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录:
一、重要新闻点评
银监会研究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有条件展期
发改委:今年物价总水平将明显回落 稳推电油价格改革
金融机构再融资潮起 银行业资金缺口或超5000亿元
二、主力动向曝光
场内增量资金迟疑 关注小盘
大盘进一步反弹动力充足 市场或在牛市前夜
华工科技高管再提增持 超亿元资金来源成疑
三、今日股评家最看好的股票
思源电气、永辉超市、永泰能源一、重要新闻点评
银监会研究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有条件展期
据媒体报道,国内银行获准对地方政府贷款进行滚转,将到期日延后四年。据记者了解,目前银监会研究有条件允许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延期偿还,但期限并不确定。
监管人士透露,对于无法还款的借款人,应要求其半年或一年内向债权银行和地方政府报告偿债缺口,提前安排还款资金。
去年10月,银监会副主席周慕冰表示,高度关注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的整改增信,对原有期限安排不合理的贷款,在其满足担保抵押落实、合同补正到位等条件后,根据现金流与还本付息的实际匹配情况,经批准可适当延长还款期限或展期一次。
银行人士表示,目前部分地方政府融资平台项目确实面临较大还款压力,未来三年内将有35%的贷款集中到期。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将面临偿债高峰。
中财简评:银行股为什么涨不起来?特别是大银行,现在风险已经开始暴露,银行股可能有波段收益,但建议不宜长期投资。
发改委:今年物价总水平将明显回落 稳推电油价格改革
国家发改委价格司副司长周望军昨日做客新华网访谈时表示,今年物价总水平将较去年有明显回落,但仍然存在着不少有利于物价上涨的因素。
周望军表示,虽然1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涨幅较去年12月略有反弹,但2月CPI将会有明显的下降,应该能够回落到4%以内,甚至可以达到3%。这主要是因为翘尾因素在削弱。同时,蔬菜、猪肉等价格也在逐步下降。
他强调,目前影响物价上涨的因素仍然存在着许多不确定性,对全年走势不能过分乐观。一是油价的不确定性;二是国内气候难以预料,可能会对粮食稳定增产带来影响;三是资源能源价格改革,推进节能减排可能会影响物价。
就资源能源价格改革,周望军表示,在确保稳定的前提下,今年将有步骤、有时机地推进价格改革。主要包括:阶梯电价、成品油定价机制、天然气价格改革、水价以及环保类收费等。这些措施都有可能在适当时期推出来。周望军说。
他表示,目前在广东广西进行的天然气价格改革试点工作,实践证明是可行的,下一步将在全国进行推广。周望军还表示,煤炭价格是否进一步上涨首先取决于国际油价。在目前的价格水平上,煤炭价格有其合理支撑,很难下跌。
中财简评:资源股可能会借此炒作,但在目前整体经济疲软和通胀压力仍大的情况下,资源能源价格改革的力度和空间也不可能太猛太大,所以资源股的机会仍然只会是波段性的。
金融机构再融资潮起 银行业资金缺口或超5000亿元
金融机构排队再融资又一次挑动着市场神经。
日前,北京银行公告称,118亿元的定向增发方案已获证监会正式批复,而中信银行董事会1月中旬也通过了发行200亿元次级债的议案。此外,2月上旬,交行拟计划配售H股集资约500亿元,以及光大银行发行67亿次级债的计划也已获得监管部门批准。
