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机论坛

 找回密码
 欢迎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天机股票网 争做最牛的股票资讯集散地 注册 - 常见问题 - 联系方式

你有好料 就来分享 你可以将手中的好料分享赚取金币。 如何获得金币 - 金币回购计划

天天来访问 天天有收获 高端信息区区几个金币就可查看 立即注册 - QQ快速登陆

查看: 80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操盘日记] 新华社:股市惊心动魄 证监会苦心维稳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9-29 08:54:4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导读:
  盘点前9个月资本市场 全球最熊是这样炼成的
  新华社:九月股市成年内最惊心动魄月 证监会苦心忙维稳
  A股融冰之旅:证监会加大政策力度 全球流动性防水
  证监会首次公开股票发审流程
  盘点前9个月资本市场 “全球最熊”是这样炼成的
  在2012年持续5个月的下跌后,去年排名史上第二大跌幅的A股,今年成为全球最“熊”股市。
  编者按/2012年9月26日14点54分,上证综指瞬间跌破2000点,创下1999.48点的新低,这一天距离上一次A股的千点时代已经过去了3年8个月。在2012年持续5个月的下跌后,去年排名史上第二大跌幅的A股,今年成为全球最“熊”股市。今年以来,尽管证监会致力改革,狂推新政,但针对核心利益环节却仍是雷声大雨点小。回顾前九个月的资本市场,可以看出A股的投资者是如何在经历了漫长的等待和忍耐后,信心被消磨殆尽,股指也伴随信心的崩溃一路溃败。
  1月 郭树清 新政挺蓝筹
  2011年股市狂泻600余点,上证综合指数全年暴跌21.6%,这一跌幅也创出A股20年证券史上第二大年度跌幅。
  2011年10月,新任证监会主席郭树清火线入主证监会。从上任之初的高调行事,到履新百日后抛出数十项组合新政,郭树清成为历任证监会主席中最坚定的“唱多”者。
  推行强制分红、严打股市造假、酝酿退市规则、疏导机构入市、倡导蓝筹理念……经过一连串“郭氏”新政的密集轰炸,政策组合拳却从最初的抓人眼球,变成了让人看不懂的迷踪拳。
  长期以来,重融资、轻分红是资本市场的顽疾之一。在强制分红基础上,监管层还喊出了“蓝筹”价值论的最强音。郭树清牵头,证监会各级主管领导,先在多个场合为蓝筹股打气,鼓励投资者做多蓝筹股。然而,今年一季报开始连续三个季度,蓝筹股整体业绩地雷引爆,石化、汽车、钢铁、建筑、金融,蓝筹股成了业绩滑坡的重灾区,也是拖动两市大盘下跌最大砸盘动能。
  令人遗憾的是,组合新政看似雷厉风行,却对IPO发行机制并没有实质性触动。
  2月国际版 高挂免战牌
  在监管层眼中,建设上海国际板是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必要一步;在投资者看来,国际板却如同洪水猛兽。2月,上海市金融办主任方星海在上海市政府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国际板未来肯定会推出,但需等待条件成熟。”
  在《“十二五”时期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规划》中提到,“到2015年上海将建成人民币创新、交易、定价、清算中心”,分析人士据此认为,国际板建设的大致时间表已经出炉。

