿)、兴业银行(601166)(07年2月,160亿)、华泰证券(601688)(10年2月,157亿)和中国一重(601106)(10年2月,114亿),可见大盘股想在1、2月份上市确实比较困难。
  指数维稳或成近期主旋律
  从另一个方面看,上述八家公司上市时的上证指数均位于2800-3000一线,而昨日上证指数再度跌破2200点。同样是大盘股,2800点接盘或举重若轻,但是谁敢断言2200点就一定接得住?大盘股IPO会否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犹记得,前两个星期刚刚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2012年中国经济工作的主调明确为稳中求进。如果大市不稳,何来求进?联想到近期新华保险(601336)主动调减筹资额,以及周日原央行副行长吴晓灵称2012年央行或将多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 ,或许我们还是应该相信,管理层并不希望股市过多动荡。
  两会前难有利空
  除了上述分析以外,另外还要提一提我们的中国特色。第四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可能于明年1月6日召开,按照惯例,每次金融工作会议之后,总会有重大改革措施出台。而众所周知的两会将在3月初召开。无论是金融工作会议还是两会,主要的重点都在于两个方面--为政策定下基调,传达目标意志,即统一思想、振奋精神……,一句话:部署加擂鼓。出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大会无利空已经形成了多年来市场共识。这也是按照民谚冬播、春生、夏收、秋游,每年春天股市都会有一波行情,甚至有人直接将其称为两会行情的由来。因此我们姑且大胆推断,即便是陕煤股份、中交股份或者中信重工这些大盘股真的要发行上市,很可能也要到3月份两会结束以后才会成行。如果上述猜想属实,那么明年头两月市场或有机会暂且松一口气,也许真的就会有一波行情!(投资快报)

  2011年中国企业IPO数目496项 全球第一
  【TechWeb报道】汤森路透发布了2011年中国股权资本市场回顾报告。数据显示,2011年中国企业在IPO数量上继续维持在全球之首。
  报告指出,截至12月19日,中国企业在全球所筹资的股权资本发行金额达986亿美元,共496项发行,其中69%的发行金额是在国内市场筹集。国内A股IPO总额达399亿美元,发行金额较去年明显下降了39.6%,反映出IPO的热潮有所降温。
  截至12月19日,中国企业IPO募集金额最多的股票交易所是上海证交所,第二是深圳证交所,第三是香港证交所。
  中国股票交易所IPO募集金额排名
  1.上海交易所 (IPO金额总149.4亿美元)
  2.深圳中小企业板 (IPO金额总147.8亿美元)
  3.香港交易所 (IPO金额总120.7亿美元) (TechWeb)

  发审冲刺 本周9新股齐上会
  本报讯 (记者刘夏)2011年已经接近尾声,按照惯例,年尾时节的IPO开始集中冲刺。本周,共有9只新股等待过会,其中7只在主板,2只在创业板。根据证监会公告,主板发审委昨日审核了北京雪迪龙科技、上海康达化工新材料、华致酒行连锁和深圳茂硕电源科技四家公司的首发申请,其中,华致酒行未获通过,其他三家公司均获通过。创业板发审委将于今日审核汉鼎信息科技和成都吉锐触摸技术IPO申请。
  第四季过会率下滑
  近期,新股发行审核成为市场焦点。证监会首次尝试开放了新股发行审核全过程,媒体记者得以深入证监会发审现场,并全程跟踪新华人寿的审核过程。
  自证监会换届以来,IPO政策频出,11月的通过率随之下滑。分析认为,发审委收紧上市闸门、严控企业质量的结果开始显现。根据清科研究中心数据,截至2011年11月底,证监会共针对37家上会企业进行了审核,其中13家被否,24家通过,通过率仅为64.9%,远远低于前三季度约80.0%的通过水平。
