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机论坛

 找回密码
 欢迎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天机股票网 争做最牛的股票资讯集散地 注册 - 常见问题 - 联系方式

你有好料 就来分享 你可以将手中的好料分享赚取金币。 如何获得金币 - 金币回购计划

天天来访问 天天有收获 高端信息区区几个金币就可查看 立即注册 - QQ快速登陆

查看: 94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操盘日记] 淘汰落后产能首炮:19家上市公司上榜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7-26 10:03:5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导读:
  淘汰落后产能首炮:19家上市公司上榜
  工信部公布淘汰落后产能名单 十九家公司上榜
  今年水泥至少将淘汰9297万吨落后产能
  决策层打淘汰落后产能组合拳 需市场来做减法
  消息称决策层要继续发展铁路 以便消化落后产能
  消化过剩产能应由市场化手段主导
  产能过剩严重程度与核心问题在哪里
  中部经济总体减速 部分支柱产业微调整
  加速转型 中国经济有望2015年全面复苏
  落后产能受限 农药稀土价格上涨
  淘汰落后产能首炮:19家上市公司上榜
  工信部25日公布了今年首批工业行业淘汰落后产能企业名单,包括19个行业,其中水泥、纸业等行业涉及公司较多,分别为140家与274家。19家上市公司在列。
  工信部要求,力争在2013年9月底前关停这些落后产能,确保在2013年年底前彻底拆除淘汰,不得向其他地区转移。
  此次首批涉及落后产能淘汰的企业中,涉及的上市公司约19家。其中,*ST株冶淘汰铅(含再生铅)冶炼产能10万吨;莲花味精淘汰味精产能8万吨;骆驼股份旗下子公司湖北骆驼特种电源有限公司淘汰铅蓄电池10万千伏安时组装产能;新乡化纤淘汰化纤产能2万吨;浪莎股份旗下浙江浪莎针织有限公司淘汰印染产能1750万米。
  焦炭行业有3家上市公司:煤气化第二焦化厂,淘汰焦炭产能100万吨;包钢股份焦化厂,淘汰焦炭产能172万吨;山东钢铁,淘汰焦炭产能55万吨。
  在造纸上市公司中,晨鸣纸业成为落后产能淘汰大户:晨鸣纸业本部淘汰产能4.62万吨(制浆能力)外,其旗下的武汉晨鸣淘汰产能22万吨、富裕晨鸣纸业淘汰产能1.8万吨。石岘纸业淘汰产能13万吨(制浆能力);福建南纸淘汰造纸产能3万吨;南宁糖业制糖造纸厂淘汰产能3.5万吨。
  水泥行业,金隅股份旗下的承德金隅和邯郸金隅太行水泥将分别淘汰产能10万吨和10万吨。天山水泥淘汰产能45万吨;冀东水泥旗下公司张家口冀东水泥淘汰产能80万吨。*ST宝硕旗下的保定宝硕淘汰产能达22万吨。(.上.证)

  工信部公布淘汰落后产能名单 十九家公司上榜
  工信部昨日公布了今年首批工业行业淘汰落后产能企业名单,产能淘汰名单共包括19个工业行业,其中水泥、纸业等行业涉及公司较多,分别为140家与274家。细察目录可发现,有19家上市公司在列。按照工信部的要求,力争在2013年9月底前关停列入公告名单内企业的落后产能,确保在2013年年底前彻底拆除淘汰,不得向其他地区转移。
  对比2012年工信部对19个工业行业落后产能的要求,在时间进程上没有变化,只是对“产能转移”问题,在表述上略有差别,2012年的表述是:“不得向其他地区和周边国家转移。”