与此同时,在非银行金融机构中,中国平安260亿元A股可转债方案、东北证券增发募资40亿元的预案、国海证券增发融资50亿元的预案以及陕国投A增发募资21亿元的方案也陆续登场。
单从银行业来看,尽管银行业利润增速普遍均在16%以上,但大部分上市银行内生资本积累依然难以支撑所需资本金。瑞银证券银行业分析师励雅敏认为,2012年至2013年银行业总资本缺口可能超过5000亿元。
诱因留存利润难挡资本缺口扩大
在刚刚过去的2011年中,多家金融机构公布了再融资方案,但在市况不佳的情况下,不少银行的计划被搁置到今年,其中包括,民生银行修改了再融资方案,弃A股定向增发改为发行200亿元人民币可转债和增发不超过16.51亿股H股,拟再融资总规模约290亿元;招商银行拟实施A+H股配股350亿元,以及建设银行400亿元次级债计划等。
不久前,汇金同意工、中、建降低分红率至35%,显然与证监会主席郭树清所强调的增加投资回报的要求背道而驰,但有业内分析人士认为,基于银行业资本缺口依然较大的事实,作为A股市场分红大户,银行业不得不依靠用利润留存的方式补充资本金。
根据瑞银证券初步测算,2012年银行业总资本缺口为2207亿元,其中,承压较大的是中行、农行、交行、中信、兴业、浦发、华夏、深发展,而核心资本缺口较大的则是中、农、交行和兴业银行,缺口分别为138亿元、386亿元、165亿元和91亿元。并且,瑞银证券还预测称,2013年银行业总资本缺口将达到2953亿元。
目前,我国上市银行加权平均资本充足率为12.2%左右,核心资本充足率为9.7%左右。中金公司研报认为,假设2012年银行总资产增长速度与M2增速均为14%,则上市银行加权平均资本充足率将降低到10.7%左右,核心资本充足率降低到8.5%左右。然而,新的资本监管要求,正常条件下系统重要性银行和非系统重要性银行资本充足率分别不得低于11.5%和10.5%。
短期的内生资本积累能够支持银行一定的留存资本金,但长期来看,依靠内生增长的资本仍然将无法满足银行所需,在新资本协议的监管标准下,中行、农行、交行以及华夏、浦发深发展对于资本补充的长期压力较大。瑞银证券银行业分析师励雅敏指出。
2011年以来,中国银行业将融资重心转向债券市场,多位分析师预计这一趋势将会在2012年得到延续,发行次级债仍然是多家银行的首选融资方式,而股权融资的需求则将成为次选。
但是,无论是何种融资方式,如果掀起新一轮融资潮,对资本和实体市场带来的冲击都难以忽视。一方面中国资本市场供求矛盾,比国际成熟资本市场更突出。银行融资过大,会导致资金面不足对股市带来向下的压力;另外一方面,市场容易产生挤出效应,一旦银行融资的占比较高,实体经济拿到融资量就会较少。这并不符合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强调的金融为实体经济服务的目标。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表示。
监管资本硬约束强化再融资意愿
实际上,出于对银行资产风险的担忧,今年,银监会对银行业依然保持审慎监管的态度,因此,在资本消耗和监管标准提高双重挤压下,这两年银行融资的压力依然较大。一位接近银监会的消息人士告诉记者。今年上半年,银监会还将就新资本协议的内容征求各方意见,或许监管标准将作细微调整,但并不会特别放宽。
长江证券银行业分析师陈志华称,2011年中期,银行业逾期贷款余额较年初增长6.8%,市场对资产质量的担忧加剧,今年监管层对资产质量的担忧将集中于企业贷款和融资平台贷款。
励雅敏分析表示,影响中国银行业的主要下行风险因素包括:第一,宏观经济的下行风险以及由此带来的资产质量风险;第二,从紧货币政策、资本金政策、利率市场化政策等对银行信贷增速、净利差等方面带来的制约;第三,房地产政策在内的其他重要产业政策对银行经营的影响。