  据记者统计,12月以来,截至上周末,共有30家公司首发申请上会,其中7家被否,23家通过,通过率约为76.7%,亦低于前三季度水平,同今年1月份高达90%的过会率相比更是相去甚远。
  不过,投中集团数据显示,在审核趋严、通过率下滑的同时,二次过会率依然高企。前11个月,共有28家计划A股IPO的企业在上市申请遭证监会否决之后,提交了二次申请。除山东金创、西林科、苏州通润3家企业的二次申请被否以外,其余25家均如愿得到放行,二次过会率高达89.3%。
  企业热衷年底上市潮
  伴随过会率下滑,A股融资规模显示出萎缩迹象。据清科研究中心数据,2011年前11个月,共有263家企业在境内三个资本市场上市,融资额为410.81亿美元,平均每家上市企业融资1.56亿美元。2011年前11个月的融资额仅为2010年全年的57%,上市数量仅为75.8%。
  年关将至,公司上会闯关又呈抱团趋势,本周9家的密集程度可见一斑。清科研究中心研究员张兰认为,通常企业都希望尽量赶在年底上会,这将导致年底的IPO相对密集。如果企业上市拖延至下一年,将面临补充递交2011年度财务信息,为企业带来人力和财力上的损耗。另外,年初监管层可能会颁布新的政策法规,而上一年的经济数据也将陆续出台,未来资本市场的走势存在不确定性。她还指出,发审委收紧IPO的审核,对年底的上市潮会起到一定的缓解作用。
  相关
  企业境外IPO低迷
  根据投中集团统计数据,2011年1月至11月,共有74家中国企业在境外IPO,是2010年总量的51.4%;同时,IPO融资规模缩水更为严重,境外融资934.46亿元,仅有去年总规模的四成。
  作为中国内地企业境外IPO的主要两大市场,赴美上市依然窗口紧闭,香港市场在全球股市低迷、多只大型IPO抽血情况下也难有起色。(新京报 刘夏)

  新股破发遭套 机构询价频现发行价零头
  11月下旬以来破发新股频频亮相,导致机构在近期的新股询价中愈加谨慎。
  12月26日,丰林集团(601996)发布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网下配售股解禁公告:1170万股将于12月29日上市流通,涉及配售机构共计25家。
  遗憾的是,由于丰林集团每股发行价为14元,目前股价已经跌至9.37元,跌幅达到33%左右,对于25家配售机构来说,账面浮亏已成定局。
  这并非个例。事实上,正由于新股频繁破发,机构参与询价的热情在不断下降,甚至有机构给予的价格,仅为最终发行价的零头。比如,青青稞酒(002646)和佛慈制药(002644)最终的发行价都为16元,但机构给予的最低询价仅为5元和6元。
  此外,新股发行市盈率也在随着机构报价的降低而逐步下滑,汇冠股份(300282)12月16日公布的24.57倍发行市盈率将机构询价推向低谷。
  机构连遭破发地雷
  根据丰林集团招股说明书显示,25家机构分别获配1170万股丰林集团,截至昨日,浮亏高达5417.1万元。
  其中基金占据了13家席位,合计持股达831.0525万股,浮亏达到3847.77万元。
  这13只获配的基金分别来自华夏基金、富兰克林国海基金、信达澳银基金、景顺长城基金、富国基金、大成基金、招商基金和益民基金。
  其中,华夏基金旗下两只基金合计获配220.9459万股,浮亏逾1000万元;其次,富兰克林国海基金旗下有3只基金合计获配219.6886万股,浮亏亦是逾1000万元。
  除去上述股票以外,12月上市的雪人股份(002639)、百圆裤业(002640)和永高股份(002641)的每股发行价分别是19.8元、25.8元和18元,但是截至12月26日,上述三只股票全部跌破发行价,其股价分别是14.4元、23.1元和14.37元。
  频遭破发地雷,导致机构参与询价热情直线降低。
  参与华昌达(300278)网下配售的仅有27家询价对象统一申报的31家股票配售对象,最终仅有9个股票配售对象提交了有效申报。
  12月21日,汇冠股份发布网下摇号中签及配售结果公告:57家股票配售对象参与了初步询价,但是仅有9家对象有效报价不低于起发行价格。