  这19个工业行业包括炼铁、炼钢、焦炭、铁合金、电石、电解铝、铜(含再生铜)冶炼、铅(含再生铅)冶炼、锌(含再生锌)冶炼、水泥(熟料及磨机)、平板玻璃、造纸、酒精、味精、柠檬酸、制革、印染、化纤、铅蓄电池(极板及组装)等。其中,2013年造纸产能计划淘汰634.86万吨;铜产能计划总共淘汰65.44万吨;铝产能计划淘汰26万吨;炼铁产能淘汰277万吨;铅(含再生铅)冶炼产能淘汰80.7万吨;炼钢产能淘汰697.9万吨;锌产能淘汰14.55万吨;焦炭产能淘汰1630.3万吨;化纤产能淘汰14.42万吨;味精产能淘汰22万吨;平板玻璃产能淘汰1680万吨。
  名单显示,此次首批涉及落后产能淘汰的企业中,涉及的上市公司约19家。其中,*ST株冶淘汰铅(含再生铅)冶炼产能10万吨;莲花味精淘汰味精产能8万吨;骆驼股份旗下子公司湖北骆驼特种电源有限公司淘汰铅蓄电池10万千伏安时组装产能;新乡化纤淘汰化纤产能2万吨;浪莎股份旗下浙江浪莎针织有限公司淘汰印染产能1750万米。
  在2013年焦炭淘汰落后产能企业名单中,有4家上市公司:煤气化第二焦化厂,淘汰焦炭产能100万吨;包钢股份焦化厂,淘汰焦炭产能172万吨;山东钢铁,淘汰焦炭产能55万吨;太化股份淘汰焦炭产能90万吨。
  在造纸上市公司中,晨鸣纸业成为落后产能淘汰大户:晨鸣纸业本部淘汰产能4.62万吨(制浆能力)外,其旗下的武汉晨鸣淘汰产能22万吨;公司2008年收购组建的富裕晨鸣纸业此次也淘汰产能1.8万吨,总计淘汰产能28.42万吨。此外,石岘纸业淘汰产能13万吨(制浆能力);福建南纸淘汰造纸产能3万吨;华泰股份淘汰产能总计15.19万吨;银鸽投资的舞阳银鸽纸产有限责任公司淘汰产能9.4万吨;南宁糖业制糖造纸厂淘汰产能3.5万吨。
  水泥行业淘汰名单共涉及140家,福建与河北占了半壁江山,合计有78家。其中,金隅股份旗下的承德金隅和邯郸金隅太行水泥继去年分别淘汰产能17万吨和140万吨后,今年又将分别淘汰产能10万吨和10万吨。另外,天山股份淘汰产能45万吨;冀东水泥旗下公司张家口冀东水泥有限责任公司淘汰产能80万吨。令人惊讶的是,根据*ST宝硕2005年发布的相关公告,公司与控股子公司保定宝硕新型建筑材料有限公司共同投资组建的保定宝硕水泥有限公司,年设计生产规模25万吨,但此次工信部公布的情况显示,保定宝硕总淘汰产能达22万吨。
  上证报记者看到,像平板玻璃、锌等一些行业中,未出现上市公司的身影,因此,对这些行业的上市公司来说,理论上应面临发展机遇。(.上.证)

  今年水泥至少将淘汰9297万吨落后产能
  水泥行业今年有望至少淘汰9297.4万吨落后产能,相对于此前工信部拟定的7345万吨的目标任务,将超额完成26.6%。
  今日,工信部将今年第一批19个工业行业淘汰落后产能的企业名单予以正式公告,并要求有关方面要采取有效措施,力争在2013年9月底前关停列入公告名单内企业的落后产能,确保在2013年年底前彻底拆除淘汰,不得向其他地区转移,并做好对淘汰落后产能企业的现场检查验收和发布任务完成公告工作。
  根据记者对工信部此次发布的第一批企业具体淘汰数额的统计,此次需淘汰的水泥落后产能共计9297.4万吨,涉及天山股份等527家企业,相对于4月份工信部公布的年度淘汰目标,将超额完成26.6%;需淘汰的焦炭落后产能1630.3万吨,超过拟定的目标16%,涉及46家企业,其中山西涉及包括太原煤气化股份有限公司第二焦化厂在内的11家公司,产能共计546万吨,而包钢钢联股份焦化厂则以172万吨的数量位居淘汰数额之首。(.证.券.时.报)

  决策层打淘汰落后产能组合拳 需市场来做减法
  国家发改委和工信部打出政策组合拳,能否做足宏观调控的“减法”?