  证监会主席郭树清上任以来,新政唯独在国际板问题上,态度异常谨慎。有细心的投资者统计郭树清公开言论后发现,郭树清关于国际板的阐述极为少见。
  今年两会上,对于“国际板”何时推出,郭树清则表态,“现在还不是最佳时机,何时推出现在没有时间表。”
  国际板是悬在二级市场上空最锋利的一把利剑。国际板首批股票最大可能是香港国企股的回归,天量融资缺口将进一步造成内地股市失血。
  3月养老金 犹抱琵琶
  今年一季度,股市短暂回暖,其原因是养老金、企业年金入市的消息甚嚣尘上。
  万亿养老金开闸,住房公积金入市的消息吊足了市场的胃口。今年1月,股市在创出2132点所谓“钻石底”后,出现一波强劲反弹,养老金入市消息则成为市场上涨的最大驱动力。
  1月中旬,南方某媒体放出确切消息,某省已获准将1000亿元基本养老基金转交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运营。时间仅仅过去两周,国家人保部新闻发言人出面澄清“养老金暂无入市计划”。广东省方面同时透露,“养老金的管理办法、保值增值计划,其事、权都须经过上级主管部门和国务院的最终认定方可进行。”
  3月20日,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发布消息称,“受广东省政府委托,投资运营广东省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结存资金1000亿元。双方已经签订委托投资协议,资金将分批到位,委托投资期限暂定两年。”
  按照业内的判断,社保基金的受托资产绝大部分都会用于购买国债等固定收益产品,能够流入股市的资金不超过20%。
  尽管社保基金入市消息最终得到确认,但与此前预期“进入二级市场抄底”的传闻大相径庭。投资者预期落空,开始大量抛售股票,3月最后一个交易周,更是大幅下跌3.69%,并且创出年内第二大单周跌幅。
  郭树清主席上任之初,就在公开媒体多次呼吁养老金、社保基金等长期机构资金入市。全国社保基金理事长戴相龙则做出呼应,“养老金投资股票的配比应低于社会保障基金40%的入市比例。”

  然而时间过去近半年。养老金却依然犹抱琵琶半遮面,入市难有实质动作。
  4月IPO制度 碎步改良
  中国证券史上,历任证监会主席都肩负不同的使命。
  周道炯上任即着手解决清理国债交易市场;周小川偏重监管力邀铁娘子“史美伦”重置监管体系;尚福林经过近两个月的考察、调研最终动刀解决股权分置改革。一致的判断是,郭树清团队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向“新股发行机制改革”的盲区发起挑战。
  4月1日下午,证监会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新一轮新股发行制度改革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时间仅仅过去不到1个月,4月28日,证监会官网就正式挂出了《关于进一步深化新股发行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的最终稿。
  《指导意见》从多个角度对新股发行体系进行规范:规定高市盈率发行公司大幅超募将重审;强调IPO公司中介机构不良行为纳入监管;同时,严防利润操纵、业绩造假等违规行为。
  对于这份闪电出炉的《指导意见》,业内褒贬不一。大部分人士肯定了监管层动刀新股发行的积极态度,但同时也强调《指导意见》对发行核心环节——“审批制度”并没有丝毫触动,《指导意见》更像一份“改良”意见,而非制度性改革。
  在支持者看来,新股发行审批制度有利于维护短期市场稳定。特别是在弱势环境中,监管层有计划地调节新股发行节奏,可以舒缓投资者情绪。
  历史上,新股发行曾经7次出现暂停,短期内均对市场出现一定刺激作用,但长期来看,停发对扭转市场格局没有实质性帮助。
  然而,新股发行审批制的弊端却是异常明显。审批制让IPO新股成为市场的稀缺资源,引发的舞弊和黑幕成为股市最大毒瘤。
  5月大小非 砸盘套现
  一季度股市的短暂春天也成了产业资本出逃的直接跳板。
  德邦证券的统计显示,今年5月初开始在2400点以上,大小非借助股市反弹逢高集体出逃。
  目前,产业资本占到股市流通市值的比重,已经从2005年的5%提高到50%,产业资本的一举一动都对二级市场产生重大影响。去年四季度,受到宏观经济走软的影响,实体经济资金匮乏,大量产业资本选择从二级市场直接套现资金,最终让股市走向冰冻状态。今年4月开始,产业资本减持的力度逐步提升,到了5月份减持达到年内最高峰值。
  
