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机论坛

 找回密码
 欢迎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天机股票网 争做最牛的股票资讯集散地 注册 - 常见问题 - 联系方式

你有好料 就来分享 你可以将手中的好料分享赚取金币。 如何获得金币 - 金币回购计划

天天来访问 天天有收获 高端信息区区几个金币就可查看 立即注册 - QQ快速登陆

查看: 88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操盘日记] 忧楼市失控 国务院督察风暴发重要信号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7-25 08:59:1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导读:
  忧楼市失控 国务院再次督查16省市
  国务院督查组抵南京 楼市不放松信号强
  南京11小时两度否认松绑楼市 国务院督察组已到
  国务院督察风暴 业内争议后续是否出台新政
  中央两月十度释放调控不动摇信号
  房价反弹有三个因素
  多地出台刺激政策 房地产曲线救市
  据统计国内已有近40个城市出台楼市微调政策
  房价金融泡沫加大 浙江忧虑产业空心化
  楼市过量反弹或引发新一轮调控
  对楼市调控不力者当严厉问责
  地产类上市公司指标龙虎榜  忧楼市失控 国务院再次督查16省市
  眼看楼市调控渐呈失控之势,国务院急派督查组纠偏。中央调控和地方微调之间的太极拳,或将演变为近身拆招的咏春拳。
  国务院办公厅24日发文称,针对近期房地产市场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为进一步推动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措施落实,坚决抑制投机投资性需求,巩固房地产市场调控成果,国务院决定从7月下旬开始,派出8个督查组,对16个省(市)贯彻落实国务院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措施情况开展专项督查。
  这是15个月来国务院再度出台此类举措。
  国务院新情况、新问题的提法被广泛解读为针对近期全国范围内出现的楼市回暖迹象和楼价上涨预期,此次督查也被视作突击查房。有房地产业人士则向记者称,部分城市政府已向开发商打招呼,要求后者近期保持低调,不涨价。
  失控忧虑
  此次督查的重点是检查住房限购措施执行情况,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执行情况,住房用地供应和管理情况,税收政策执行和征管情况。国务院督查组将深入有关部门和机构核查政策落实情况,实地查看商品住房项目,听取基层群众意见和建议。对落实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措施有偏差、不到位的,国务院督查组将督促进行整改。
  这也是去年以来国务院第二次专门为房地产调控派出督查组。去年4月,国务院曾派出8个房地产调控督查组,奔赴16个省(区、市)进行督查。督查组出发之际,正值各地刚刚公布房价控制目标,因与民众预期相距甚远,房价目标引发极大争议。
  现场督查结束后,8个督查组还专门向国务院做了汇报。不过,有关此次督查的详情和报告,相关部门并未对外公开。
  按照惯例,这种督查组应由副部级官员带队。去年4月份的督查组中,级别最高的是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长姜伟新。
  国办的文件中所称房地产市场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主要指近期地价和房价出现了环比上涨,以及这种背景下市场预期的变化。
  这在本月7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的讲话中已经有所预警。他表示,今年二季度全国主要监测城市的地价出现环比微升。6月份,一些城市新建住宅的价格出现环比上涨。目前,房地产市场信息比较混乱,市场对房价走势的预测也出现一些变化,群众普遍担心房价反弹,必须进一步坚定不移地搞好调控工作。
  3天之后的10日,北京在出让万柳地块的过程中又出现了地王,楼面地价高达4万元/平方米,一时间舆论惊诧,这也直接引发了对本轮调控可能失控的担忧。
  7月19日,国土资源部与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严格房地产用地管理巩固房地产市场调成果的紧急通知》,要求防止出现高价地,地方不得擅自放松楼市调控。
  一位接近国土部的人士透露,上述通知的出台与北京万柳地王的出现有一定关系,虽然该地块因位置特殊,其价格从市场角度看并无太大不合理之处,但它确实影响到了市场预期。
  该《通知》即要求,下半年各地要密切跟踪市场形势,切实把握好土地出让节奏、时序和价格,防止出现商服和住宅高价地,扰乱市场预期,破坏市场稳定。
  中央政策权威性打折
  但两年房地产调控之下,土地收入的歉收令地方政府的土地财政面临困境,后者突破楼市调控的意愿也更加强烈。
  财政部数据显示,上半年全国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11430亿元,同比减少4342亿元,下降27.5%。
  北京在出让万柳地块前,已经较长时间没有住宅用地出让,土地收入相比去年大幅下降。据前述人士透露,在出让该地块前,北京市相关部门和国土资源部进行过沟通,已预感到会出现较高的地价。
  北京中原市场研究部总监张大伟认为,2011年国八条出台后,楼市调控一直存在着中央坚决执行与地方微调的博弈。虽然中央各部委多次重申调控力度,甚至10天内四部委辟谣,但是地方政府的微调依然在频繁出现,地方政府对楼市调控松绑意愿很强烈。
  张大伟也认为,虽然中央部委不断强调不得放松调控,但调控政策已经出现事实性松动。据北京中原市场研究部统计,截至目前已经有近40个城市出台的不同程度的楼市调控政策微调。
  地方政策微调不断,且力度有进一步加大的趋势。除了原有的购房入户、提高公积金贷款额度、提高普通住宅标准等政策外,一些城市对个人购买成品住房提供房款4%。~6%。的政府奖励、放宽城镇落户条件、大幅提高公积金贷款额度,均明显超过了之前政策微调的幅度。张大伟称。
  不过,如果对比2011年出台的国八条,上述政策实际上并未违反后者的原则性规定。
  地方要求开发商低调?
  各地微调到底在搞什么名堂,房价究竟会不会涨?国务院派出督查组,就是想实地看一看。然而,眼见能否为实?
