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务院公布粤闽津自贸区总体方案
4月20日,国务院印发了广东、天津、福建自由贸易区的总体方案,以及进一步深化上海自贸区改革开放方案。从四地总体方案来看,四大自贸区将分工协作,统一适用同一份负面清单,并提出促进贸易转型升级、实现投资开放便利、加快金融开放创新、深化区域经济合作等改革方向。
"四地自贸区改革试验紧扣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主题。"中国银行(601988)总行贸易金融部总经理程军指出,广东自贸区为现代服务业开放发展谋划新路径,天津自贸区为中国制造业升级版搭建新平台,福建自贸区为区域经济合作发展探索新路径,上海自贸区为抢占国际金融经济话语权开辟新渠道。
●证券法修订动大手术增122条改185条删22条
证券法修订草案20日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一审。据《证券日报》记者了解,修订草案首次从法律层面明确了股票发行注册的申请条件和注册程序,确立了股票发行注册的法律制度。
受全国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委托,财经委副主任委员吴晓灵4月20日在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上,作证券法修订草案的说明。
"证券法的制定和实施,对于规范证券发行和交易行为,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维护市场经济秩序,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吴晓灵表示。
●沪市昨日成交1.1476万亿元创全球单一交易所成交最高值
A股沪深两市昨日放天量成交。上交所提供给《证券日报》的数据显示,根据上交所FAST行情显示,昨日沪市竞价阶段成交金额为11476.01亿元。这一数据创全球单一交易所有史以来成交的最高值。
昨日14:30,沪市成交突破万亿元大关后,成交数据停留在1万亿元不再继续更新。对于这一问题,上交所昨日在第一时间予以说明。
●两融余额逼近券商财务理论上限春节以来首现0.7%降幅
“亢奋”的两融余额增量终于有所降温。4月16日沪深两市融资融券余额达到17461.93亿元的历史峰值后,4月17日,两市融资融券的余额开始掉头向下,降为17340.23亿元,自今年春节以来,首次出现了0.7%的降幅。
“两融余额首次出现下跌,一方面是大盘快速上涨累积了大量的获利盘,可能有一些融资客获利了结;另一方面,两融余额已达1.7万亿元规模,接近券商可以融资的理论财务上限,再增加是比较困难的,券商也没有更多钱可以融出来了。”南方基金首席策略分析师杨德龙昨日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稳增长措施持续发力一季度金融业税收增长33.4%
4月20日,国家税务总局通报,今年一季度,全国税务部门组织税收收入27121亿元(已扣减出口退税),比上年同期增长3.4%。其中,中央级税收收入增长4%。税务总局表示,一季度税收收入增速放缓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经济增速放缓,二是减税规模扩大。
从行业结构看,得益于"营改增"等政策效应的不断显现,服务业税收普遍增长较快,除金融业税收增长33.4%外,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税收增长22.7%,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税收增长14.1%,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税收增长10.4%。工业税收中高新技术和装备工业税收呈现亮点,如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税收增长10.7%。
●QDII仓位大幅提升偏爱信息技术金融
随着QDII基金2015年一季报披露,其在今年一季度的布局思路浮出水面。据证券时报记者统计,纳入统计的33只权益类QDII基金,一季度平均仓位高达90.54%,较去年底上升6.95个百分点,金融和信息科技板块受到QDII基金经理青睐。
在33只QDII基金中,有21只仓位超过九成,主要是指数型产品;有14只仓位较去年底上升。
港股和美股依然是QDII基金投资布局的主要地区。截至一季度末,QDII基金投资这两大市场的比重平均分别达31.5%和40.3%。
具体到板块和重仓股,QDII基金经理普遍对信息技术、金融和医疗保健等板块进行了重点布局。目前已经披露的季报显示,以金融为第一大重仓板块的QDII达到13只,另有8只基金头号重仓信息技术,还有基金重仓了非必要消费品、保健、材料等。
●22连增后融资余额突现回落