  淘汰落后产能是个老话题,而淘汰钢铁产能过剩也提了很多年,但却陷入了一边淘汰一边扩张的怪圈。
  日前,国家发改委和工信部也下发了 《关于坚决遏制产能严重过剩行业盲目扩张的通知》,两部委正在研究制定 《化解产能过剩矛盾总体方案》。而环保部近日也称,“十二五”时期,要下决心在环评方面死磕钢铁行业。
  那么,如此严格的政策组合拳能否做足宏观调控的“减法”?一位钢企中层负责人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除了相关政策在地方落地,恐怕还是要回归市场,让市场来做淘汰落后产能的减法。
  产能过剩势头未减
  此前,工信部前部长李毅中指出,部分产业产能严重过剩这恐怕是个不争的事实,政府调控淘汰落后产能力度不够。
  以钢铁为例,2008年,我国粗钢产能仅6.6亿吨,到2012年底有多位钢厂人士认为已超过10亿吨。10年前,我国钢铁产能超过1亿吨之时,国内业界以国外钢企为参考,开始提“淘汰落后产能”,因为没有哪个国家产能超过1亿吨之后能消化得了。但因受国际金融危机冲击,2009年,4万亿投资计划实施后,淘汰产能过剩的呼声弱了。此后,粗钢产量逐年稳增,2009年~2012年,年粗钢产量分别为5.6784亿吨、6.267亿吨、6.9亿吨、7.16亿吨。
  据了解,就算是今年,这种势头依然未能遏制。据中钢协公布的数据显示,5月上旬,中国粗钢日产量创下历史新高,达219.3万吨,环比增长3.02%,其后一直持续在高位震荡。
  据钢度网2012年底调查得知,2013年全国钢厂新增产能投资显示,涟钢、酒钢、重钢、沙钢、八钢等在内的诸多钢企均有新增高炉产能的计划,总计大约近4000万吨。2013年全国各大钢厂的产能总量将达到9.6亿吨,再加上诸多未纳入统计的小钢厂等产能,必然超过10亿吨。
  政策刺激投资冲动
  自2009年起,国家对钢铁产能过剩开始出台政策,力度也越来越大,出台时间也愈来愈密集。但与此同时,为应对金融危机,决策层出台了4万亿投资经济计划。
  据媒体报道称,在4万亿投资计划刺激下,地方和企业的投资冲动也有所增强。2007年~2011年,中国钢铁工业固定资产投资依次为2616.71亿元、3248.91亿元、4108.71亿元、3494.24亿元、3860.5亿元。
  据了解,地方淘汰落后产能往往以钢铁产量为标准,炼钢炉容量在400立方米以下即进行淘汰或整合。
  “企业是在不断淘汰落后产能,步骤就是淘汰小炼钢炉,再增加大的,产能依然在不断加大。”我的钢铁网高级分析师张铁山对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
  4万亿投资计划时期,一些用钢行业尤其是高铁对钢铁需求量较大,钢企甚至负债扩产。“只要还有利润,落后产能就有生存之地。”张铁山说,钢企利润牵连到地方税收,这是小钢厂多年来“关而不倒”的原因。
  此外,攀钢一位负责人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企业即使亏损也不能停产,还要开足马力,因为企业还肩负很多人的就业问题。
  除了这些因素外,钢企对市场判断失误、利好时一窝蜂涌入也是摁不住产能的诸多原因。
  今年春节前,钢价开始反弹,年初,三级螺纹钢现货价曾一度跃升到4000元/吨,比去年8月份时的3300元/吨上涨20%多。去年12月之前,铁矿石价格较低,钢厂也预计政府换届之后会有利好政策,于是纷纷加大原料采购和库存,全国钢铁产量又出现超常增长。
  “以前是低端建筑钢材过剩,现在几乎是包括高端钢在内的品种全面过剩。”张铁山说,前几年汽车需求旺,国家鼓励钢企产品升级,于是国企纷纷上马板材,从进口供不应求变为板材也过剩,硅钢和不锈钢也是如此。
  业界称应放开钢企竞争
  与以往在规模和兼并重组上作淘汰落后产能政策制定不同,今年6月14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十条防治大气污染的措施,其中确定要严控高耗能、高污染行业新增产能,提前一年完成钢铁、水泥、电解铝、平板玻璃等重点行业“十二五”落后产能淘汰任务。
  环保部污染排放总量控制司司长刘炳江称,各部委对用环保手段淘汰落后产能已取得一致意见。新修订的钢铁行业污染物排放标准将于2015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钢企距离达到新排放标准,只剩下一年半时间。作为产能严重过剩的行业之一,是否达到环保要求,成为钢企生存的关键。
  环评能否成为压倒钢铁落后产能的最后一根稻草?一位冶金工业规划院的专家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说,“我看未必”。
  以环保部今年重点强调的钢企需要为烧结机上脱硫设备为例,在脱硫技术标准未出台的情况下,环保部要求钢企上马脱硫设备,钢企为应付环评达标、不搬迁,匆匆上马脱硫设备,技术不问出路,五花八门,花费巨大却未必合格。
  “有些大企业其实环评达标,不需要上脱硫技术也符合排放标准,但为了社会责任还是上了设备。”上述专家称。
  与国外钢铁厂规划不同,中国的钢企在发展之初就与城市居民住宅区混杂在一起,一个钢厂就是一座城市。而德国钢铁公司蒂森克虏伯集团则坐落在一座森林中,并且与区民区有严格的隔离带,从外表看辨认不出那儿有一个钢厂。此外,蒂森克虏伯二氧化硫排放浓度为500毫克/立方米,并未上脱硫设施,而国内国家标准则为200毫克/立方米。
  “城市规划非常重要,这是本。脱硫技术该上的要上,但不能一刀切。脱硫技术标准要根据南北地域差异,也不能一刀切。”上述专家表示。
  “政府如果能在管理体制和投资层面放权给钢企,让钢企自主决策、自由竞争,相信不具竞争力的钢企会死掉一批,或关闭或被兼并,落后产能自然就被淘汰了。”前述钢厂中层人士则呼吁,应在国内放开让钢企竞争。(.每.日.经.济.新.闻)

  消息称决策层要继续发展铁路 以便消化落后产能
  铁路发展的第二春来临?