  南京证券研究所副所长周旭告诉记者,现在市场天天大跌,对机构询价也有心理上的影响,即使处于规避风险的考虑,机构参与的数量也会减少。但是,对于一些机构青睐的个股,参与度并不受市场变化影响。
  中融人寿频出最低价
  不仅仅是参与的数量在减少,机构给出的价格也非常低。其中,中融人寿保险传统保险产品屡次给出新股最低询价。
  12月2日,百圆裤业发表询价公告,最终发行价格为25.8元,但中融人寿保险传统保险仅给予13元的价格。12月12日,荣之联(002642)发布公告,最终发行价格25元,中融人寿保险传统保险给予的价格为10.2元。12月14日,烟台万润(002643)发布询价公告,发行价格25元,中融人寿保险传统保险给出的价格为14.4元。
  更离谱的是针对青青稞酒和佛慈制药的询价。这两家公司最终的发行价都为16元,但中融人寿保险传统保险仅给出5元和6元的价格,为最终发行价的零头。
  12月21日,宏磊股份(002647)发布询价结果,发行价12.8元,中融人寿保险传统保险的价格仅为7.05元。
  中融人寿保险并非是唯一一家看低新股发行的机构,事实上很多基金最近给予的询价也很低。比如,汇冠股份最终发行价为17.2元,但中银稳健双利债券基金仅给予9元的价格; 12月22日发布公告的和晶科技(300279),最终发行价定为15.6元,但国联安信心债券基金仅给予7元的价格。
  机构投资者的询价在一定程度上与股票上市后的走势相关。如果预计后市不好,我们甚至会选择不参与,近期我们也谢绝了一些要上门来路演的IPO项目,毕竟谁也说不准三个月之后的行情。一位参与网下配售的基金经理告诉记者。
  世纪证券分析师姜子旻告诉记者,我们无法断定这些给出高询价的机构的最终动机,不排除帮忙吆喝的可能,但是在目前市场背景下,多数机构是不愿意承担高市盈率风险的,最低价格代表了部分机构对目前市场的谨慎判断。
  机构参与热情的降低,直接后果是新股发行的市盈率在不断下降。(.21.世.纪.经.济.报.道)
  2011年首发新股的八宗最
  编者按:虽然今年沪深两市股指不断走低,但新股三高的现象依旧存在。《证券日报》市场研究中心统计显示,截至12月26日,沪深两市2011年共277只新股累计首发募集资金达2708.5亿元,较去年累计首发募集资金4911.33亿元,减少了2202.83亿元,相比去年下降了44.85%。本期市场研究中心分别选取了中签率最高、网下配售对象最多、发行市盈率最高、发行费用最多、首日涨幅最大、年内涨幅最大、年内累计成交金额最多、今年三季每股收益最大等今年首发新股的八宗最,以飨读者。
  双星新材中签率高达65.52% 刷新A股纪录
  双星新材在2011年5月27日公告称,经统计网上定价发行申购情况,网上定价发行的中签率达到65.52%,公司网上定价发行有效申购户数为8482户,有效申购股数为6379.65万股,配号总数为127593个,超额认购倍数仅为1.53倍。
  双星新材主要从事新型塑料包装薄膜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产品主要包括聚酯薄膜、镀铝膜以及PVC功能膜,是国内少数能够规模化生产聚酯薄膜的龙头企业之一。主要从事聚酯薄膜、镀铝膜等新型塑料包装薄膜的生产和销售。双星新材的发行价为55元/股 (对应市盈率30.56倍),公开发行5200万股,募集的资金主要投向年产3万吨新型功能性聚酯薄膜项目,以巩固公司在聚酯薄膜行业的优势地位。截止2010年年底,公司已具备12.8万吨/年聚酯薄膜产能,1.5万吨/年镀铝膜产能,0.60万吨/年PVC功能膜产能,其中聚酯薄膜产能位居国内第二,2010年市场占有率为7.70%,镀铝膜产能位居国内第 一,市场占有率为4.12%。
  华安证券认为,公司主营业务毛利率呈上升趋势,最近三年分别为11.82%,17.46%和36.72%,主要原因是报告期内公司相关产品和主要原材料价格波动较大, 以及2009年以来公司主要机器设备的折旧年限由5年变更为10年,导致相关产品分摊的制造费用下降。整体来看,公司保持了较好的盈利能力。
  新华保险网下配售对象达237家 创年内纪录