连续上涨的行情让投资者风险之弦也不断绷紧,这不,沪深两市融资余额连续22个交易日创新高后,突然出现高达百亿元的缩水。
沪深交易所两融最新统计数据显示,4月17日当日的两市融资余额为17251.38亿元,结束了之前22个交易日连续增长,单日下降123亿元。
此外,上周沪深两市合计净流入约840亿元,较前周的净流入980亿元有所减少,亦是过去5周以来首次环比减少。
●监管层"收伞"降杠杆民间配资惧风险缩比例
上周五,证监会再次强调,不得以任何形式开展场外股票配资、伞形信托等。证券时报记者获悉,近日证券营业部普遍建议客户不再加杠杆,而民间配资公司也主动跟进,控制风险,将原来1:5的配资比例降至1:4或1:3。
据了解,目前大部分券商两融额度仍然紧张,而通过伞形信托或民间渠道做股票配资的需求仍然旺盛。
●大宗交易金额4月份有望创新高机构抢筹京东方A等4只个股
据《证券日报》市场研究中心统计显示,截至4月20日,沪深两市共有282只个股发生大宗交易863次,累计成交量为53.15亿股,累计成交金额为578.98亿元,日均成交量为4.09亿股、日均成交金额为44.54亿元,环比增长分别为39.66%和12.85%。而伴随着市场交投的活跃,4月份以来大宗交易成交金额刷新今年3月份868.40亿元峰值、去年12月份创出的749.64亿元峰值概率较高,这表明市场中投资资金的热情度仍相对高涨。
具体来看,在上述282只个股中,其中4月份以来大宗交易笔数在10笔以上的个股有8只,分别为:南钢股份(600282)(21笔)、东阳光科(600673)(12笔)、常宝股份(002478)(12笔)、海澜之家(600398)(12笔)、京运通(601908)(11笔)、北京银行(601169)(11笔)、华泽钴镍(000693)(10笔)、酒钢宏兴(600307)(10笔),在大量资金的热捧下,投资者可积极关注上述个股未来市场表现,其中,南钢股份(600282)近期表现突出,月内累计涨幅已达21%,对于该股,齐鲁证券表示,3月份公司投资设立节能环保投资控股公司,将实现公司"钢铁加节能环保"转型升级。同时,公司大股东南京钢联将从各个方面积极支持南钢股份(600282)由传统制造业向现代服务业转型发展,实现钢铁主业向价值链的上游提升、向下游产业链高端制造业延伸,转型有利于公司股价进一步上行。
●沪股通席位买入南北车
伴随着沪综指的震荡回调,沪股通昨日再现净卖出格局,港股通净买入额也较此前有所下降。据Wind资讯统计,昨日沪股通遭遇10.23亿元的净卖出,当日约为140.23亿元,额度余额占比为107.87%。与此同时,港股通昨日获得了3.49亿元的净买入额,当日余额为101.51亿元,额度余额占比为96.68%。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沪港通整体净卖出,但盘后公开交易信息显示,中国南车(601766)和中国北车(601299)的龙虎榜单中沪股通席位现身。昨日买入中国北车(601299)金额前五的席位中,有一家沪股通专用席位和一家机构专用席位,分别买入4.08亿元和3.64亿元。昨日买入中国南车(601766)金额前五的席位中也有一家沪股通专用席位和一家机构专用席位,分别买入6.66亿元和3.93亿元。
●新三板交投连续降温
此前行情火热的新三板近期出现连续降温,昨日三板做市指数下跌3.76%,报收于2165.80点。三板成指下跌2.50%,报收于1895.72点,指数的市场表现出现降温。昨日新三板有456只股票出现成交,18只股票的成交额突破1000万元,个股的活跃度也出现下降。
据Wind资讯统计,今日正常交易的新三板股票达到456只,其中174只股票的成交额突破百万元,18只股票成交额突破千万元。九鼎投资的成交额最大,达到1.46亿元。紧随其后的联讯证券的成交额为7307.70万元。排在第三位的中海阳的成交额为6066.98万元。与之相比,鑫秋农业、中林股份和速原中天的成交额较低,分别为0.68万元、0.61万元和0.48万元。
●深交所将主板信披备忘录缩至19件
日前,深交所完成深市主板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业务备忘录修订工作,已在主板上市公司业务专区正式发布。原适用的40件备忘录被简化整合为19件。
据深交所有关负责人介绍,经梳理整合,深市主板上市公司原适用的33件信息披露业务备忘录、7件新会计准则备忘录中,12件备忘录已纳入2015年3月20日施行的《主板上市公司规范运作指引(2015年修订)》,剩余28件备忘录整合形成主板信息披露业务备忘录7件。
●88只个股荣登龙虎榜机械设备等五行业受宠
进入4月份以来,大盘强势上攻,总体走势欲调难下。不过,昨日受到降准影响,大盘整体呈现剧烈震荡行情,但成交量则迎来了顶峰,沪指成交额突破1万亿元,深证成指也突破5000亿元,两市量能突破1.8万亿元,创出A股市场的最高纪录。根据昨日沪深交易所交易公开信息显示,共有88只A股荣登龙虎榜,累计营业部买入额达312.52亿元。