  接近中国铁路总公司(下称铁总)的人士向本报记者表示,近日,决策层在听取了铁总的工作汇报后表示,铁路还是要继续发展,理由是铁路建设能够消化部分落后产能,如钢铁、水泥等。
  按照原铁道部今年年初制定的规划,2013年铁路计划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500亿元,其中基建投资5200亿元,计划开通新线5200公里。
  上述铁总人士表示,按照目前的建设进度和融资能力,铁总年底能够完成5200亿元的基建任务,且有望小额超出。通车里程方面,预计年底可能通车5500公里以上。届时,全国铁路总通车里程将超过10.3万公里,开通的高铁将达1万公里以上。截至目前,全国高铁通车里程为9700公里。
  今年年初,原铁道部副部长陆东福曾在全国铁路规划工作会议上称,今年年内,将开通宁杭、杭甬、津秦、西宝线。其中,宁杭、杭甬高铁已于7月1日开通。
  经过一段时间突飞猛进的发展,铁路建设在前铁道部部长刘志军落马以及温州动车事故后一度陷入发展低谷,铁路在建项目出现大面积缓建乃至停工。不过,进入2013年,在铁道部完成机构改革,国务院多次表态铁路项目要“保在建、保重点”之后,铁路投资有回调趋势。
  按照“十二五”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规划,到2015年,全国铁路的总里程要达到12万公里,也就是说,在今后三年内,每年将开通6600公里左右的新线,每年的投资量将在5000亿元以上。
  上述接近铁总的人士表示,目前的铁路建设步骤可能比上述计划更为激进——明后两年每年将开通7000-9000公里的新线。
  目前,铁路系统内部对于决策层的肯定性表态是一则以喜,一则以忧。
  喜的是,高层的点头支持让铁路系统继续加大建设投资吃上了一颗定心丸;忧的是,原铁道部将近3万亿(截至2013年一季度的数字为28394亿元)的债务,成为其继续通过大量借贷融资来推进铁路建设的障碍。
  上述铁总人士表示,铁总领导班子的思路是先把规划内的铁路建好。铁道部转制成铁路总公司之后,盈亏、效益问题逐步成为铁总必须要考虑的首要问题。
  目前,铁总领导一方面继续与国务院领导以及相关部委协调沟通,争取早日制订出一个能够化解和稀释巨额债务的方案,另一方面,铁总也积极通过货运组织改革、票价调整等手段增加铁路营收。
  不过,从数据来看,铁总的财务状况暂时未有明显改善,2013年第一季度,铁总净亏损68.76亿元;货运量方面,6月份,全国铁路货运总发送量完成31015万吨,环比下降3.75%,同比下降1%。(.2.1.世.纪.经.济.报.道)

  消化过剩产能应由市场化手段主导
  工业领域产能过剩及其带来的经济运行低效率,已经成为阻碍经济结构调整和制约产业结构升级的桎梏。对过剩产能的处置,无外乎压缩过剩供给或创造内生需求。从实现方式看,体现为一是市场自动出清,二是产业转移,三是产业升级。对于经济增长方式转型过程中的产能过剩而言,打破行政区域限制,从产业统一高度协调市场与政府对产业经济的调节,以市场机制为主体,积极引导产业优化与升级,以技术创新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突破旧的产业约束,是引导当前过剩产能走向良性增长的必然选择。
  多因素导致产能过剩
  当前国内工业企业所面临的过剩产能,是经历了次贷危机、欧债危机导致的外部需求萎缩,以及后续稳增长政策刺激下的投资冲动扩张之后,结构性供给过度与政策回归常态后微观需求不足的叠加。从更深层次看,经济增长模式及产业组织模式低效率是造成当前工业领域产能过剩的根本原因。
  首先,二元需求下政府主导的投资驱动增长模式不可持续。以增量投入驱动经济增长的发展模式面临边际产出效率递减和边际投入成本上升。与此同时,高投资带来的供给增加与二元需求结构下的需求不足矛盾日益突出。从投资角度看,国有工业部门尤其是国有制造业部门的高投资率,推动了中国的工业化进程,但同时对民间部门投资造成一定程度挤出。资金获取能力、行业进入行政壁垒、隐形补贴均会限制有活力的民间投资参与,激发经济潜在需求的企业家精神受到抑制。从消费角度看,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和消费差距,导致占总人口65%以上的农村户籍居民消费能力薄弱。在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背景下,工业产品国内最终消费需求不足。
  其次,产业组织模式低效率。现实中,行业进入的行政壁垒及生产要素跨地区、跨部门合理流动受到约束,多级政府与企业的多层委托代理关系加剧了地方及部门间的重复建设,低效重复投资加剧总体产能过剩压力。同时,由于行政区域间行业供求信息共享不足,产品销售受行政区域垄断,生产企业对市场总需求变化缺乏合理预见。不同区域企业个体投资行为的重复产能扩张最终导致总体产能过剩。