  日前因321人才不限购等最新微调闹得沸沸扬扬的南京,也许将是督查效果的首个试金石。
  有业内人士向本报称,南京市政府已跟部分热销楼盘的开发商打过招呼,后者近期将不调整价格,也会减少在媒体上推广的力度。
  不过,南京多家开发商对本报表示,目前还没有接到任何政府发出的约谈通知或参加座谈会的邀请。
  广州一名开发商对本报表示,据他了解,当地并没有政府为应对督查而要求开发商低调的情况,而侨鑫集团在珠江新城一个均价高达每平方米7万元的豪宅项目,也已于近期拿到了预售证。
  链家地产市场研究部常清表示,此次国务院开展专项督查,无疑将加大市场对于下半年调控从紧的预期,未来中央对于地方政府企图救市的微调政策也将严加管控。之前的地方调控松绑的红线或将被重新定义。因此不排除个别城市之前通过的松绑政策被叫停。
  此外,常清判断,本次开展专项督查对于当前市场的高成交还并不会产生直接的影响,只相当于一种市场信号,最终的督查结果对于后续调控政策如何把控就显得尤为关键。(.第.一.财.经.日.报 .刘.展.超 .李.娟 .张.艳.红 .阴.雪)

  国务院督查组抵南京 楼市不放松信号强
  近几月楼市的回暖势头已令管理层有了行动。
  昨日(7月24日),中国政府网消息称,为进一步推动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措施落实,巩固房地产市场调控成果,国务院决定从7月下旬开始,派出8个督查组,对16个省(市)贯彻落实国务院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措施情况开展专项督查。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从南京权威人士处获悉,国务院派出的江苏上海督查组已于昨日抵达南京,今日将正式开始调查工作,包括调查南京、苏州和上海3个城市的楼市现状。
  之前地方政府频频微调,不断试探中央房地产调控政策的底线。目前来看,此次国务院督查组的督查重点更多指向了 微调中相对敏感的内容:住房限购措施执行情况、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执行情况、住房用地供应和管理情况,以及税收政策执行和征管情况。
  本月初,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常州调研时就曾明确说,对有地方出台或变相放松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的,要有针对性地及时制止纠正。
  中国住宅及房地产研究会副会长顾云昌告诉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中央政府频频重申房地产调控不放松,本次派出大规模督查组进行督查整改,正与此前表态相呼应。
  8督查组赴16省市
  中国指数研究院调查显示,20个重点城市上半年楼市成交量与2011年和2010年同期相比分别增长17%和12%,其中6月成交量与2010年调控以来最高点持平,与2009年高点仅相差15%。
  在楼市异动背景下,此前就有消息称,国务院将派出6个督查组奔赴12个省市进行督查。但实际督查力度更大,入列省市也更多。
  此次督查覆盖地区包括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辽宁省、吉林省、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福建省、山东省、河南省、湖北省、湖南省、广东省、重庆市、四川省。对其他地区情况,国务院有关部门也将通过各种方式进行督促检查。
  北京中原市场研究部总监张大伟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楼市反弹引高层关注,过量反弹可能再起调控。从目前中央重申力度看,中央对本轮市场反弹的影响非常关注。
  近日,国土资源部、住建部还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严格房地产用地管理巩固房地产市场调控成果的紧急通知》,要求严格执行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不得擅自调整放松要求,已放松的,要立即纠正以及加大闲置土地处置力度。
  地价上涨与房价上涨关系密不可分,两部委出台稳地价的政策也是为了保证房价平稳的根基不动摇。顾云昌说。
  督查组今天开始调查南京
  据《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国务院督查组已于7月24日抵达南京,7月25日将正式开始调查工作。预计在每个城市都会待几天调查,这次抵达南京的督查组是江苏上海督查组,将要调查南京、苏州和上海3个城市的楼市现状。一位当地权威人士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说。
  南京市23日出台一揽子扩大内需、拉动消费的政策,其中最能牵动市场神经的,当属扩大对首次购房家庭公积金支持力度,以及放宽对321引进人才的购房限制等规定。
  虽然当地住建部门已在否认南京此次公布的政策是松动限购政策,但是还是有打擦边球的嫌疑,所以这次国务院督查组到南京,让人不免有一些想法。南京房地产界一位业内人士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说。
  就这次督查的任务来看,还是有很大意义的,因为现在不少地方政府为了自身利益,纷纷推出一些打着擦边球的救市政策,这次督查组来督查,会很好地稳定楼市现状。江苏省房地产协会的一位负责人称。
  中央与地方博弈持续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从将被督查的省市名单中发现,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全部入列,其他被督查省市经济也多较为发达。
  张大伟表示,中央从严调控、地方希望松绑的博弈依然在持续,出现这种情况,主要原因还是各地财政依赖的土地出让、土地税费在调控后出现了重大问题,特别是在目前经济出现局部困难的情况下,有关房地产的部分收入减少对地方政府来说影响很大。
  据中国指数研究院数据,2012年上半年,全国300个城市土地出让金总额6525.98亿元,同比下降38%,缩水额度超过4000亿元。其中,上半年北京市土地出让金仅为144.8亿元,同比下降55.7%,为2011年全年的13.7%。
  以房地产拖累经济为由要求放松调控政策,正是我们所担心的。顾云昌说,现在房地产调控的压力来自于人们将楼市与GDP捆绑的思维,忽视了调控对抑制房价过快上涨所取得的成效。
  据悉,此次国务院督查组的督查重点是检查住房限购措施执行情况,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执行情况,住房用地供应和管理情况,税收政策执行和征管情况。国务院督查组将实地查看商品住房项目,听取基层群众意见和建议。对落实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措施有偏差、不到位的,国务院督查组将督促进行整改。
  多位业内人士均认为,这次8个督查组奔赴地方恰恰说明,中央要将调控落到实处,预计后期地方试探调控底线的情况将有所减少。
  与此同时,地方也正逐步落实中央精神,房地产调控执行力度有所加强。
  住建部网站昨日有消息称,广东省召开房地产市场调控和住房保障工作座谈会,副省长许瑞生讲话称,对新建住房价格出现过快上涨势头、土地出让中连续出现楼面地价超过同类地块历史最高价,要按照规定对相关负责人问责。
  房地产新一轮调控可能性多大?
  国务院督查之后会否出台新一轮调控?
  顾云昌认为,这一轮成交量的反弹与开发商前期以价换量有关,更重要的是货币政策的宽松带来的预期改变,使得自住性需求认为购房窗口已经打开,积极入市。在目前形势下,房价过快反弹和暴涨的可能性不大,最多只会是温和上涨,新一轮更严的调控可能不会出台。
  我认为此次督查行动应被视为中央巩固房地产调控成果,使得房价在目前状态下平稳运行,防止新一轮暴涨的信号。顾云昌说。
  中指院报告也认为,房地产政策将以稳定为主。房企对调控的承受能力也值得考量,多家上市房企上半年利润出现亏损或者下滑。
  链家地产市场研究部分析师常清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从目前的政策走势来看,调控政策不动摇且收紧趋势明显。房地产贷款和信托风险逐渐暴露,预计下半年房企融资依旧难以大幅放松,房地产行业的前景依然不容乐观。(.每.日.经.济.新.闻)

  南京11小时两度否认松绑楼市 国务院督察组已到
  南京市7月23日发文称免除321人才购房的限购令,被解读为南京限购令变相松动,随即南京官方11小时内在其微博连发两条澄清消息,否认松绑楼市,此举被业内称为史上最快澄清。分析认为,南京此次打人才牌较为巧妙,不会被叫停,且开放人数有限,更多为提振市场信心。
  另据《现代快报》消息,国务院楼市督察组已于昨日到达南京。
  官方11小时两度澄清
  南京市23日发布的《市政府关于进一步扩大内需拉动消费的若干意见》中支持南京市321人才本地购房的政策,被指违背楼市宏观调整政策,是变相地给楼市松绑。