  据WIND数据统计显示,参与新华保险发行报价的配售对象高达237家,家数创下今年以来所有A股IPO的新高。其中申报价格不低于发行价格区间下限23.00元/股的有效报价机构家数为227家,入围比例达95.78%,入围申购量高达151940万股,相当于本次网下发行规模3170.8万股的约48倍,认购倍数创下今年以来融资规模在20亿元以上的A股IPO新高,机构入围的高比例以及超预期的网下认购倍数,反映出机构投资者对新华保险优秀的投资价值达成一致共识。
  公司致力于设计并销售有助于保持稳定保费收入的长期个人期交寿险产品,以推动价值增长。截至 2011 年6 月30 日,公司的股票、基金等股权型投资合计308.43 亿元,占公司投资资产的9.2%。在弱势市场环境下,公司股票基金投资规模较低,避免了收益率下滑的风险。网下机构的专业评估和申购行为往往成为市场投资的风向标。不少机构对新华保险未来盈利情况较为乐观。
  天相投顾认为,预计公司2011年、2012年和2013年可实现净利润分别为27.04亿元、36.47亿元和48.73亿元,同比增长率分别为20.18%、34.88%和33.62%, 按照发行后总股本31.71亿股计算,可实现摊薄每股收益分别为0.85元、1.15元和1.54元。
  雷曼光电市盈率131.49倍 为今年发行之最
  公司2011年1月13日上市,公告显示,雷曼光电发行价格为38元/股,对应市盈率131.49倍。公司为中高端LED制造商,致力于为客户提供高效、节能、稳定的LED封装器件和应用产品。公司2007-2009年营业收入分别为7160.07万元、7564.66万元、1.01亿元,净利润分别为1686.17万元、1070.75万元、2141.79万元。
  公司LED 业务定位于中高端,具有一定的品牌知名度,此外,公司坚持耕耘海外市场,生产的LED 显示屏全部销往北美和欧洲发达地区,因此公司较其他LED 中下游企业的毛利率要高。经过2 年多的准备期,公司在白光及大功率LED 封装领域具备了较好的技术基础,LED 照明产品已通过ETL、CE、FCC 等认证,基本符合美国能源之星的参数要求,LED 照明产品将成为公司未来发展的重点。
  天相投顾认为, 公司5月发布公告称将利用超募资金实现对现有产品产能的再次扩充,将新增LED封装器件8.76亿只/年、显示屏2万平方米/年、LED照明产品46.8万只/年。在大陆LED封装行业低价同质的背景下,公司利用规模优势可以维持市场份额;LED显示屏为公司优势产品,而一些LED显示屏客户同样对LED照明产品具有需求,公司LED照明产品的市场开拓一部分将取决于能否将传统LED显示屏客户发展为LED照明产品客户。预计公司2011-2013年EPS分别为0.62元、0.77元、1.01元,维持公司中性的投资评级。
  中国水电发行费用2.6亿 居新股之首
  据WIND资讯数据统计显示,中国水电发行所用费用为2.603亿元,位居今年上市的公司发行费用的首位。而中国水电公布的首次公开发行(IPO)A股定价、网下发行结果及网上中签率公告显示,发行价格最终以询价区间下限4.50元/股,对应发行后总股本的市盈率为15倍。公告显示,网下获得配售的90个配售对象,网下申购时共计冻结资金总额120.18亿元,有效申购资金总额亦为120.18亿元,网下有效申购股数26.18亿股,网下初步配售比例为57.30%,认购倍数为1.75倍。
  据国务院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加快水利改革的决定》,未来十年我国水利建设的平均投资初步估算至少达到4000亿元,公司作为国内水利水电工程的总承包龙头企业,从20世纪50年代以来承接了我国 65%的大中型水利水电枢纽工程,在水利水电的黄金十年中将最先受益并受益最大。
  民生证券认为,预计公司2013年营业收入分别为1318亿元、1625元、192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0%、23%、19%;实现基本每股收益分别为0.380元、0.500元、0.680元。给予公司强烈推荐评级。
  东宝生物首日涨幅198.89% 创年内第一