  再次,预算软约束扭曲投资收益与投资风险。科尔奈指出,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中存在强扩张冲动和严重的投资饥渴症。在这一体制下,中央政府通过对投资进行严格的计划管理和配额限制,以尽可能约束这种扩张冲动和投资饥渴症。在经济转轨过程中,扩张冲动和投资饥渴症依然存在,并由于预算软约束放松了对企业投资的限制,往往加重投资过热倾向。
  现行行政区划导致经济条块分割、地方财权事权不匹配,以及信贷资金投放的切块管理,强化了地方、部门利益导向的投资冲动。政绩化的GDP增长难以匹配过度投资导致的无序债务扩张风险,后置的产能过剩则通过企业资产负债表恶化加剧债务风险积聚。
  发挥市场基础性作用
  对过剩产能的处置,从根本上讲,无外乎压缩过剩供给或创造内生需求。从实现方式看,体现为一是市场自动出清,二是产业转移,三是产业升级。
  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产能过剩源于低效重复投资,市场出清意味着通过价格机制、供求机制、竞争机制引导过剩行业优胜劣汰,通过行业整合兼并,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企业是市场的主体,消除政府对企业经营行为的干预,是市场自动出清的前提。政府作为游戏规则制定者,不应参与游戏过程。应通过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强化市场对企业经营行为的监督,借助排污权交易等市场化方式,将包括环境治理成本在内的企业生产外部成本内生为企业生产成本,以市场规则约束高耗能、高污染行业的盲目投资扩张行为。
  促进产业合理有序转移。产业转移是应对区域产能过剩的重要手段。基于区域资源要素禀赋差异及经济发展的梯度差异,在科学预测区域产品市场需求空间的基础上,引导过度竞争区域产业合理向外转移,平衡区域发展差距。产业转移是延续企业产品生命周期的重要途径,也是实现区域产业布局调整的重要手段。需要注意的是,对技术落后、能耗巨大、污染严重者,应防止其以产业转移为伪装,重复低效率投资。
  技术创新引领产业升级。当前,我国总体工业化率在40%左右,仍处于工业化中期水平,且区域发展不均衡。工业领域核心技术自主研发水平、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是优化以重工业为主导的工业结构,并引导工业产业调整和升级的关键。
  优化政策环境减少微观干预。资源的相对稀缺及资源利用的低效率,极大压缩了传统凯恩斯主义政策操作空间,以宽财政宽货币创造增量需求、消化过剩产能的模式难以为继。放松政策空间,由企业在市场规则下自主决定投融资行为,真正实现现代企业制度下的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财政政策应以降低企业税负为方向,减少税费的重复征缴,降低企业综合交易成本;金融货币政策需要继续推进直接融资,减少金融重叠导致的货币空转,降低企业融资成本;产业政策方面,应集中于对关系国计民生的战略产业开展规划设计,对其他产业做好政策协调,逐步取消非国计民生产业的行政壁垒,促进多元资本参与,盘活民间资本存量。
  建立产能统计监测体系。缺乏科学的产能利用率统计是导致重复投资的重要原因。推进我国工业部门产能统计监测,对科学预测和管理工业领域产能利用水平,预判产能投资与货币需求、通胀水平、企业盈利等具有重要意义。(.中.国.证.券.报)
产能过剩严重程度与核心问题在哪里
  产能过剩具普遍性,由传统行业向新兴行业蔓延。当前产能过剩具有结构性和体制性特征,产能过剩化解更具复杂性,化解难度更大。地方政府行政力量推动是造成新一轮产能过剩的重要原因,而经济运行波动性大、内需和外需的收缩又加剧了产能过剩。另外,政策有效性不高,政府服务信息不足也会引发产能过剩。化解产能过剩一是要建立产能利用率评估和预警制度,改革产业调控思路;二是要对不同性质的过剩产能,应采取不同的调控方法;三是降低地方政府的投资扩张冲动;四是有效推进产能过剩行业兼并重组。
  在国际经济低迷和我国进入转型升级阶段的背景下,我国当前的需求与生产矛盾突出,工业领域产能过剩问题日益突出,工业领域呈通缩迹象,产能过剩问题具有普遍性,部分行业甚至出现了绝对过剩。如何化解产能过剩矛盾?我国应积极借鉴相关国际经验,转变产业调控政策,弱化地方政府投资冲动,把化解产能过剩作为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工作的重中之重。