  《意见》表述为:将积极支持人才住房消费,入选321计划的人才,正常缴纳公积金的可优先享受公积金贷款;首次购买自住商品房住房,视同南京户籍,并可按五年内个人所得税市以下留成部分,给予购房补贴。
  据当地媒体人士介绍,南京市政府对楼市松绑传言极其重视,南京市住建委相关负责人深夜罕见接受媒体电话采访,否认放松调控。
  7月23日深夜11时,南京市委宣传部新闻发布官方微博南京发布发文称:政府特批购房资格仅针对入选南京321计划的高端人才,总数不超过3000人,是将执行调控政策与地方政府吸引人才政策的有机结合。昨日上午10时,南京发布再次重申,南京没有出台放松房产限购政策,坚决贯彻国家对房地产市场的宏观调控政策,对调控政策的执行决心不变,方向不改,力度不减。
  稳增长或成放松楼市政策动力
  对于南京支持人才购房的消息,南京房地产开发建设促进会秘书长张辉表示,人才引进一直有扶持性政策,包括人才公寓、安家费等,与救市无关,而公积金支持首套房和保障性住房符合国家政策导向,不应过多解读。
  但瑞银分析师孙旭表示,南京市此番举措反映出地方政府放松调控政策的动力十足。海通证券(600837)房地产行业高级分析师涂力磊则认为,地方政府稳增长需求强烈,南京的新政策具备示范意义。据其介绍,今年1季度南京市GDP增速为10.1%,连续9个季度回落,2季度GDP增速为7.6%,当前GDP增速低于2008年平均增幅。今年上半年南京市土地出让收入负增长30%以上。
  据《现代快报》报道,国务院楼市督察组已于昨日到达南京,这是国务院派遣的8个督察组之一,对16个省(市)贯彻落实国务院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措施情况开展专项督察。
  分析
  打人才牌 擦边巧妙不易叫停
  地方政府试探性松绑楼市,随即叫停政策,已成为本轮调控的独特现象。南京成为最新否认松绑楼市的主角。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南京官方此次打人才牌较为巧妙,仅针对321高端人才放开限购,总量不超过3000人,更多是为了提振市场信心;同时和支持首次购房、加大保障房建设力度的一揽子方案推出,预计政策风险较小。
  擦边打得妙,师出有名,不会被叫停。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副院长杨红旭如此评价南京政策。
  此前也有地方政府希望以放松限购、加大购房补贴来促进房地产消费,后因触及政策红线而被叫停。
  据南京房地产业内人士介绍,南京执行的楼市限购令仅需当地一年期社保和纳税证明,此前楼市低迷最大原因在于预期悲观,今年5、6月全国楼市回暖背景下,南京楼市成交量也迎来调控后首次强势反弹。(.新.京.报)

  国务院督察风暴 业内争议后续是否出台新政
  现在看来,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在房地产政策上面的意见不统一似乎已经浮出了水面。
  7月23日,南京市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市政府关于进一步扩大内需拉动消费的若干意见》,出台一系列扩大内需、拉动房地产消费的政策。业内相关房地产专家称南京政府此举,是对限购令的变相松动。
  而7月24日下午,却有消息称国务院检查楼市调控执行情况的督查组已经来到南京,即将对南京和江苏楼市进行检查。
  此次调查总共分8个组,调查16个城市的楼市。国务院督查组将于7月24日抵达南京,7月25日正式开始调查工作,预计在每个城市工作几天。有南京业内人士如此表示,此次抵达南京的是江苏上海组,将调查南京、苏州和上海三个城市的楼市。
  国务院展开督察
  据随后中国政府网公布的消息,针对近期房地产市场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国务院将于7月下旬派出8个督查组,对16个省(市)贯彻落实国务院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措施情况开展专项督查。
  国务院此次督查的重点是检查住房限购措施执行情况,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执行情况,住房用地供应和管理情况,税收政策执行和征管情况。对落实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措施有偏差、不到位的,国务院督查组将督促进行整改。
  此次督查的地区是: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辽宁省、吉林省、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福建省、山东省、河南省、湖北省、湖南省、广东省、重庆市、四川省。对其他地区落实情况,国务院有关部门也将通过各种方式进行督促检查。
  针对国务院此举,23日还被人指称打开限购的小口子的南京救市政策立即被联系起来。
  事实上,的确有很多业内人士认为,近期全国各地不时出现的地方政府救市声音也是促成此次国务院督查组成行的重要原因之一。
  其实,最新的救市消息并不是南京,而是大连。
  24日上午,有大连相关人士在微博上称:大连住宅限购已取消,且肯定消息来自于开发商项目。该信息强调,已经四家住宅项目取消限购,其中两家已经取消限购快两个月。上述人士还称,大连已成为全国取消限购首个城市。
  如再加上从年初的芜湖新政,到最近的珠海松绑双限风波,这样的地方政策救市事件几乎每个月都在上演。
  有统计称,近半年来已经有40个城市微调房地产调控政策。除了部署此次全国范围内的督查外,最近2个月来,中央及地方已经13次密集出台了各种辟谣松动调控的政策。
  其实,这并不是国务院首次以这种督查小组的形式到全国各地检查工作。
  2011年4月11日开始,国务院房地产调控专项督查小组同样兵分八路,分别由各部门高层官员带队,陆续抵达调研省市开展相关工作。
  而在去年国务院督察期间,也是深圳政府出台调控政策的时候,当时很多人认为,深圳当时出台的明码标价、一套一标和国务院的督查小组所代表的中央调控决心有很大关系。
  铺路新政与落实问责?
  因此,在近几个月楼市成交一片上升,房地产行业量价其涨,各地政府救市声音不断的时候,国务院再次展开如此行动背后所带来的含义,也成为众人关注的焦点。
  对此,链家地产市场研究部常清表示,国务院对16个省(市)进行房地产调控的专项督查,主要是由于近期全国一些城市的楼市和土地市场都出现了回暖的迹象,且进行调控微调的城市在今年以来层出不穷,在经济略显低迷的情况下,地方与中央的博弈也进入新的阶段。
  其认为,此次国务院开展专项督查,无疑将加大市场对于下半年调控从紧的预期,未来中央对于地方政府企图救市的微调政策也将严加管控。之前的地方调控松绑的红线或将被重新定义。因此不排除个别城市之前通过的松绑政策被叫停。
  深圳今鹰地产营销总经理林晓华也认为,促使此次国务院督查组成行的原因是上半年市场回暖明显,对未来价格上涨的预期已经比较普遍,同时各地方政府有放松调控的迹象,尤其在土地出让遇冷,土地财政吃紧的情况下。
  但林晓华同时也表示,中国经济转型刻不容缓,要改变依靠房地产行业的情况也是必须坚持的,即使在目前经济情况有压力的情况下,房地产的调控也不会放松。
  其称,此次国务院的督察行为也说明对楼市调控的不放松,但林晓华同时也表示,这也并不表示后续会有新政策出台。
  上海同策地产研究部总监张宏伟则认为,今年下半年楼市出现微调看起来已是不可避免的。比如最近中央政策给出的利率优惠、购房补贴、首套房贷低至两成等等,都是微调楼市,而同时要避免地方政府在此基础上放松限购及投资性购买。
  张宏伟认为,国务院展开督察并不代表为收紧政策,其判断此行目前主要是为了检查调控政策执行情况,避免在投资性需求抑制上的执行不严和在刚需上的执行过度。
  广州地产专家韩世同则称此次行为是软措施,其表示主要是因为国务院督查组的行为并没有带来中央在楼市调控上的新措施。
  韩世同认为,就目前的调控措施而言,限购及房产税其实都是可以立即扩大的举措,但因为目前中国经济还处于下行阶段,需要房地产等行业发展共同提振,因此政府也不会立即出台楼市新政。
  其称,国务院此举也的确好过立刻出台新政策,毕竟地方政府救市举措应严格区分,如果是刺激刚性需求则是合理之举。
  韩世同还称,国务院展开督察,或许是为了落实之前温家宝总理强调的对地方政府实行问责。(.观.点.地.产.网)

  中央两月十度释放调控不动摇信号
  综合报道,近期楼市回暖,社科院预警房价存报复性反弹风险,国务院办公厅24日发出通知,决定从7月下旬开始,派出8个督查组赴16个省(市)对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措施落实情况开展专项督查。这是近两个月来中央对楼市调控第十次释放调控不动摇的信号。
  国务院派督查组查16省市楼市调控落实
  此次督查的重点是检查住房限购措施执行情况,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执行情况,住房用地供应和管理情况,税收政策执行和征管情况。国务院督查组将深入有关部门和机构核查政策落实情况,实地查看商品住房项目,听取基层群众意见和建议。对落实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措施有偏差、不到位的,国务院督查组将督促进行整改。