  《证券日报》市场研究中心和WIND数据统计显示,东宝生物于7月6日上市,上市首日涨幅198.89%,该股发行价为9元,上市首日收盘为26.9元,上市以来涨幅为0.11%,年换手率为2516.64%,年成交额为1015739.12万元,最新收盘为18.02元,成为今年上市新股首日涨幅最大的个股。
  从基本面来看,今年前三季度主营收入同比增长10.11%,净利润同比增长12.27%;每股收益为0.2455元,每股净资产3.770元,每股公积金1.8751元,每股未分配利润0.7796元,每股经营现金流0.1元。公司表示,新产品推广稳步推进,第三季度广告投入加大,为国内市场开拓奠定了基础;国外市场拓展取得进展,外销市场逐步打开。
  公司目前主营明胶系列产品以及小分子量胶原蛋白的研发、生产、销售,公司的副产品为磷酸氢钙。截止2009年底,公司拥有4000吨/年骨明胶的生产能力,为国内最大的骨明胶生产厂商之一,本次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完成后,公司将形成年产6500吨骨明胶的生产能力。公司是国内真正掌握小分子量胶原蛋白制备技术并能够稳定实现规模化工业生产的少数企业之一。
  天相投顾认为,东宝生物的估值偏高,业务发展待观察。预计公司2011~2013年每股收益为0.31元、0.42元和0.53元。按收盘价19.40元计算,动态市盈率为62倍、47倍和37倍,预计公司近两年利润增长应较快,但目前公司估值偏高,公司为7月份上市新股,鉴于公司新业务发展具有不确定性,给予中性的投资评级。
  佰利联每股收益4.32元 成最赚钱新股
  《证券日报》市场研究中心和WIND数据统计显示,佰利联于7月15日上市,今年前三季度每股收益为4.32元,每股净资产为21.09元,每股公积金为13.9688元,每股未分配利润为5.8336元,每股经营现金流为0.19元。与此同时,今年前三季度主营收入增长77.85%,净利润同比增长186.33%,成为今年上市新股每股收益最高的个股。
  公司表示,预计2011年度净利润比上年同期增长幅度为110%~140%,上年同期净利润1.62亿元。业绩变动的原因是公司主导产品金红石型钛白粉产销量增加,销售价格上涨。目前该股最新收盘为100.86元,上市以来涨幅为6.17%,年内换手率为1411.40%,年成交额3090742.89万元。
  公司为国内钛白粉行业领军企业之一,钛白粉产量设计能力8万吨,另有硫酸铝8万吨的产能以及锆制品1.2万吨的产能,拥有30万吨的硫黄酸和钛白粉配套。2008-2010年,公司钛白粉产量从5.47万吨增至10.2万吨,产量分别排全国的第二位、第三位和第二位;
  中邮证券认为,佰利联的行业景气上升,产品量价齐升,预计公司2011-2012年基本每股收益为4.4、4.8元(全面摊薄),以最新收盘价125.50元计算,对应的市盈率分别为29及26倍,给予公司谨慎推荐的投资评级。
  海南橡胶年内成交额1164亿元 位居新股人气王
  《证券日报》市场研究中心和WIND数据统计显示,海南橡胶于1月7日上市,上市首日涨幅83.81%,该股发行为5.99元,上市首日收盘为9.53元,上市以来涨幅为-29.91%,年换手率为1708.57%,年成交额1164.16亿元,最新收盘为6.78元,成为今年上市新股年内成交金额最大的个股。
  从基本面来看,今年前三季度主营收入增长79.49%,净利润同比增长82.97%;每股收益为0.1807元,每股净资产为2.2996元,每股公积金为0.9615元,每股未分配利润为0.2835元,每股经营现金流为0.2187元。
  国联证券表示,根据预测,2010-2012年,海南橡胶每股收益分别为0.23、0.28、0.34元。从公司资源掌控及行业地位等角度公司享受40-45倍市盈率并不为过,短期无刺激因素,给予公司谨慎推荐评级。但需要关注经济转好使天然橡胶季节性涨价得以实现,存在提升公司评级的可能性。
  华锐风电破发达56.75元 成下跌最猛新股