  当前我国产能过剩的现状
  1、产能过剩具普遍性,由传统行业向新兴行业蔓延
  随着经济增速的放缓,我国工业生产领域产能过剩问题日益凸显。2013年一季度工业企业产能利用率仅为78.2%,同比回落1.6个百分点,比去年四季度回落1.9个百分点,是2009年四季度以来的最低点。部分主要行业产能利用率已降至75%以下。其中,建材、铁路船舶等运输设备制造业、煤炭采选业产能利用率分别为72.5%、73.6%和74.9%。
  传统产业中钢铁、水泥、有色、平板玻璃、石化、家电等都存在产能过剩,部分行业甚至出现了长期性和绝对的产能过剩。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中国钢铁行业产能过剩达到21%;水泥产能过剩达到28%;有色金属的产能利用率已由2007年的90%降至65%左右,部分行业甚至已经出现了绝对量和长期性过剩,电解铝产能过剩达到35%;汽车产能过剩为12%。另一方面,战略性新兴产业,如光伏行业也存在产能过剩问题。目前,我国太阳能光伏电池产能占全球的60%,风电设备产能3000-3500万千瓦,而产量只有1800万千瓦,产能利用率低于60%,光伏电池的产能过剩达到95%。如此大范围、大规模的产能过剩如果不能有效解决,将使我国工业陷入长期的萧条。
  2、当前产能过剩具有结构性和体制性特征
  不同于2000年和2009年受金融危机影响的“周期性产能过剩”,也不同于2003-2004年和2006年前后在经济过热下产生的“非周期性产能过剩”,我国当前的产能过剩问题既反映出长期粗放式经济发展方式导致的供给结构与需求结构脱节,从而形成“结构性产能过剩”,如汽车行业;又有因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不健全,投融资体制改革不彻底遗留下来的“体制性产能过剩”,如钢铁、水泥等行业;因过度依赖投资和出口促进经济增长导致的局部产能过剩,如光伏行业。
  3、产能过剩化解更具复杂性,化解难度更大
  当前我国经济运行面临的风险和挑战很大:经济增长下行压力加剧要求宏观政策保持稳定性,与转型升级结构调整要求改革力度加大形成矛盾;全国经济布局和产业规划一盘棋统筹,与市场经济要求投融资体系多元化发展形成矛盾;内需活力不足无法满足经济增长,与外围经济与贸易形势导致出口拉动模式不再适用形成矛盾。现阶段的产能过剩问题产生的深层次原因不是单一的,既受体制、环境、资源等普遍适用的影响因素,又受具体行业自身发展特点的影响,复杂化程度加大化解难度。
  当前产能过剩的原因分析
  1、地方政府行政力量推动是造成新一轮产能过剩的重要原因
  地方政府在产能过剩中扮演了一个较为积极的角色。钢铁、水泥、造船等基础性制造业,投资规模巨大,如果没有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或直接投资,民营资本通常不愿涉足。即使是多晶硅、风电设备、新材料等新兴行业,与地方政府的积极推动也密切相关。2009年国家出台十大产业振兴计划,地方政府不顾地方实际,也积极出台优惠政策鼓励、支持,势必造成全国各地产业重复投资现象严重,因此最终出现产能过剩也并不意外。以钢铁行业为例,我国钢铁生产能力已经大于市场需求1.2亿吨,但还有在建能力7000万吨。“十一五”期末,我国汽车产能超过实际需求一倍以上,已经过剩200万辆,但还有在建能力220万辆,正在酝酿和筹划的新上能力达800万辆。其根本原因在于,类似钢铁、水泥等大项目投资,契合了地方政府经济行为的短期化倾向,在短期内可以抬高地方的GDP,迎合了以GDP为核心的政绩考核要求。
  2、经济运行波动性大,内需和外需的收缩加剧产能过剩
  为了应对2008年的金融危机,我国出台了4万亿的一揽子的经济刺激政策,加上地方的相关配套政策和资金,经济刺激规模远远超过4万亿,我国的生产能力迅速扩大。我国消费和投资需求增长有所放缓,消费和投资增速均出现一定的回落,内需的放缓也难以消化当前大规模的产能,出现产能过剩。金融危机爆发5年之后,欧美日发达经济体经济复苏动力依然不足,新兴经济体面临通胀和增长回落的局面,造成我国外需明显收缩,难以化解当前明显过剩的产能。
  3、政策有效性不高,政府服务信息不足引发产能过剩
  信息不对称造成地方政府、企业不能在信息充分的基础上,做出科学规划或理性的投资决策。企业之间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有可能造成所有企业投资生产能力的总和超过未来市场的需求,不少企业为了避免丧失市场机会,产能规划一般都适度超前于市场需求,窖藏一部分生产能力,从而造成市场需求高峰到来之前的产能过剩。
  调整思路多管齐下化解产能过剩
  1、建立产能利用率评估和预警制度,改革产业调控思路