  督查地区包括: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辽宁省、吉林省、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福建省、山东省、河南省、湖北省、湖南省、广东省、重庆市、四川省。对其他地区落实情况,国务院有关部门也将通过各种方式进行督促检查。
  7月全国楼市涨跌互现 多数一线城市高烧不退
  7月原本应是楼市淡季,但从不少城市的楼市成交量来看,似乎并无降温之意,不仅包括北京、广州、杭州在内的一线城市继续高歌猛进,南京等城市的日光盘再现,更是让市场对楼市不断升温的态势担忧不已。
  相比之下,上周的上海楼市成交虽然在调控之下并不算差,但无论是成交量还是成交均价环比前一周均出现了不小的降幅,而这也被业内人士解读为由于优惠幅度的收窄而直接导致了量价齐跌。
  根据北京市住建委网签数据显示,截至7月中上旬,北京合计签约新建住宅7952套,二手房住宅签约10446套,合计总签约套数达到了18398套。虽然这一成交量与限购前相比依然有较大差距,但与上月同期相比上涨幅度达到了22.1%,而与去年同期相比涨幅更是达到了64.6%。中国经济网23日报道称,7月以来,涨价项目遍布北京各个区域,而且大多数楼盘每平方米的价格都上涨超过千元。
  另据中新网房产频道了解,上周南京楼市住宅认购1772套,成交2044套。虽然这一数据环比前一周分别下跌了18.83%和1.11%,但是与去年对比来看,南京楼市成交量已经有了较大涨幅。
  据中国指数研究院杭州分院数据,截至7月15日,杭州商品房新房成交已达4578套,其中主城区成交2373套。而2011年,杭州主城区整个7月的成交量仅为2583套。
  据报道,上周广州市新房网签2321套,环比前一周上涨29.74%;成交均价12350元/平方米,环比下降5.28%。
  同期上海市商品住宅成交面积为17.55万平方米,环比前一周下跌16.83%;成交均价也环比下跌7.92%,至23408元/平方米。
  楼市下半年或软着陆 房价存报复性反弹风险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23日发布报告称,上半年中国楼市仍处调控目标区间,下半年只要政策得当,仍可实现软着陆。
  社科院称,今年上半年,中国房地产市场总体上仍处在调控和预测的调控目标区间。但近期楼市回暖,呈现出偏离软着陆目标的趋势。
  报告指出,楼市回暖给下半年调控增加了复杂性和难度。政府宏观经济调控宽松温和趋势与房地产调控从紧的政策趋势相反、地方财政吃紧支出增加、开发商资金断裂积聚房地产金融风险、需求者预期变化较快是下半年房地产调控面临的主要问题。
  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住房问题研究课题组组长高培勇指出,尽管2012年6月房地产走势出现偏离调控目标的趋势,但只要下半年政策得当,住房市场调整仍有望趋向价格缓慢下降的软着陆,并在此基础上实现健康发展。
  报告建议,要扭转房地产回涨局面,确保宏观经济与房地产市场双双软着陆,需要继续从严执行《国务院关于坚决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的通知》等调控文件,采取有力措施进一步落实房地产调控问责制、完善差别化的金融政策、扩大房地产税试点、完善保障性住房建设等。
  楼市博弈升级 地方屡探政策微调
  据《经济参考报》25日报道,23日,南京市与郑州市分别推出房地产新政,虽未触碰限购、限贷红线,但在中央频发信号稳市场预期的关键期,引起众人热议。
  郑州住房管理中心通知显示,8月1日起,郑州低收入人群若同时符合以下条件可申请公积金贷款限额贴息,连续正常缴存公积金两年以上;购房面积小于90平方米(含90平方米),且家庭只有一套住房;申请人按贷款合同约定正常还款一年以上,尚未结清贷款,无违约记录;申请人上年家庭实际收入低于当地上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标准或申请人有重大疾病。
  同日,南京市出台《市政府关于拉动内需扩大消费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要求,加大公积金政策对首次购房和保障房的支持力度、对于公积金缴存者首次购房家庭给予公积金贷款支持。与此同时提出,入选321计划的人才,正常缴纳公积金的可优先享受公积金贷款;若首次购买自住商品住房,视同南京户籍,并可按五年内个人所得税市以下留成部分,给予购房补贴。
  据不完全统计,自房地产调控以来,通过各种手段松绑楼市调控的城市已达近50个,虽然成都、重庆、扬州等城市微调政策获放行。但有些省市新政出台不到一个月,甚至还来不及实施就已夭折。
  调控后续新政受期待 亟待形成长效机制
  分析认为,地方政府敢于试探政策红线,同时也让购房者笃信房价将继续上涨,和地方政府的土地财政依赖症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一方面,对土地财政的高度依赖让地方政府离开了土地这个命根子,就很容易出现资金链断裂的问题。另一方面,出让土地带来的畸高收入让部分地方政府丧失了调整经济结构、推动产业升级的动力。
  土地财政已成为人为哄抬楼市价格这一利益链条上的关键一环。如不破除土地财政怪圈,不仅严重影响楼市调控的效果,稳增长、调结构等政策的执行也将大打折扣。
  值得注意的是,地方财政对土地收益的高度依赖已引起高层关注。有消息称,有关部门正着手研究地方财政对土地的依赖程度,未来或将出台应对措施。(.中.新.网)
 房价反弹有三个因素
  近期,关于房价反弹的谈论不绝于耳。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7月23日发布《中国住房发展?穴2012年中?雪报告》认为,上半年房地产市场总体上仍处在调控和预测的调控目标的区间,但近期呈现回暖偏离软着陆目标的趋势。报告预警半年后房价存在报复性反弹风险,建议取消对首套房的贷款优惠利率。
  房价存在报复性反弹风险并非空穴来风。国家统计局18日公布的房价数据显示,6月份全国70个大中城市里,新建商品住宅价格环比上涨的城市数量首次超过了环比下降的城市数量。同时,6月全国70个大中城市新建商品住宅价格按月上升0.02%,结束楼价连续8个月下跌。另有31个城市的二手楼价格上涨。
  在这种情况下,中央坚定调控信心、完善调控方式的指向非常明显。7月19日晚上,国土资源部和住建部联合下发《关于进一步严格房地产用地管理巩固房地产市场调控成果的紧急通知》,要求坚持房地产市场调控不放松,密切配合做好各项工作,不断巩固调控成果,坚决防止房价反弹。
  这是在短短两个月时间内,国家相关部委进行的第九次坚决不放松房地产调控的表态。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江苏省常州市调研时曾强调,目前房地产市场调控仍然处在关键时期,调控任务还很艰巨。必须坚定不移做好调控工作,把抑制房地产投机投资性需求作为一项长期政策。同时,继续严格实施差别化住房信贷、税收政策和住房限购措施,促进房价合理回归,绝不能让房价反弹,造成功亏一篑的局面。
  为何在中央从严房地产调控的背景下,房价却出现反弹?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个究竟。
  首先,经过持续的稳健货币政策调控以及受国际经济复苏迟缓的影响,今年以来,经济一直在下行通道中,尤其是二季度,GDP增速破八同比增长7.6%,一下子跌回了三年前。为了找出那支能够提振经济增长的强心针,国家上半年一直在不断动用货币工具进行调节。存款准备金率下调、降息轮番出现,这也带来一部分资金进入楼市,而在流动性由紧趋松的转变过程中,个人按揭贷款以及房企开发贷款的增速都有所提升。
  其次,对于地方政府而言,房地产调控局势使地方财政收入锐减,给地方基础建设带来巨大压力。以杭州为例,2009年杭州土地出让金达1200亿元,其地方公共财政收入仅500多亿元。而今年杭州市预算目标是完成土地出让收入430亿元,不过截至6月底,进账只有106亿元。正是迫于财税压力,地方政府有放松房地产调控的内在冲动。据媒体统计,近一年来,先后有近50个城市通过调整土地出让、首套房贷利率恢复、利率优惠折扣、房源解禁、税费优惠、买房奖励、购房入户、购房补贴、提高普通住宅价格标准、调整限购条件、提高公积金贷款额度等方式进行楼市政策微调。
  最后,在楼市调控之下,上市房企利润普遍不佳。据了解,截至目前,已经有49家沪深上市房企以快报和预告等形式发布了上半年利润情况。链家地产市场研究部统计,在这49家上市房企中,28家房企出现亏损或利润下滑,接近已披露房企半年报总数六成,其中亏损房企13家。令人玩味的是,在当下的环境中,有些房企何以逆天拿地。继恒大收下广州珠江新城地王、中赫置地高调拿下北京万柳地王之后,7月20日,中海地产拿下了天津八里台单价地王13026元/平方米。可见,凉了几乎大半年的土地市场又出现回暖迹象。
  人们注意到,在近年来的房地产市场调控中,一些地方政府往往更倾向于增加税收,而不是通过加大经济适用房、廉租房的建设以增加市场供给来降低房价。因此,一方面都在喊打击炒房,另一方面房价却仍在涨。在房地产调控的争议中,地方与中央之间的博弈还将持续。