  《证券日报》市场研究中心和WIND数据统计显示,华锐风电于1月13日上市,上市首日涨幅-9.59%,该股发行为90元,上市首日收盘为81.37元,上市以来涨幅为-61.78%,年换手率为394.30%,年成交额235.33亿元,最新复权收盘为33.24元,成为今年上市新股破发最深的个股。
  从基本面来看,今年前三季度主营收入同比下降27.30%,净利润同比下降48.51%;每股收益为0.45元,每股净资产为6.95元,每股公积金为4.5954元,每股未分配利润1.1177元,每股经营现金流为-2元。
  公司是中国第一家开发、设计、制造和销售适应不同风资源和环境条件的陆地、海上和潮间带大型风电机组的高新技术企业,2008、2009年连续两年保持中国市场占有率第一。公司目前拥有国内唯一经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授牌的国家能源海上风电技术装备研发中心。公司当前产品主要为1.5MW、3MW和5MW风力发电机组,2011年中期,公司6MW海上风电机组顺利下线,填补了国内空白。
  中邮证券认为,华锐风电的业绩低于预期,未来仍需大容量产品支撑业绩,预计公司2011-2013年的每股收益分别为0.923元、1.072元和1.276元,对应动态市盈率分别为30.08倍、25.89倍和21.76倍,首次给予公司中性的投资评级。 (证券日报)
  

  证监会需从新股发审中解脱出来
  IPO重启两年来,证监会正是本着一手牵股民,一手牵上市公司的愿望来进行审核的,但是事与愿违,仍有上市新股存在诸多问题。很显然,不是证监会不努力,而是这根本不应该成为它的目标。
  IPO审核一向是市场最为关心的焦点问题。自两年前我国资本市场重启IPO以后,新股上市以前所未有的态势发展,与此同时,诸如高价发行、业绩造假等问题也越来越多地出现于市场,投资者对IPO审核机制的意见也越来越大。为此,证监会邀请新华社记者走进IPO审核的现场,期望通过他们的报道让投资者了解IPO审核的整个过程。证监会这种开门办公的新风无疑是值得肯定的,但是,目前IPO审核机制所存在的问题,主要的症结并不在于是不是闭门操作,而在于监督机制的缺失。
  一手牵股民,一手牵上市公司,要交给投资者合格的企业,又不冤枉好的公司。这是一位证监会人士向记者描述的IPO审核工作所希望达到的目标。这当然是一个理想的境界,但是,这种理想境界事实上是不可能实现的一种美好梦想。谁能保证证监会通过的公司就一定是好公司,而被它否决的公司又一定是不好的公司?
  我们可以相信,在IPO重启两年来,证监会正是本着一手牵股民,一手牵上市公司的愿望来进行审核的,但是事与愿违,大量上市新股存在的问题已经达到了触目惊心的程度,很显然,不是证监会不努力,而是这根本不应该成为它的目标。当证监会以此为目标而进行IPO审核的时候,它事实上是为企业发行股票提供背书,将所有由IPO所产生的矛盾集中到了证监会的身上。
  目前,企业对于发行股票和上市充满了热情,而且,利用资本市场来拓宽企业融资渠道也已成为政府的一项政策选择,正是由于这个原因,这两年我国资本市场上的IPO才呈现出持久不衰的井喷之势。这并不能证明中国资本市场的欣欣向荣,而完全是在行政推动下出现的结果。尽管这两年证监会高举IPO市场化的大旗,但实际却是IPO依然牢牢地控制在权力的支配之下。
  IPO重启两年来的实践已经证明,目前实行的这套审核机制已经不能适应市场的发展,证监会必须从为IPO提供权力背书的这套机制中解脱出来。具体来说,目前的发审委应当与证监会脱钩,独立地进行审核工作,而证监会也可以一心一意地、不留情面地进行监管。这种监管不仅包括对发行公司的监管,而且应该包括对发审委审核工作的监管。
  最近一个时期,证监会连续公布了多起发生在交易市场上的内幕交易案,投资者从中看到了证监会加强市场监管的决心。然而,证监会之所以能在这方面取得突破,关键在于证监会在交易市场中并无利益纠缠,它不承担对股票交易的审核工作,因此才能放手进行监管。但是,在目前的IPO审核机制之下,造假公司得以进入资本市场,事实上负责审核的发审委也需要承担责任,如此一来,证监会对股票发行公司的监督无疑会打折扣。因此,证监会应当抓紧进行机构改革,只有当证监会能够不再为IPO提供背书,它才能像对待内幕交易那样进行重拳监管,给投资者提供安全的投资保障。(新京报  周俊生(上海 财经评论人) )