在现有的监管标准下,目前,我国银行内含风险加权资产增长率在14%至16%;股份制在17%至19%;城商行在15%至17%,基本满足信贷增速常态下风险加权资产增速的要求,但根据银监会新资本协议的意见征求稿,操作风险将逐步纳入风险加权资产计算中,在内评法实施之前,计入操作风险的影响将是持续且递增的,另外,融资平台和经济下行风险存在提高信用成本的需求。陈志华认为,这些因素均将导致银行业资本充足率下降。
他大致测算称,计入操作风险及信用成本后,对银行业核心资本充足率的累积效应将达到一个百分点左右,分别来看,对国有大行的影响约0.9个百分点,对股份行的影响约0.7个百分点,对城商行的影响约0.8个百分点。
问题信贷增长催生资本高消耗
在银行业大规模融资的背后,其依靠高利差获得的高额利润一直被市场诟病。据了解,发达国家的银行业存贷利差约为1%,但目前,我国金融机构存贷款利差则为3.06%。工行在其2011年前三季度实现了净利润1640亿元,同比增长28.79%,但这其中,利差收益对利润增长的贡献度高达68%。从绝对量上看,利息收入占到工行净收入的七成以上。而2011年前三季度,利差收入对建行的净利增长贡献度更是高达73.76%。
除了国有大行,对于股份行和城商行而言,其依靠放贷获得的利差收入也是重要的利润来源。交银国际银行业分析师李珊珊认为,一般而言,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城商行的贷款资产比重占比较高,因此,我们可以看到这类银行的存贷比往往会高于国有大行,这就意味着,股份行和城商行的利润增长对息差收入的依赖度也很大。
银监会主席尚福林指出,银行业曾改变了单纯的存款考核,强化综合效益管理,但近年来又开始追求单纯的规模扩张;曾精简了机构,缩短管理链条,但近年来又开始增机构、抢地盘。
放贷--融资--再放贷--再融资是多年以来我国银行业盈利模式单一所形成的一个怪圈。2009年以来商业银行纷纷采取以量补价来实现规模扩张,最终当年全年以9.59万亿元的人民币信贷总规模收尾,由此带来的是,融资平台贷款量高企,国有商业银行不得不面对新一轮地方政府的投资扩张。
银监会业务创新监管协作部副主任尹龙大体估算,2010年投向基础设施的贷款在6万亿左右,这意味着当年新增的7.9万亿贷款中,仅有1.9万亿投向了其他非基础设施领域。
2011年,在货币政策紧缩的情况下,监管层对于银行信贷投放在规模上实行严格的规模监管,因此,各家银行纷纷以价补量,信贷资源的稀缺导致中小企业资金链紧张程度升级。在2011年中,尹龙估计至少5万亿贷款投向了在建项目,这意味着,当年的新增7.47万亿贷款中,只有2.47万亿投向了实体经济。
今年,在经济增速开始放缓的情况下,政策目标也从控通胀向促增长过渡。陈志华进一步分析表示,上半年通胀持续回落是总趋势,我们预计全年信贷实际投放量可能达到8.4万亿,规模增长较上年有所提升,由于今年信贷供需矛盾缓和、经济疲软、通胀温和,银行业的息差走势将呈现前高后低的情况,但总体上银行业的净利息收入增长仍将维持较高水平。
海通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认为,现在的金融体制还是以银行为核心,如果能够增加直接融资的比重,企业对信贷的要求就下降,银行成长也会放缓,所以关键要发展资本市场。中国现在扩张最快的领域就是银行,要改变这个情况,放松金融管制和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是关键。
中财简评:银行不断的需要再融资,分红又远低于大家的期盼,投资银行要三思。未来一旦放松金融管制和推进利率市场化,银行的日子肯定没有现在这么好过。
二、主力动向曝光
场内增量资金迟疑 关注小盘
昨日A股市场出现了低开企稳的走势。其中,上证指数出现了一根实体达到近20点的阳K线,从而使得上证指数的上升通道依然清晰。如此的走势似乎也意味着,短线市场的买盘力量依然强劲,A股的上升通道有望继续保持。那么,究竟该如何看待这一观点?