  第一,将现行企业统计、景气指数分析与产能利用率评价结合起来,逐步建立起统一的行业产能过剩评估指标体系和预警系统,让企业和投资者及时准确地了解行业产能及相关信息,理智决策进入或退出市场行为,商业银行据此控制信贷投向和规模,防止投资过度,规避金融风险;第二,把审批制度以经济规模作为主要审批依据转变为以社会性管制为主的方式,并且要以能源资源、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作为前置性条件,监管方式也应该从前置性审批,转变为事中和事后的过程监管,提高调控水平。
  2、对不同性质的过剩产能,应采取不同的调控方法
  对“技术落后、企业分散、规模过小、非法生产”的企业,依照国家法律和法规关停、淘汰,防止这类企业在市场出现短期需求趋旺、价格上涨时“死灰复燃”。对结构性缺陷导致的“低水平”过剩产能实行“有保有压”的调控措施,利用信贷、财税、价格等经济政策杠杆“扶优汰劣”,引导行业内部结构调整;对因购买力水平低、有效需求不足产生的相对性产能过剩和部分行业出现的阶段性产能过剩,加强规划引导,提高企业集中度,引导企业站在技术进步前沿、顺应产品更新换代趋势进行结构调整。
  3、降低地方政府的投资扩张冲动
  改革以考核GDP增长为重点的政府政绩考核和官员晋升体制,消除地方政府不当干预企业投资的强烈动机。可以对地方政府政绩考核进行立法,从主要考核GDP指标转向全面客观考核政府治理水平,从政府内部的自我考核转向内、外考核相结合,让公众意见有更多参与权;更多地把经济发展质量、能源资源消耗和人的全面发展情况等指标反映进来;优化中央与地方之间的财税分配,使地方政府的财力和事权相匹配,弱化地方政府投资动机;促进地方财政透明化与民主化。凡涉及政府补贴、税收优惠或返还、提供优惠贷款等行为,都应该公开公示透明。同时,严禁地方政府给企业下增长指标。
  4、推进产能过剩行业的兼并重组
  第一,考虑按行业推进国有资产管理。要超越按企业进行国有资产监督管理的层次,考虑按行业进行国有资产管理。国有出资企业如果有同质竞争,恶性竞争会导致国有资产难以保值增值,可以根据企业意愿和市场可行性,考虑合并重组或退出部分资本;第二,支持地方国企的跨地区兼并重组,以及民营企业参与国企重组。在财税分配方面,企业兼并重组后,不搞统一纳税,仍维持原纳税渠道不变,增值税和所得税实行“统一计算、分级管理、就地预交、集中结算”;探索建立跨地区并购的税收分成、产值分开统计制度;第三,使国有资本进入到战略新兴产业的高端生产环节,掌握核心技术,形成引领和示范作用,让更多的国有企业愿意通过资本结构调整的方式进入到高端产业领域。 (.上.证)

  中部经济总体减速 部分支柱产业微调整
  中部六省近期陆续发布了上半年的经济运行情况。从整体来看,五省主要指标增速放缓,但增幅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此外,中部地区半年报反映出的另一个现象是,产能过剩形势下,一些省份的产业结构出现了微调整。
  安徽领跑增速
  排在中部第一梯队的河南 、湖北两省均未能保持两位数的增长,湖南 、安徽、江西则增速都在超10%的边缘徘徊,总体仍都超过全国平均水平,且二季度明显好于一季度。
  在增速上,安徽实现领跑。安徽统计局数据显示,上半年全省生产总值8591.3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0.9%,增幅高于全国3.3%,增速位居中部地区第一。
  “上半年安徽省经济运行态势与全国相似,主要指标增速放慢,但二季度以来随着一系列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政策措施的落实,主要指标增幅同比回落幅度收窄,且保持了好于全国、领先中部的格局。”安徽省统计局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处处长赵金宝表示。
  安徽维持增速的原因主要是承接产业转移及一些省内的重大投资项目,包括基础设施的改善等。据了解,安徽近些年通过“861行动计划”重大项目的建设,包括基础设施改善建设,特别是一批新的经济增长点在承接东部沿海地区产业转移中发挥了“抢滩效应”,使得在经济总体下行时保持了较高的增长。
  据统计,安徽上半年一产、三产、基础设施投资分别增长25.1%、22.6%和23.9%,比全部投资高3.5个、1个和2.3个百分点;技改投资增长23.9%,高2.3个百分点;装备制造业投资增长21.9%,高0.3个百分点。