  因此,厘清推高房价上涨的原因非常必要,只有这样方能对症下药。(.中.国.经.济.时.报 .周.子.勋)

  多地出台刺激政策 房地产曲线救市
  经济下行、财政收入下滑、地方债务到期等多重压力下,近期宁波、福州、南京等地纷纷出台经济刺激政策。南京市政府7月23日出台扩大内需拉动消费30条意见,将着重在房地产消费、汽车消费、旅游经济、会展经济等六大方面加大政策性投入。该意见提出,将加大公积金政策对首次购房和保障房的支持力度,其中入选321计划的人才,首次购房可视同南京户籍,并可给予购房补贴。
  毫无疑问,短期内地方经济增长和财政收入增长都还难以摆脱对房地产业的依赖,因此近期不少地方推出的各种新政都带有曲线救市的痕迹。不久前,深圳市颁布的《深圳市2012改革计划》中,推行居住证+社保的新型入户渠道,降低入户门槛。根据深圳限购令的要求,深户家庭可买2套房,非深户家庭限购1套房。
  亚太城市房地产研究院院长谢逸枫认为,南京出台新政的目的明显,是为了促进楼市回暖、增加财政收入。楼市回暖不仅能增加政府的税费收入,还能加快开发商去库存,缓解开发商的资金压力,这对于库存量大的城市来说很重要。
  国家信息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主任牛犁认为,房地产是带动消费的龙头行业,但也不能过度刺激,因为当前房价仍居高不下,如果房价再次出现暴涨,这就与中央调控的目标相违背。(.证.券.时.报.网)

  据统计国内已有近40个城市出台楼市微调政策
  眼看楼市调控渐呈失控之势,国务院急派督查组纠偏。中央调控和地方微调之间的太极拳,或将演变为近身拆招的咏春拳。
  国务院办公厅24日发文称,针对近期房地产市场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为进一步推动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措施落实,坚决抑制投机投资性需求,巩固房地产市场调控成果,国务院决定从7月下旬开始,派出8个督查组,对16个省(市)贯彻落实国务院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措施情况开展专项督查。
  这是15个月来国务院再度出台此类举措。
  国务院新情况、新问题的提法被广泛解读为针对近期全国范围内出现的楼市回暖迹象和楼价上涨预期,此次督查也被视作突击查房。有房地产业人士则称,部分城市政府已向开发商打招呼,要求后者近期保持低调,不涨价。
  失控忧虑
  此次督查的重点是检查住房限购措施执行情况,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执行情况,住房用地供应和管理情况,税收政策执行和征管情况。国务院督查组将深入有关部门和机构核查政策落实情况,实地查看商品住房项目,听取基层群众意见和建议。对落实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措施有偏差、不到位的,国务院督查组将督促进行整改。
  这也是去年以来国务院第二次专门为房地产调控派出督查组。去年4月,国务院曾派出8个房地产调控督查组,奔赴16个省(区、市)进行督查。督查组出发之际,正值各地刚刚公布房价控制目标,因与民众预期相距甚远,房价目标引发极大争议。
  现场督查结束后,8个督查组还专门向国务院做了汇报。不过,有关此次督查的详情和报告,相关部门并未对外公开。
  按照惯例,这种督查组应由副部级官员带队。去年4月份的督查组中,级别最高的是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长姜伟新。
  国办的文件中所称房地产市场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主要指近期地价和房价出现了环比上涨,以及这种背景下市场预期的变化。
  这在本月7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的讲话中已经有所预警。他表示,今年二季度全国主要监测城市的地价出现环比微升。6月份,一些城市新建住宅的价格出现环比上涨。目前,房地产市场信息比较混乱,市场对房价走势的预测也出现一些变化,群众普遍担心房价反弹,必须进一步坚定不移地搞好调控工作。
  3天之后的10日,北京在出让万柳地块的过程中又出现了地王,楼面地价高达4万元/平方米,一时间舆论惊诧,这也直接引发了对本轮调控可能失控的担忧。
  7月19日,国土资源部与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严格房地产用地管理巩固房地产市场调成果的紧急通知》,要求防止出现高价地,地方不得擅自放松楼市调控。
  一位接近国土部的人士透露,上述通知的出台与北京万柳地王的出现有一定关系,虽然该地块因位置特殊,其价格从市场角度看并无太大不合理之处,但它确实影响到了市场预期。
  该《通知》即要求,下半年各地要密切跟踪市场形势,切实把握好土地出让节奏、时序和价格,防止出现商服和住宅高价地,扰乱市场预期,破坏市场稳定。
  中央政策权威性打折
  但两年房地产调控之下,土地收入的歉收令地方政府的土地财政面临困境,后者突破楼市调控的意愿也更加强烈。
  财政部数据显示,上半年全国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11430亿元,同比减少4342亿元,下降27.5%。
  北京在出让万柳地块前,已经较长时间没有住宅用地出让,土地收入相比去年大幅下降。据前述人士透露,在出让该地块前,北京市相关部门和国土资源部进行过沟通,已预感到会出现较高的地价。
  北京中原市场研究部总监张大伟认为,2011年国八条出台后,楼市调控一直存在着中央坚决执行与地方微调的博弈。虽然中央各部委多次重申调控力度,甚至10天内四部委辟谣,但是地方政府的微调依然在频繁出现,地方政府对楼市调控松绑意愿很强烈。
  张大伟也认为,虽然中央部委不断强调不得放松调控,但调控政策已经出现事实性松动。据北京中原市场研究部统计,截至目前已经有近40个城市出台的不同程度的楼市调控政策微调。
  地方政策微调不断,且力度有进一步加大的趋势。除了原有的购房入户、提高公积金贷款额度、提高普通住宅标准等政策外,一些城市对个人购买成品住房提供房款4%。~6%。的政府奖励、放宽城镇落户条件、大幅提高公积金贷款额度,均明显超过了之前政策微调的幅度。张大伟称。
  不过,如果对比2011年出台的国八条,上述政策实际上并未违反后者的原则性规定。
  地方要求开发商低调?
  各地微调到底在搞什么名堂,房价究竟会不会涨?国务院派出督查组,就是想实地看一看。然而,眼见能否为实?
  日前因321人才不限购等最新微调闹得沸沸扬扬的南京,也许将是督查效果的首个试金石。
  有业内人士向本报称,南京市政府已跟部分热销楼盘的开发商打过招呼,后者近期将不调整价格,也会减少在媒体上推广的力度。
  不过,南京多家开发商对本报表示,目前还没有接到任何政府发出的约谈通知或参加座谈会的邀请。
  广州一名开发商对本报表示,据他了解,当地并没有政府为应对督查而要求开发商低调的情况,而侨鑫集团在珠江新城一个均价高达每平方米7万元的豪宅项目,也已于近期拿到了预售证。
  链家地产市场研究部常清表示,此次国务院开展专项督查,无疑将加大市场对于下半年调控从紧的预期,未来中央对于地方政府企图救市的微调政策也将严加管控。之前的地方调控松绑的红线或将被重新定义。因此不排除个别城市之前通过的松绑政策被叫停。
  此外,常清判断,本次开展专项督查对于当前市场的高成交还并不会产生直接的影响,只相当于一种市场信号,最终的督查结果对于后续调控政策如何把控就显得尤为关键。(.第.一.财.经.日.报)

  房价金融泡沫加大 浙江忧虑产业空心化
  浙江省银监局、省银行业协会、各地市银监局及银行业协会主要领导昨日齐聚杭州,紧急商讨建立执行企业突发信贷风险会商帮扶工作机制。
  去年下半年至今,浙江相继爆发温州民间借贷危机,中小企业资金链断裂;衢州江山高利贷崩盘;嘉兴海宁宏昌制革法人负债超十亿跑路;杭州中江控股集团破产,被曝银行贷款约50亿;深陷互保危机,杭州600家企业联名上书省政府救助等案件。
  一时间,浙江部分地区因资金链、担保链危机引发的企业信用风险,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
  浙江市场经济先行,产生问题也会先发。浙江大学区域与城市发展研究中心执行主任陈建军教授认为,房价和金融泡沫成分过大,已经使得浙江产业空心化和资金热钱化两大经济风险完全暴露。现在看到的这些问题,只是退潮后谁在裸泳罢了。
  银行首启会商机制
  进入今年二季度,浙江企业资金链断裂的案例屡有发生,使得企业联保、隐性互保的风险被点燃并迅速蔓延。中国人民银行杭州中心支行数据显示,5月份以来,在出险的企业中,有60%是因为为其他企业担保代偿后,出现了资金困难。浙江省银监局数据显示,目前浙江所有的企业贷款中有40%是企业互保贷款。
  由于深陷互保危机,杭州600家企业联名上书省政府救助,引起了各界人士对浙江经济的关注。
  为响应浙江省政府金融专题会议26条金融服务措施,及省银监局《关于加强企业资金链风险管理工作的意见》要求,浙江省银行业协会制定了《关于建立企业突发信贷风险会商帮扶工作机制的指导意见》(下称《指导意见》)。该《指导意见》经2次信贷业务委员会会议专题讨论,并先后3次向省银监局征求修改意见。