 中小板、创业板股票则成为大小非减持的重灾区。今年是创业板设立第三年,随着大量原始股陆续进入解禁期,特别是大股东减持行为一旦发生,股市面临巨大抛空压力。
  产业资本兑现的通道有两条:首先,是直接在二级市场抛出股票,交易完成同时进行公告;另外,更多的大小非则选择通过大宗交易进行折价快速套现。
  通常,小非股东都是上市公司的战略持有者,特别是一些在IPO前夕实施突击入股的股东,都会在解禁后选择直接套现。
  追本溯源,新股发行审核制,使IPO新股估值严重偏高,同时给突击入股的资金提供了巨大的套利机会。虽然监管层对新股发行制度实施一定改良,一定程度上压缩了原始股股东的套利空间,但如果市场环境回暖,IPO发行市盈率上行没有悬念。
  6月私募债 渐成鸡肋
  上任伊始,郭树清就把债券市场建设视为工作重点。
  统计显示,2011年共有282家企业在A股市场首发上市,220家企业实施股权再融资,全年股票融资5073亿元。同期,上市公司债券融资1707.4亿元。相对于股票直接融资,债券市场的融资功能明显偏弱。
  郭树清公开表态,“大力推进债券市场改革。”由于历史原因,债券市场长期处于割裂状态。银监会主导银行间债券市场,发改委统辖非上市公司债券,证监会管理上市公司债券,债券市场多龙治水,异常混乱。市场热盼,郭树清新政能够推动债市走向统一。但郭主席上任近一年以来,除了推动“私募债”登陆中国,对债券市场鲜有实质动作。
  经过近半年的酝酿,今年6月首批24只中小企业私募发行完毕。统计显示,目前国内私募债发行总额37.83亿元,平均发行期限2.25年,票面利率9.08%。
  按照国际通行模式,依照不同的风险控制原则,私募债收益波动极大,最高年化收益可以达到20%甚至更高。国内私募债整体收益水平偏低,缺乏对机构投资者足够的吸引,按照首批私募债发行规模,单只券种募资额不足1亿元。
  虽然首批私募债得到市场的足够关注,但随后却遭遇无人喝彩的尴尬。七八月中间私募债发行速率却大大低于市场预期,两个月仅仅发行了8只债券,平均收益率也降低至不足9%。
  

  对于企业来说,发债融资成本远高于银行贷款,发行私募债需要付出一定的路演成本。发行私募债的融资成本,较发行信托产品等方式并没有明显优势。对于债券的持有人来说,私募债虽然风险较低,但收益同样较低,单只产品发行规模过低,私募债如同鸡肋难以调动机构胃口。
  7月退市制度 强拆B股
  突如其来的退市风暴,让脆弱的市场雪上加霜。7月受到退市新政影响,B股板块、ST板块、创业板股票接连雪崩,被称为钻石底的2132点终告失守。
  6月29日,上海、深圳两大交易所相继发布《关于完善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退市制度的方案》、《关于改进和完善深圳证券交易所主板、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退市制度的方案》(以下简称《退市方案》)。
  新版《退市方案》指出:净资产指标的退市期间由原定2年改为3年;同时增加因追溯重述导致净资产为负、营业收入低于1000万元将实施退市;特别规定,股价连续20个交易日低于面值等实施强制退市。
  市场普遍认为新版《退市方案》有助于净化市场环境,但《退市方案》却将适用范围扩大至B股板块,遭到了市场的一致诟病。
  退市新规一经出炉就在市场引起轩然大波。创业板股票全面暴跌,ST股更出现了单日“百股”跌停的惨烈状况。
  B股板块更成为重灾区,质地尚可的小家电生产企业闽灿坤B(200512.SZ)因为股价长期低于面值,成为所谓“退市第一股”。7月23日起,闽灿坤B股价连续8个交易日跌停,之后被迫实施紧急停牌,目前价格仅为0.45港币,场内投资损失惨重。
  面对政策突然转向引发的B股大暴跌,市场人士疾呼对B股股票应区别对待。
  8月4日,深交所做出回应,“鼓励纯B股公司通过大股东增持、公司回购及缩股等方式,维持上市地位。”
  8月转融通 沽空潮涌
  融资融券历时两年磨合,升级版“转融通”终于出炉。
  8月19日下午,证监会发布《转融通业务监督管理试行办法》,并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在市场热盼“转融通”为股市输血的同时,A股却演化成了一股强劲的“沽空”风暴。
  