创业板托住大盘
对于昨日A股市场的走势来说,的确有所超预期。因为在上周末各种不利的消息曾接踵而至。譬如,上周五,欧美股市、大宗商品期货均出现了有力度的回落走势,再譬如,芜湖房地产新政迅速被缓停。这些信息,尤其是关于房地产调控的消息,都令A股承压。昨日A股开盘时地产股集体暴跌也证明了这一点。但奇怪的是,上证指数只是在早盘用低开的方式就迅速释放出这些压力。随后就出现了买盘持续介入的态势,从而使得上证指数节节盘升,出现了该跌不跌的超强势运行走势。
对此,笔者以为,从盘面来看,出现这一走势可能主要是得益于主流资金较为恰当、符合市场发展趋势的布局:一方面,多头适量减持地产股,释放了市场的做空能量,另一方面,多头在稳定银行股、有色金属股等人气股的基础上,迅速切入到小盘股,尤其是创业板。其中的道理或许不难理解。芜湖新政的叫停再一次向市场发出了中国产业转型已是迫在眉睫的信号,这也就使得代表着产业转型的创业板得到了各路资金的关注,所以,创业板成为昨日多头突破利空消息包围的利器。盘面显示出,昨日涨停板个股基本都是以创业板为生力军,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短线游资热钱的确在源源不断地介入到创业板中。所以甚至可以说, A股昨日该跌不跌的直接推动力就是创业板。
增量资金迟疑不决
不过,就昨日盘面来说,虽然该跌不跌意味着多头的确拥有较强的做多能量以及控盘能力,但是,盘面也显示出量能仍然未有突破的态势。昨日沪市的成交量只有777.2亿元,而近来沪市的量能极限在900亿元左右,如此的数据就显示出,当前A股的增量资金介入步伐仍然迟疑不决。也因此,A股的大力度盘升难以出现。换句话说,当前A股的突破关键还是在于成交量的突破,没有成交量的突破,A股只能在谨慎中前行,难有大的作为。
结合前述创业板逞强的特点,其实就是说,当前市场的一个格局很可能是:存量资金在量能难以突破的背景下,仍在积极寻找热点的突破方向,弃大放小,即在稳定银行股、煤炭股等估值优势明显的板块前提下,积极腾出仓位,主动积极出击小盘股,以小盘股火爆的涨升趋势来激发存量资金的做多激情,从而牵引着A股的震荡盘升。
这已经可以在盘面中得到佐证:
一是新兴产业股。这些产业符合中国产业的发展趋势。比如说,农业机械化、农田水利的新研股份、大禹节水等个股出现了上升通道,再比如说,电网投资热点的配网板块的新联电子、积成电子、鑫龙电器等个股均形成了震荡盘升的趋势。
二是高含权股,这也是近期多头参与力度较为强大的品种。其中,创兴资源、重庆路桥等个股反复活跃。在此赚钱示范效应下,小盘高公积金的次新股纷纷走强,比如说,宜昌交运、成都路桥、梅安森等品种。与此同时,在近两年有过高比例再融资的品种也明显有资金的介入,像穗恒运、川大智胜等个股就反复活跃。
如此来看,大盘在短线内仍然有望在谨慎中继续前行。而以往经验也显示出,行情总是在犹豫中前行,所以短线大盘的趋势仍有望延续着强硬震荡的格局。其中,小盘股,尤其是小盘次新股可能会成为市场的突破方向。
小盘股或成多头突破口
综上所述,在操作中建议投资者仍可持股。同时,将仓位配置在一些符合市场以及产业突破的方向品种。比如说,健康产业的汤臣倍健、紫光古汉,智能手机产业链的安洁科技、星星科技等。再比如说,小盘高公积金的梅安森、宜昌交运、成都路桥等也可关注。
大盘进一步反弹动力充足 市场或在牛市前夜
上周央行公布了1月份的金融货币数据,1月份M1同比大幅下跌超出市场预期。南方基金预计,未来几个月M1增速将逐渐提升,这预示着流动性拐点出现,大盘进一步反弹的动力更加充足,当前市场或可以看作牛市前奏。
南方基金表示对短期市场保持谨慎乐观的态度,但市场中期反弹格局不变。短期来看,前期支撑市场反弹的预期并未兑现,经济基本面还未显现好转迹象,而货币信贷数据大幅低于市场预期,市场流动性好转幅度也低于预期。由于通胀依然较高,还未如期快速回落,政策放松的步伐将会放慢,房地产虽有放松的苗头,但还有待观察。从中期来看,利好市场的因素正逐渐累积,市场趋势已经由去年的震荡下跌转为震荡反弹,市场投资机会明显增加。当前市场可以看作牛市的前奏,对于中长期资金而言,目前是很好的介入时点。
华工科技高管再提增持 超亿元资金来源成疑
高管增持,这个词汇在近期的A股市场的并不少见。但是像华工科技(000988,收盘价15.00元)董事长马新强为首的高管一样,在买入自家公司近1%股份后,火速提出下阶段增持计划的情况并不多见。而就在各方为华工科技高管们买入自家股份的积极性喝彩之时,另一个息息相关的问题也随之浮现--巨额资金从何而来?