  10年原地踏步 三高发行遗祸无穷
  证券时报记者 万鹏
  2011年12月14日,上证指数跌破2245点,完成一个10年的轮回。不过,假如2007年11月16日,中国石油计入指数前一天的收盘价不是37.62元,而是打5折的18.81元,那么,上证指数最新点位将是2695.89点。假如2001年6月14日后沪市上市的348只新股计入指数时相比发行价的涨幅减少一半,那么上证指数的最新点位将是2875.61点。从这个意义上说,新股上市后的高定位,是A股10年后涨幅归零的一个重要原因。
  《证券时报》络数据部统计显示,自2001年6月14日以来,深沪股市共新增上市公司1270家,平均发行市盈率为40.73倍,上市首日平均涨幅为76.37%。由此推算,这10多年来,A股市场新股上市首日的平均市盈率71.84倍。数据还显示,10年来,两市上市的新股中,仅有103只上市首日便跌破发行价,占比仅有8.11%;而上市首日涨幅超过100%的数量多达304只,占比高达23.94%。
  从破发个股的上市时间来看,仅有苏泊尔宜华木业(600978)、美欣达3家公司是2004年上市的新股,其余102家公司都是2010年之后上市的,这其中2011年上市的公司就有73家之多。
  不过,即便2011年A股二级市场持续低迷,一级市场也出现了大面积破发,但市场的打新热情却依然不减。今年12月,上证指数跌破2245点,当月已上市的12只新股中,网上中签率最高的为新华保险(601336)(2.22%),其次为雪人股份(002639)(1.06%),其余10只新股的网上中签率都低于1%,换句话说,这10只新股在网上发行时都获得了百倍以上的资金追捧。而10月至11月,A股市场共有30只新股上市,有11只新股网上中签率超过了1%,占比为36.67%。
  2001年6月14日,A股市场上市公司总数1064家,总市值为4.874万亿元。此后10年来,A股市场又新增了1270家公司,以发行价乘以当时总股本计算的总市值为16.622万亿元。这二者相加(21.496万亿元),与上周五两市总市值(21.563万亿元)相差无几。
  这意味着,10年来A股的市值增长,全部来自新股。或者说,近年来A股市场的持续下跌,所挤掉的泡沫恰好是新股在一二级市场上的价差。这也为A股市场10年后的再度归零提供了另外一种注解。由此来看,如果未来新股发行依然维持三高(高价发行、高市盈率、高超募资金),A股市场还会陷入数年一轮回的怪圈。
  实际上,上述问题已经引起了监管部门的关注。在今年12月2日召开的中国证券投资基金国际论坛上,上海证券交易所总经理张育军就表示,新股发行估值存在偏差,参与各方天平过于向控股股东和原始股东倾斜,这是资本市场熊长牛短的一个重要原因。在这次论坛上,深圳证券交易所总经理宋丽萍也对新股的三高发行提出了质疑。她表示,基金近年来参与新股发行程度有所上升,但报价存在定价不合理或高估现象。
  随着二级市场的不断下跌,近期上市的新股破发率也有所提高。统计显示,今年12月已上市的12只新股中,华宏科技(002645)和雪人股份在上市便跌破发行价,占当月上市新股总数的16.67%。而10月和11月,两市无一只新股上市首日破发。市场的约束机制得到一定的体现。不过,这种约束机制是以二级市场的持续低迷、投资者普遍亏损累累为代价的。本报12月中旬的一项调查显示,2011年投资者的亏损比例接近9成。
  客观的说,A股市场10年回到原点,新股三高发行仅仅是其中的一个原因。而且,在新股问题上,除了上市公司、基金、券商外,普通投资者同样需要反思,逢新必打、逢新必买、买新必赚的惯性思维,无疑也助长了新股泡沫的滋生。(证券时报)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有用有用 没用没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欢迎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