  通俗地讲,融资融券是券商将自有资金、股票,借给投资者进行买卖;转融通则是以证券金融公司为中介机构,将保险公司、基金公司的资金、股票借出供应投资者买卖。
  根据相关测算,证券金融公司是转融通的业务主体。假设证券金融公司净资产达到120亿元,在发行次级债补充流动资本的前提下,最大可供融资融券余额接近1000亿元。但实际借出金额上,借出资金规模可能仅仅为60亿元。
  60亿元增量资金究竟能在市场掀起多大浪花?在转融通实施节奏上,考虑到市场的承受力,监管层决定先实施融资,之后再择机实施融券。转融通双向交易中,融券虽然尚未正式登场,就引起了市场的极度恐慌。
  整个8月蓝筹股股票群接连跳水,张裕、苏宁电器民生银行等品种频繁出现在融资卖空榜单中,部分投机性资金甚至通过主动打压股票,沽空获利。
  目前A股市场沽空获利的方式仅有两种:首先就是通过股指期货直接沽空指数;另外就是融券卖空股票。随着二季度经济形势的迅速恶化,进出口等多项指标创出新低,投资者避险情绪显著提升。
  同时,整个8月黑天鹅事件接连爆发,张裕遭遇污染门、古井贡受累勾兑门,股价重挫。做空在A股市场还是个新鲜事物,缺乏足够的政策监管,做空个股更可能因为投机性资金的恶意操作而扰乱市场。
  9月维稳 2000点保卫战
  在外盘股市的强劲走高带动下,9月第一个交易周,股市走出罕见的“红色星期五”。上证综合指数一度暴涨近百点,市场揣测十八大之前股市将走出维稳行情。
  然而,股市喷发仅仅8个小时即告终结,9月11日起股市一路下挫,26日2000点整数关终告失守。1999.48点成为当天的最低点位。
  回顾前9个月的行情,超级蓝筹股成为砸盘的最大推手。工商银行下跌9.83%、一汽轿车(000800.SZ)跌28%、武钢股份(600005.SH)跌17%、苏宁电器(002024.SH)跌26%,五朵金花除房地产因为楼市回暖表现略强外,其余全部凋零。
  统计显示,截至9月底,今年上证综指下跌约8.7%,同期汽车制造指数下跌13%、石化行业指数下跌9.7%、银行指数更是暴跌17%,投资者如果“响应号召”买入蓝筹股,深度被套是大概率事件。 

  证监会首次公开股票发审流程
  【深圳商报讯】据证监会网站消息,证监会发行监管部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审核工作流程。
  按照依法行政、公开透明、集体决策、分工制衡的要求,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简称首发)的审核工作流程分为材料受理及分发、见面会、问核、反馈会、预先披露、初审会、发审会、封卷、会后事项、核准发行等主要环节,分别由不同处室负责,相互配合、相互制约。对每一个发行人的审核决定均通过会议以集体讨论的方式提出意见,避免个人决断。
  发行审核过程中,证监会将征求发行人注册地省级人民政府是否同意其发行股票的意见,并就发行人募集资金投资项目是否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投资管理规定征求国家发改委的意见。特殊行业的企业还根据具体情况征求相关主管部门的意见。在国家发改委和相关主管部门未回复意见前,不安排相关发行人的预先披露和初审会。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支持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改进发行审核工作服务水平,首发审核工作整体按西部企业优先,均衡安排沪、深交易所拟上市企业审核进度的原则实施。
  发行审核过程中的终止审查、中止审查分别按照《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行政许可实施程序规定》第20条、第22条的规定执行。审核过程中收到举报材料的,将按照《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行政许可实施程序规定》第19条的规定予以处理。发行审核过程中遇到现行规则没有明确规定的新情况、新问题,发行监管部将召开专题会议进行研究,并根据内部工作程序提出处理意见和建议。 (深圳商报)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有用有用 没用没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欢迎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