  该《指导意见》对会商会议机制的启动条件、议事准则、议事程序等做了详细的规定。企业发生重大突发信贷风险,并同时满足融资银行数量超过3家,融资余额超过5000万(含),保证融资占其融资余额的50%以上,为其保证的企业超过3家(含),或所处联保体、担保圈或担保链的企业超过10家(含)的,可启动会商机制。
  据浙江省银行业协会透露,此次会商会议一项重要内容就是根据企业的不同情况,决定是否进行帮扶:对自身经营良好且有发展前景的企业应积极主动采取措施帮其渡过难关;对主业良好,但存在过度投资行为的企业,采取建议企业瘦身、逐步调整融资总量等手段,挽救企业;对不符合产业发展政策、属于淘汰落后产能或挽救无望的企业,则应平稳有序退出。
  产业空心化之忧
  中国民营经济的发源地温州,这个中国的制造业之都,如今还未从民间借贷危机、中小企业老板跑路的阴霾中走出来。
  事实上,这种温州现象,早在两年前就有过预警。
  2010年8月初,温州市召开了上半年工业经济形势分析会,人民银行温州市中心支行提交的一份《金融支持工业经济运行分析》报告称,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外迁和民间资金外流,温州出现了产业空心化现象。另外该报告还建议,政府应拓宽民间投资的领域和空间,正确引导民间投资,防止新一轮资金大量外流或热钱化。
  于是,产业空心化和资金热钱化,先是温州市、后上升至浙江省各方热议话题。一位乐清市政协人士曾向记者表示,实际上,早在2001年中国低压电器之都的柳市,就有人士提出产业空心化说法,但并未引起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
  一位温州大型外贸企业负责人说,近十余年中,浙江企业融资贵、用工贵、材料涨价、人民币升值等一系列压力凸显。2008年之前,尽管企业利润每年都在下降,但总体经营还是可以的。尤其是2008年至今,欧美经济状况不好,国内消费不景气,企业利润开始大幅下滑,一些浙江传统制造企业微利,甚至亏本经营。
  一位温州烟具行业协会负责人曾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一度占据全国产量90%以上的温州金属打火机行业面临全行业萎缩。2008年以前,该市有打火机企业500家以上,至2010年剩下不足百家左右,且专心经营的老板也仅剩三分之一,他们已经把重心转移到其他行业,比如房地产、矿产以及第三产业。
  类似打火机的产业萎缩状况,在浙江诸多产业领域频频上演,又进而加剧资本热钱化。
  尤其在四万亿投资计划出台后,2009年年初,浙江启动新一轮房价大飙涨,两年时间不到房价几乎翻了一番;与此同时高利贷在民间极为盛行,月息四五分司空见惯。于是,当遭遇实业发展瓶颈时,浙江企业与各种炒作捆绑在一起。他们往往把企业作为融资平台,从银行或民间套取资金,投机投资副业而一夜暴富。
  一种创富模式在浙江企业之间广为传递。企业请人家来管理,不求赚钱,只要维系一定的生产量就可以;自己则忙着包装企业,拿着漂亮数据或者企业联保去银行贷款,用贷款投资副业房地产、放高利贷、买地等,赚取的利润要远高于主业。在投资或投机狂欢中,一旦经济形势发生变化,这种噩梦就不期而至。
  浙江金融抓手两难
  浙江的企业其实不缺钱。杭州德弘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副总裁陈宇说,既然不缺钱,那企业为什么还要争先恐后去贷款?因为浙江老板有天然的敏感性和赌性。
  陈宇认为,一些浙江企业敢用短期贷款,去做中长期投资项目,于是不可测的风险就会非常多。
  一位离任的银行信贷负责人说,浙江经济总量列在广东、山东、江苏之后,位列第四,但浙江金融机构家数位列全国之首,且信贷投放风险容忍度,远超过金融更为发达的上海、北京。目前几乎所有金融机构,都在浙江开设了分支机构。
  接下去几年,对浙江经济发展最为关键。陈宇昨天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认为,当务之急是发展债券市场、丰富多层次金融产品以及规范引导金融人才,尽最大程度,吸引民间资金,回到实体经济中来。
  一位知情人士说,目前,浙江省金融办新设小额贷款管理处,管理不断涌现的小贷公司。目前浙江处理经济问题,亟须一个强有力的金融抓手。陈宇认为,隶属国家部委管控的庞大银行体系,浙江省显然没有权限对其指挥;于是,如何加强地方政府对金融的引导,也成为浙江颇为急切的工作。
  陈建军认为,针对目前浙江经济脓包,要么敷药治疗,要么去浓疗伤,都要一个阵痛期,需要时间和药力。(.第.一.财.经.日.报 .陈.周.锡)

  楼市过量反弹或引发新一轮调控
  楼市反弹再次引起高层关注。据悉,国务院决定从7月下旬开始,派出8个督查组,对16个省(市)贯彻落实国务院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措施情况开展专项督查。
  专业人士分析,楼市的反弹、土地市场的异动、房地产市场潜在的金融风险已引起高层关注,楼市的过量反弹或可引发进一步的调控。
  此次督查的重点是检查住房限购措施执行情况,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执行情况,住房用地供应和管理情况,税收政策执行和征管情况。国务院督查组将深入有关部门和机构核查政策落实情况,实地查看商品住房项目,听取基层群众意见和建议。对落实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措施有偏差、不到位的,国务院督查组将督促进行整改。
  据了解,此次督查的地区包括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辽宁省、吉林省、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福建省、山东省、河南省、湖北省、湖南省、广东省、重庆市、四川省。
  从2011年以国八条为标志的新一轮最严厉调控到现在,中央对楼市调控的坚定态度与地方政府对调控政策的不断微调的博弈始终没有间断。另外,随着房企资金链压力的加大,房地产贷款和信托风险逐渐暴露,房地产市场金融风险加剧。业内人士认为,政府仍需严控风险,不排除后续出台新规的可能。
  北京中原市场研究部总监张大伟分析认为,中央最近多次强调从严调控,但地方希望松绑的博弈依然在频繁出现,且力度有进一步加大的趋势。近日相继传出河南松动改善需求及珠海再次提及限价、限购调整的消息,虽然最后都作为谣传被终结,但其传递出地方政府对楼市调控松绑意愿很强烈。其带来的后果是购房者对政策松动的担忧、对市场反弹的恐慌。国务院督查行动透露出楼市反弹已引起高层关注,过量反弹或可引起进一步的调控。
  虽然楼市处于调控期,但目前地产市场金融风险在加剧。虽然二季度房地产新增贷款增长明显,但是房企的国内融资渠道并未明显改善,最近海外融资进入活跃时期,融资规模和力度加大。从3月开始,全国范围内的房地产市场回暖,房企回笼资金明显增加,但是部分房企的资金链压力依然紧张。链家地产市场研究部常清认为,从房企目前披露的半年报预告和快报情况来看,超过半数的房企在上半年的利润出现亏损或者同步下滑,经营风险增加。而资金运作能力较弱的房企盲目的逆市扩张可能会面临较大的风险。
  随着五六月份市场的活跃,房企拿地也逐渐积极,最近全国土地市场整体溢价率呈上涨趋势。链家地产市场研究部对20大重点城市住宅土地市场的监测显示,土地成交溢价率从前5月均低于5%的平均水平上上涨至7月的18%,同时北京、天津、广州等地也开始出现地王,最近房企拿地积极性可见一斑。房企高价拿地加剧运营风险。常清认为,从目前的政策走势来看,调控政策不动摇且收紧趋势明显。房地产贷款和信托风险逐渐暴露,已引起监管层的警觉,预计下半年房企融资依旧难以大幅放松,房地产行业的前景依然不容乐观。(.中.华.工.商.时.报)

  对楼市调控不力者当严厉问责
  针对近期房地产市场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为进一步推动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措施落实,坚决抑制投机投资性需求,巩固房地产市场调控成果,国务院决定从7月下旬开始,派出8个督查组,对16个省(市)贯彻落实国务院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措施情况开展专项督查。
  此前,国土资源部刚刚召开视频会议,就国土资源部、住房城乡建设部联合下发的《关于进一步严格房地产用地管理巩固房地产市场调控成果的紧急通知》进行部署,要求各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清醒认识到,近期房地产和土地市场出现的一些波动和复杂局面,坚持房地产市场调控不放松,密切配合做好各项工作,不断巩固调控成果,坚决防止房价反弹。
  决策层和监管层连续对楼市调控进行部署,一方面再次彰显中央坚决调控楼市的政策信号,是对一些地方不断试探中央调控底线、对楼市调控进行松绑的警告;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当前楼市调控又到了一个非常微妙的关键时期,如果此时不刹住松绑楼市的行为,后果可能不堪设想。