买入近1%后欲再增持2%相信绝大多数持有华工科技的投资者还记得,公司在今年1月9日接连拉出的三连阳,以及背后隐藏的自家高管买股的利好。
根据此前的公告,以公司董事长马新强为首的公司多位高管,通过组建的武汉新金石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金石),在今年1月10日和11日以13.51元/股的价格,买入公司股份407万股,并提出了未来三个月内购买不超过公司总股本的1%的计划。根据估算,累计买入金额接近5500万元。而就在这一利好还没有被人遗忘之时,它却已经成为往事。
华工科技今日公告称,公司董事、高级管理人员及部分经营骨干人员通过新金石公司于2012年2月13日通过深圳证券交易系统买入37.26万股公司股票,成交均价为14.93元。累计买入444.27股,占公司总股本的0.9971%,已履行完前次公告相关承诺。
同时,新金石宣布计划自增持日起三个月内,根据资本市场的情况,继续通过二级市场购买华工科技股票,购买股份总数量(含已买入股份)不超过公司总股本的3%(至多再买入占公司总股本的2.0029%)。也就是说,用了1个月提前完成买入计划的新金石,立刻宣布了第二期的增持计划,其积极性确实令人惊讶。
巨额资金来源存疑据估算,新金石买入华工科技的股份已经动用近6000万元的真金白银,如果要在未来3个月继续增持上市公司2%股份的话,可能还要付出超过亿元的代价。作为一家华工科技的高管控股公司,如此慷慨的计划确实令人诧异。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发现,刚刚成立于2011年11月30日的新金石,注册资金仅为1000万元,能否完成巨额的增持计划,也确实打上了一个不小的问号。从股权结构来看,公司高管将是未来增持出资的主力,华工科技董事长马新强持股10%,董事兼总裁王中持股8%,董事,常务副总裁闵大勇等7位高管各持股5%,人力资源总监张勤及其他10名骨干员工合计持有37%。另外,湖北劲牌投资持股10%。
如果按照持股比例来看,身为新金石股东,同时也是上市公司高管们,想要完成累计3%的增持计划,就要从自己的腰包里掏出过亿元。这样一笔巨资单靠公司恐怕并不现实,因为在公司薪酬最高的董事长马新强,年薪也就130万元左右。
值得一提的是,此前有媒体曾经报道,华工科技相关的高管其实并没有那么多资金,提供资金的正是新金石另一股东--湖北劲牌投资,而上市公司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来变相激励公司高层,对于这一猜测,华工科技在今日发布公告中并未解释。对于资金来源,公告仅仅表示,本次购买股份资金为新金石公司自筹资金。新金石在公司设立、购买股份的过程中,不存在华工科技及其控股子公司为其提供任何财务资助、包括但不限于借款、担保等情况。
三、今日股评家最看好的股票
一家机构推荐思源电气
思源电气(002028)2月7日晚间公告,公司接到实际控制人及董事长董增平的通知,2月3日至2月7日期间,董增平通过交易系统合计增持公司股份174.62万股,占公司股份总额的0.397%,增持均价为12.02元,增持投入总金额约为2100万元。上述增持后,董增平持有公司股份8142.72万股,占公司股份总数的18.52%,仍为公司第一大股东。
董增平表示,基于对目前资本市场形势的认识及对公司未来持续稳定发展的信心,其计划在未来6个月内根据有关规定以及市场情况,累计增持不超过公司总股本的0.5%的股份(含此次已增持股份在内),不低于公司总股本0.3%的股份(含此次已增持股份在内)。董增平并承诺,在增持期间及法定期限内不减持其持有的公司股份。
发布此条公告的当天,公司股价上涨了6.38%。业内人士指出,此次增持主要反映出产业资本对公司长期成长的信心,更是董增平作为董事长对公司骨干、员工以及股东的信心支撑。
二次创业之后:业绩拐点何时来临?
