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先股试点管理办法》正式发布了,赢得市场上叫好声一片.不少人认为优先股将激活蓝筹股,激活市场,是股市的一大利好。当然也有不看好优先股的声音,但这种声音终究低微。 应该说,《优先股试点管理办法》确实有其很大的亮点,那就是明确规定“上市公司不得发行可转换为普通股的优先股”。如此一来,“优先股将沦为新的大小非”的市场忧虑消除了,就此而论,《优先股试点管理办法》的出台确实是一个重大利好。 但优先股能否激活蓝筹股,激活市场,结局未必如某些人想像的那么乐观。不排除《优先股试点管理办法》的出台对蓝筹股有短线的刺激作用,这一点上周五的股市行情走势已经给出了答案。但从中长线来说,优先股很难成为蓝筹股的救世主,不排除蓝筹股在短线活跃一番之后,中长线又归于平淡。 其实,从《优先股试点管理办法》的定位来看,优先股主要还是定位成了上市公司再融资工具。虽然投资者与一些业内人士曾对优先股寄予厚望,希望能够在IPO环节引入优先股制度,让优先股能成为改善IPO公司股权结构的利器,把IPO公司控股股东过多的持股转化为优先股,但遗憾的是,市场的这个美好愿望并没有成为现实。优先股最终还是以再融资工具的面目出现。 当然,《优先股试点管理办法》规定“上市公司不得发行可转换为普通股的优先股”这是值得肯定的,它避免了作为再融资工具的优先股对股市可能进行的更大伤害。但这终究不改变优先股作为再融资工具的本质。换一句话来说,优先股对股市来说是一种“抽血”,而不是“输血”。既然是一种“抽血”——哪怕是部分“抽血”,因此,作为再融资工具的优先股,就不应称为是市场的利好,最多也只能说是少数个股的利好。 而且就再融资工具来说,优先股其实也只是一个备胎,只是普通股的备胎而已。毕竟对于上市公司来说,进行普通股再融资,其成本是最低廉的。上市公司不仅无需返本,而且股息也是爱给不给。因此,如果可以选择的话,上市公司的第一选择永远都会是普通股再融资。 优先股之所以是再融资工具中的备胎,对于上市公司来说,其劣势是很明显的。不仅其融资成本很高,在目前一些企业债的利率高达8%甚至9%的情况下——如09怀化债的利率为8.1%,08新湖债利率为9%,优先股发行的成本之高将是有目共睹的。而且优先股最终还要由上市公司赎回,这对上市公司来说将是更大的压力。因此,如果不是确实因为资金紧张,上市公司显然不会采取优先股来再融资,这只是一个很无奈的选择。 而作出这种选择的公司,实际上是被目前市场所冷落的公司。目前《优先股试点管理办法》规定的优先股公开发行的试点是上证50成份股公司,这些公司从流通盘来说,都是大盘股;从行业来说,基本上都是一些传统产业,如银行、电力、交运、建筑、煤炭等。在经济结构调整的大背景下,这些行业基本上都不是产业政策所扶持的行业。并不是当前社会投资的热点,因此也很难引发投资者的投资热情。 所以即便这些企业选择优先股来进行再融资,也未必能引发投资者对这类公司股票的炒作热情。而且如果这些企业真的通过优先股实现了再融资的话,从资源配置的角度来讲,不排除这其中的部分再融资是一种社会资源的浪费,比如,煤炭行业上市公司的再融资。 并且从普通股股东的角度来看,优先股较高的股息率支付,甚至有可能损害到普通股股东的利益。 因此,寄希望于优先股来激活蓝筹股是不现实的。蓝筹股能否激活,主要取决于行业政策与行业发展,要取决于股市的资金面情况。仅仅只是一个再融资备胎的优先股,显然载不动蓝筹股行情的发展。( 文/新浪财经专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