  近期,楼市再次回暖,并出现淡季不淡的怪现象。地王不断出现、一些地方房价逆势飞涨的情况,就是对调控政策的严峻挑战。7月10日,北京海淀万柳一块面积3.9万平方米的土地,以26.3亿元的最高上限价格成交。由于这一项目配建了16400平方米回迁房,该地块楼面地价达到了4.29万元/平方米,刷新了全国住宅单价地王纪录。7月17日,南京国土局在其官网站上连续发布41条土地出让预告,一天出让土地总面积达到230.2万平方米,力度罕见,而今年上半年总推地量才128万平方米。7月20日,在天津的土地拍卖会上,中国海外经过78轮的竞价,以总价29.7亿元获得天津师范大学八里台校区地块,折合楼面价约13026元/平方米,溢价率达32%,成为当地2011年至今的单价最高的地块。最为引人注目是上海火车站北广场以北地块,以47.46亿元价格起拍,如果仅是以起拍价格拍出,就将问鼎当地今年的总价地王。
  而这一切,都与从7月开始,国土资源部关于下半年,各地要密切跟踪市场形势,切实把握好土地出让节奏、时序和价格,防止出现商服和住宅高价地,扰乱市场预期,破坏市场稳定的精神背道而驰。
  必须指出的是,对于房地产市场调控,无论是国土资源部还是住房城乡建设部,甚至是国务院领导都已经三令五申,下发紧急通知也不止一次。久而久之,形成了各地每次都认真学习、领会政策精神,制定出五花八门对策的局面。这也是地产市场调控成果始终不显著、难到位的重要原因之一。因为在地方政府巨大的财政利益面前,缺乏具体执行力度的《通知》就显得苍白无力。因此,没有具体处罚措施,尤其是没有对主管官员惩处的责任追究,就难见对《通知》的执行效果。因此,必须对执行不到位的地方官员实行问责,严格查处。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政令畅通。(.中.华.工.商.时.报)

  地产类上市公司指标龙虎榜
@名称 代码 收盘价 日涨跌 周涨跌 月涨跌 季涨跌 流通股本 每股收益 财务时期 市盈率  
万科A 000002 9.330 1.30% -4.80% 4.62% 9.47% 966182万 0.875元 201112 10.7倍  
世纪星源 000005 2.930 1.03% -1.35% -12.54% -31.06% 91374万 0.012元 201112 234.7倍  
深振业A 000006 4.530 0.22% -0.88% -2.56% -8.32% 126536万 0.338元 201112 13.4倍  
深物业A 000011 6.500 1.56% 0.93% -16.56% -22.89% 14593万 0.432元 201112 15.0倍  
沙河股份 000014 8.520 2.65% -0.70% -4.80% -4.82% 20170万 0.269元 201112 31.6倍  
招商地产 000024 23.590 3.37% -8.57% -5.07% 8.89% 68428万 1.509元 201112 15.6倍  
深深房A 000029 3.620 0.56% 0.84% -8.59% -14.42% 89166万 0.100元 201112 36.2倍  
中粮地产 000031 4.160 0.00% -5.88% -9.96% -9.96% 181372万 0.233元 201112 17.9倍  
宝安地产 000040 4.060 1.25% 1.50% -13.43% -11.74% 46413万 0.298元 201112 13.6倍  
深长城 000042 17.770 1.37% -4.20% -9.80% -14.96% 23939万 1.333元 201112 13.3倍  
中航地产 000043 4.220 1.93% 0.72% -16.10% -25.82% 66695万 0.776元 201112 5.4倍  
泛海建设 000046 4.180 0.48% -3.46% -8.16% -8.35% 454611万 0.057元 201112 73.9倍  
*ST国商 000056 17.230 1.17% 2.80% -1.77% 20.24% 11921万 -0.560元 201112 0.0倍  
金融街 000402 6.850 1.33% -1.44% 2.85% 8.61% 302659万 0.666元 201112 10.3倍  
绿景控股 000502 5.940 0.68% 0.34% -13.28% -19.51% 18332万 0.138元 201112 42.9倍  
ST珠江 000505 3.040 -0.98% 3.75% -6.75% -5.00% 36044万 -0.116元 201112 0.0倍  
银基发展 000511 3.770 -0.26% 1.34% 2.45% 22.80% 115482万 0.029元 201112 132.1倍  
渝开发 000514 4.780 1.49% -2.05% -9.30% -9.98% 76706万 0.195元 201112 24.6倍  
银润投资 000526 8.220 0.74% 3.14% -0.48% -12.65% 9619万 0.046元 201112 177.6倍  
广宇发展 000537 6.360 1.44% -1.40% -17.72% -12.64% 51271万 0.547元 201112 11.6倍  
中天城投 000540 6.560 1.23% -0.61% -14.74% -20.55% 127815万 0.411元 201112 16.0倍  
光华控股 000546 0.000 0.00% 0.00% -4.01% -14.42% 14623万 0.116元 201112 0.0倍  
莱茵置业 000558 4.110 1.99% 3.01% -15.78% -16.63% 62803万 0.098元 201112 42.0倍  
海德股份 000567 6.450 -5.56% -3.87% 2.38% -2.12% 13168万 0.009元 201112 733.3倍  
粤宏远A 000573 3.780 0.80% -3.82% -9.36% -19.32% 62228万 0.091元 201112 41.3倍  
中福实业 000592 4.870 -0.61% -0.20% -8.29% 10.10% 83634万 0.012元 201112 408.9倍  
阳光股份 000608 5.030 1.21% 0.20% 0.00% -0.20% 74991万 0.231元 201112 21.8倍  
亿城股份 000616 3.500 0.86% -2.78% -9.33% -13.57% 119186万 0.304元 201112 11.5倍  
金科股份 000656 10.200 0.20% -7.30% -15.31% -26.34% 21647万 0.923元 201112 11.1倍  
名流置业 000667 2.080 0.48% -0.48% -7.56% -12.97% 255959万 0.065元 201112 32.0倍  
阳光城 000671 8.920 5.56% 4.33% -5.37% 4.35% 53307万 0.583元 201112 15.3倍  
天伦置业 000711 7.650 -1.42% -8.16% -27.49% -13.00% 16089万 0.116元 201112 66.1倍  
中国武夷 000797 4.570 -1.51% 5.79% -7.86% -18.25% 33433万 0.199元 201112 22.9倍  
金宇车城 000803 8.080 0.50% 6.04% 12.69% 3.72% 9026万 0.026元 201112 307.8倍  
铁岭新城 000809 9.800 -0.51% 18.79% -2.68% -20.71% 17183万 1.104元 201112 8.9倍  
渤海物流 000889 6.530 2.67% 12.20% -5.36% -12.67% 33851万 0.207元 201112 31.5倍  
津滨发展 000897 2.900 8.61% 8.61% -1.02% -23.48% 161703万 -0.184元 201112 0.0倍  
大港股份 002077 6.250 0.97% 1.13% -1.11% -11.10% 24398万 0.258元 201112 24.3倍  
广宇集团 002133 4.550 0.66% -4.21% -10.08% -11.90% 43406万 0.482元 201112 9.4倍  
荣盛发展 002146 10.410 5.05% -0.57% -6.55% 0.84% 162497万 0.822元 201112 12.7倍  
合肥城建 002208 6.140 0.99% -0.16% -5.61% -15.47% 31664万 0.503元 201112 12.2倍  
滨江集团 002244 8.490 1.07% -1.51% -10.63% 0.61% 112268万 0.580元 201112 14.6倍  
世联地产 002285 13.600 3.03% -1.59% -12.82% -2.57% 10318万 0.482元 201112 28.2倍  
南国置业 002305 5.290 -0.94% -6.04% -13.28% -11.37% 24290万 0.306元 201112 17.3倍  
中国国贸 600007 10.050 1.82% -1.86% -3.64% -5.95% 100728万 0.193元 201112 52.1倍  