思源电气是输变电设备领域首屈一指的民营企业,产品线几乎涵盖了110-220kV 变电站里的全系列一次设备和智能二次设备,以及部分电力电子设备。凭借专注经营、技术领先等内因,加上外部电网建设的景气需求,公司从2004年上市至2009年,缔造了标准的高成长股。公司的自身业务也从最初的消弧线圈,通过外延式收购拓展到高压开关等一次设备业务,并在2007年开始集中布局了GIS、SVG、智能变电站等新业务,这些新业务也是公司近2-3年的主要业绩增长点。
2010年-2011年,由于外部经营环境恶化(国网投资低迷+最低价中标规则+设备商产能急剧扩张供过于求),加上公司内部产品线衔接不够(传统成熟业务出现一定下坡,而新产品培育尚未到位连续亏损,吞噬部分利润),使得公司业绩在这二年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下滑,为此公司提出了二次创业的口号。
2012年1月中旬,公司曾发布业绩快报显示,2011年实现营业总收入19.75亿元,同比增长5.20%;实现净利润1.67亿元,实现基本每股收益0.38元,同比下降69.85%.
虽然业绩出现下滑,但一个令人欣喜的现象是,2011年公司新增合同订单27.30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18%。民生证券认为,相比于2010年实现23.09亿元订单、同比下降7.89%的数据相比,公司2011年的订单增长充分显示出公司强大的拿单能力。东北证券认为,订单趋势向好为公司2012 年业绩增长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那么业绩拐点的来临还取决于哪些因素呢?民生证券认为,由于国家电网改变了中标价格机制,产品价格已经有了一定幅度的回升,而同时原材料价格已经出现较大幅度下降,因此公司毛利率有望气温回升。此外,公司的新业务也正在向好的方向发展。
新业务培育:三轮驱动能否给力?
公司在新业务培育方面取得的里程碑式突破包括,2011年110kV 的气体绝缘金属封闭开关设备(GIS)和智能变电站监控系统已拿到国网资质,并且在集中招标中有所斩获,中标份额不亚于传统老牌GIS 开关厂商和二次设备厂商。
在智能电网建设方面,公司先后成立了思源清能、思源光电、思源弘瑞等三家子公司,业务涵盖了无功补偿、数字化变电站、 在线监测、电动汽车充电模块和储能电池充电模块等五大类智能电网业务。2009年12月公司投资2.28亿元用于数字化变电站及高压动态无功补偿系统装置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预计在2012年完全建成后,可形成年产1000套SVG高压动态无功补偿系统装置、800套SHR5000数字化电站系统装置的生产能力,年生产能力可实现20亿元的产值。
东北证券指出,未来,GIS、大功率电力电子以及数字化变电站将成为驱动公司业务的三驾马车。分业务中增速较高的是GIS、SVG、智能变电站监控系统、在线监测系统等新产品,从2011年分产品新增订单趋势和这些新产品的市场潜力来看,东北证券认为其可保持30-50%的增速。(东证)
一家机构推荐永辉超市
招商证券2月13日发布研究报告,维持永辉超市(601933)强烈推荐A投资评级。研报认为,永辉超市在2011年第四季度开店速度迅猛,单季度开店达到了24家,2011年全年开店数量达到49家,门店总数204家,总面积约153万平米,符合预期。
研报认为,永辉超市未来三年实现40-50%左右的净利润年复合增长率值得期待:(1)超市的核心经营在于客流,而生鲜是拉客能力极强的品类,永辉超市建立了生鲜经营的核心竞争力,有效实现差异化竞争,门店客流极好,单店竞争力强;(2)扩张快,复制能力强,每年50家门店的扩张速度有保证,由于客流好且主要采取区域密集布点的策略,后台规模优势会逐步体现,新店培育期能逐渐缩短;(3)综合毛利率能继续提升,主要原因在于公司门店大卖场化,在保证生鲜核心竞争力的情况下,能够实现品类扩张,提高高毛利产品的销售占比,并且后台费用的收取也会逐渐上升;销售规模的扩大也能带来议价能力提升,推升毛利率。(招证)
一家机构推荐永泰能源
山西证券2月13日发布的研究报告认为,由于永泰能源(600157)对所属技改矿井积极优化设计和科学安排施工,使技改煤矿可提前完工达产等因素,公司2012年原煤产量将大幅提高,计划原煤(焦煤)总产量为700万吨,高于之前500万吨的预期。此外,公司已公布2011年业绩预增公告,公告指出2011年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将同比上涨140%-160%,略高于之前的预测。
研报表示,公司煤矿技改进度快于预期,产量提前释放,带来业绩快速增长,再加上未来公司收购资源的潜力,将公司评级由增持上调为买入。(西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