据《证券日报》市场研究中心统计显示,昨日近半数现身龙虎榜的个股主要集中于机械设备、化工、医药生物、电气设备和房地产等五大行业。其中,机械设备有15只个股荣登龙虎榜,分别为沈阳机床(000410)、大连重工(002204)、天广消防(002509)、金轮股份(002722)、埃斯顿(002747)、坚瑞消防(300116)、松德股份(300173)、南通锻压(300280)、金明精机(300281)、苏试试验(300416)、新日恒力(600165)、中国一重(601106)、中国北车(601299)、中国南车(601766)、兰石重装(603169)。
●46家公司一季度净利有望超去年全年
截至4月20日收盘,Wind数据显示,两市共1127家公司公布了一季度业绩预告,超过5成企业业绩预喜(包括续盈)。以净利润增幅中值计算,46家公司今年一季度净利超过去年全年,并购、出售金融资产以及行业基本面改善成为增长的主要原因。
●2015年循环经济推进计划出炉
"互联网+"浪潮正在激发各行业发展潜力。4月20日,《证券日报》记者获悉,由国家发改委制定的《2015年循环经济推进计划》(以下简称《计划》)也将借力互联网,该《计划》明确提出"推动和引导回收模式创新,探索'互联网+回收'的模式及路径,积极支持智能回收、自动回收机等新型回收方式发展。"
据《证券日报》记者了解,"互联网+回收"模式探索将由商务部与国家发改委共同推进。《计划》明确鼓励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物联网、信息管理公共平台等现代信息手段,开展信息采集、数据分析、流向监测,优化网点布局,实现线上回收线下物流的融合,搭建科学高效的逆向物流体系,推动企业自动化、精细化分拣技术装备升级。
●四大自贸区实行统一负面清单特别管理措施缩减至122项
4月20日,国新办举行自由贸易试验区有关情况新闻发布会。商务部部长王受文表示,为进一步扩大开放,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统一适用于四个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外商投资负面清单。
王受文在介绍相关情况时表示,党中央国务院决定要进一步扩展上海自贸试验区的范围,并且在广东、天津、福建再新设3个自贸试验区,相关方案已经获党中央、国务院的批准,国务院已经印发。
●自贸区券商外资比例不超过49%
国务院办公厅昨日发布了《自由贸易试验区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以下简称《自贸试验区负面清单》)和《自由贸易试验区外商投资国家安全审查试行办法》。《自贸试验区负面清单》依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1)划分为15个门类、50个条目、122项特别管理措施。其中特别管理措施包括具体行业措施和适用于所有行业的水平措施。
《自贸试验区负面清单》明确,证券公司属于限制类,外资比例不超过49%。单个境外投资者持有(包括直接持有和间接控制)上市内资证券公司股份的比例不超过20%;全部境外投资者持有(包括直接持有和间接控制)上市内资证券公司股份的比例不超过25%。
●一季度我国实际使用外资同比增长11.3%
国家发改委4月20日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第一季度,全国设立外商投资企业5861家,同比增长22.4%;实际使用外资金额348.8亿美元,同比增长11.3%(未含银行、证券、保险领域数据,下同)。3月份,外商投资新设立企业2030家,同比增长0.4%;实际使用外资金额124亿美元,同比增长2.2%。
统计显示,第一季度主要国家/地区对华投资情况总体保持稳定,实际投入外资金额排名前十位的国家/地区为中国香港、韩国、中国台湾、新加坡、日本、美国、德国、英国、法国、沙特阿拉伯,合计投入332.9亿美元,占全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的95.4%,同比增长12.8%。
●货币政策仍有空间存贷比考核指标有望取消
据悉,瑞银证券中国区首席经济学家汪涛上周出席了国务院举行的经济形势专家和企业负责人座谈会。她认为,下一步政策方面会加大宽松力度,可能会在银行贷款额度、存贷比方面有所放松。对此,昨日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的专家均表示认同。他们认为,未来有望取消存贷比考核标准,而且取消后风险完全可控。
兴业银行(601166)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昨日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刚公布的一季度经济数据显示,我国经济下行压力较大,从宏观经济调控的角度出发,未来将更多的转向稳增长,而货币政策也需要从过去的从紧转向适度宽松。换句话说,过去紧缩时代的政策需要进行调整或取消。这其中首当其冲的就是取消存贷比考核指标。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