保利地产 600048 11.440 2.14% -7.59% -0.52% 15.92% 713799万 0.915元 201112 12.5倍  
浙江广厦 600052 3.850 2.39% 3.22% -12.70% -28.57% 87178万 0.328元 201112 11.7倍  
南京高科 600064 10.580 1.54% 0.57% -8.19% -11.88% 51621万 0.707元 201112 15.0倍  
海泰发展 600082 4.480 3.23% 6.41% 2.52% -21.44% 62857万 0.127元 201112 35.4倍  
国金证券 600109 12.580 1.45% 3.54% -13.69% -5.94% 100024万 0.232元 201112 54.3倍  
浙江东日 600113 12.000 9.99% 12.99% -8.61% -24.19% 31860万 0.226元 201112 53.0倍  
东湖高新 600133 0.000 0.00% 0.00% -0.96% -15.79% 42661万 0.009元 201206 0.0倍  
中体产业 600158 6.730 0.30% 8.20% -11.33% 9.81% 65749万 0.094元 201112 71.4倍  
大龙地产 600159 3.370 1.20% -0.30% -6.39% -14.68% 83000万 0.334元 201112 10.1倍  
创兴资源 600193 11.360 0.71% -0.79% 4.99% 32.33% 32721万 -0.106元 201112 0.0倍  
长春经开 600215 4.280 1.42% 1.42% -7.16% -11.57% 46503万 0.006元 201112 694.6倍  
华业地产 600240 3.420 1.48% 0.29% -23.46% -28.14% 141900万 0.316元 201112 10.8倍  
万通地产 600246 3.460 0.58% -0.86% -10.13% -10.36% 121680万 0.256元 201112 13.5倍  
成城股份 600247 4.010 0.75% 3.62% -8.66% -15.58% 33644万 0.008元 201112 521.3倍  
广汇能源 600256 13.160 0.00% -7.58% -5.32% -2.64% 205411万 0.279元 201112 47.2倍  
北京城建 600266 13.890 1.39% -1.84% -7.83% -3.27% 88920万 0.962元 201112 14.4倍  
ST昌鱼 600275 0.000 0.00% 0.00% 0.00% 0.97% 50883万 -0.058元 201112 0.0倍  
天房发展 600322 3.490 1.75% 0.00% -6.43% -10.73% 110570万 0.242元 201112 14.4倍  
华发股份 600325 7.720 1.58% -2.53% -12.07% -13.89% 81704万 0.942元 201112 8.2倍  
首开股份 600376 11.690 1.74% -11.10% -10.08% 0.21% 149467万 1.256元 201112 9.3倍  
贤成矿业 600381 3.840 -0.52% -5.65% -26.01% -26.15% 78127万 0.058元 201112 66.4倍  
金地集团 600383 6.040 2.72% -9.31% -11.57% -1.75% 447150万 0.675元 201112 9.0倍  
东华实业 600393 5.890 4.25% 0.51% -5.76% 7.68% 28950万 0.038元 201112 156.7倍  
华丽家族 600503 5.630 -3.60% 21.08% 4.84% -14.95% 109947万 0.525元 201112 10.7倍  
栖霞建设 600533 4.650 4.26% 4.03% 14.22% 25.40% 105000万 0.261元 201112 17.8倍  
*ST兴业 600603 5.210 -0.38% -3.87% -16.37% -44.16% 19464万 -0.030元 201206 0.0倍  
金丰投资 600606 7.070 7.28% 14.40% -4.44% -22.58% 51832万 0.390元 201112 18.1倍  
鼎立股份 600614 13.570 0.22% -3.28% -14.38% 13.08% 44675万 0.095元 201112 142.5倍  
丰华股份 600615 9.210 2.22% 4.42% -10.67% 4.78% 18647万 -0.080元 201112 0.0倍  
嘉宝集团 600622 6.360 0.79% 6.18% 1.27% -9.01% 51430万 0.519元 201112 12.3倍  
ST海鸟 600634 0.000 0.00% 0.00% -36.44% -36.44% 8720万 0.066元 201112 0.0倍  
新黄浦 600638 8.720 0.35% -0.68% -3.96% -16.87% 56116万 0.422元 201112 20.7倍  
浦东金桥 600639 6.770 0.15% -3.01% -5.84% -13.43% 65664万 0.487元 201112 13.9倍  
万业企业 600641 4.330 1.17% 1.88% -8.85% -24.31% 80615万 0.188元 201112 23.1倍  
爱建股份 600643 8.230 2.62% 11.22% -5.62% -11.60% 81784万 0.146元 201112 56.5倍  
外高桥 600648 8.260 -0.96% 4.16% -7.40% -18.54% 81022万 0.353元 201112 23.4倍  
陆家嘴 600663 11.860 -0.34% 3.58% -2.15% -6.65% 135808万 0.527元 201112 22.5倍  
天地源 600665 3.740 0.27% 1.36% -7.20% -7.27% 86412万 0.264元 201112 14.2倍  
中华企业 600675 4.450 1.60% 1.83% -9.18% -11.74% 155588万 0.485元 201112 9.2倍  
珠江实业 600684 6.600 1.54% -0.90% -3.38% -5.30% 31609万 0.702元 201112 9.4倍  
多伦股份 600696 0.000 0.00% -0.14% -18.00% -16.67% 34056万 0.060元 201112 0.0倍  
上海新梅 600732 7.680 3.50% 4.49% 9.40% 0.92% 24799万 0.104元 201112 74.2倍  
苏州高新 600736 5.100 0.20% -2.11% -13.56% -18.99% 105788万 0.244元 201112 20.9倍  
上实发展 600748 5.720 0.53% 0.18% -6.23% -10.79% 108337万 0.420元 201112 13.6倍  
运盛实业 600767 4.170 -0.95% 5.04% -5.44% -23.20% 34091万 0.068元 201112 61.3倍  
京能置业 600791 4.360 0.00% -0.91% -7.63% -15.34% 45231万 0.442元 201112 9.9倍  
世茂股份 600823 10.250 1.69% -0.39% -9.53% -14.08% 117059万 1.011元 201112 10.1倍  
同济科技 600846 4.710 1.07% 5.61% -4.07% -24.83% 62476万 0.182元 201112 25.9倍  
ST中房 600890 3.540 0.28% -2.48% -12.81% -20.09% 57919万 0.080元 201112 44.2倍  
张江高科 600895 8.090 -0.12% 0.25% -4.94% -6.37% 154868万 0.302元 201112 26.8倍  
北辰实业 601588 2.810 0.00% 0.00% -4.16% -4.80% 266000万 0.139元 201112 20.2倍  
@平均值 -- 7.009 1.17% 0.65% -7.41% -9.67% 98886万 0.326元 201113.9583 63.0倍  
@名称 代码 收盘价 日涨跌 周涨跌 月涨跌 季涨跌 流通股本 每股收益 财务时期 市盈率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有用有用 没用没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欢迎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