  增速中部第二的江西省上半年全省生产总值达5901.6亿元,同比增长10.2%。这其中,投资也占了主导。全省新批1000万美元以上项目113个,增长5.6%, 其中1亿美元以上重大外资项目8个,增长了3倍。仅6月上旬赴香港开展经贸合作活动,就签约重大项目117个,总投资96.6亿美元,其中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服务项目占70%。
  延续一贯的格局,河南依然是中部增速最低,总量最大的省份,上半年全省生产总值14556.63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8.4%。
  对此,河南省委政策研究室主任王永苏指出,河南总体上经济结构调整初见成效,战略性新兴产业通过招商引资,增长比较快,但因其占比较小,而面临产能过剩的化工、煤炭等产业所占比重大,下滑明显,所以增长的幅度现在还无法完全弥补产能过剩所带来的经济下行的趋势。
  产业结构微调整
  同河南一样,面临减速的中部第一梯队省份湖北也在积极稳增长,调结构。上半年,湖北省生产总值10949.30亿元,扣除价格因素,同比增长9.7%,增幅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1个百分点,其中第二、第三产业均出现较大增幅。
  “湖北省上半年的GDP增幅位于中部六省第四位,我们一直在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交通、金融、商贸、旅游都有一定的增长,应对产能过剩,我们已经关闭了一些高能耗的企业,崛起的新兴产业主要集中在高科技,武汉”光谷“有几个重大项目在建设之中,下半年还会有一些大的项目投产,相信会对经济做出贡献。”湖北省统计局副局长叶青表示。
  和湖北一样,湖南上半年经济总量首次突破万亿大关,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921.81亿元,同比增长10%。但受市场需求持续疲软、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生产成本上升等多重因素影响,湖南规模工业增速明显放缓。上半年,全省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10.3%,同比回落5.1个百分点,为近10年来同期较低水平。其中,煤炭、有色金属等传统支柱产业放缓是主要原因。
  但数据同时显示,尽管湖南传统支柱行业有所缩减,但一批新的工业支撑点正在形成。如汽车、信息产业和消费工业以及高新技术行业均在提速。上半年,该省汽车制造业增加值增长21.7%,同比加快12.2个百分点;汽车产量22.92万辆,增长96.7%。
  面对产能过剩带来的传统行业发展速度放缓,安徽也是寄望采用新兴产业来弥补。从工业看,该省上半年规模以上工业中,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17.7%,比一季度、上年同期分别高0.7个和0.8个百分点,比全部规模以上工业高3.2个百分点;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增长27.2%,比全部规模以上工业高9.9个百分点。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安徽目前重点打造的电子信息行业,上半年增速为42.9%,比去年同期提高18.3%,速度较为迅猛。
  安徽省统计局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处处长赵金宝透露:“武汉有”光谷“,安徽准备打造”显谷“,而围绕新型平板显示形成的产业链,将是安徽下一步产业结构调整中的一大亮点。”(.2.1.世.纪.经.济.报.道)

  加速转型 中国经济有望2015年全面复苏
  目前企业层面已经有通缩症状,实体经济也有螺旋式下行的苗头,如果经济增速低于7%,将会影响就业,危害或将进一步波及经济之外的其他领域,因此预计7%将是决策层可以忍受的底线。任何控风险调结构的措施都不能以实体经济萧条为代价,因为实体经济萧条必然引发更大的风险,实体经济的稳定是调结构的最重要前提。
  对于经济增速底限设置应该更加保守,不应该无原则探底,试探社会的容忍度,而是应以稳定就业为大前提,不应该让经济无底限下滑。
  在目前经济下行情况下,通胀不是当前的主要矛盾,而是要防通缩。在经济低迷,需求不足的情况下,谈论下限更有意义,预计下半年物价指数不会出现大幅反弹。
  至于政策层面,由于决策层已经明确表态重改革、调结构,因此未来出台经济刺激政策的空间不大。经济发展以改革为主导,意味着将要较长时间忍受经济低速增长。
  基于政策上的判断和近期的统计数据,今年或者明年经济增长复苏势头会比较弱,但是经济低速增长将会为推进改革留下空间。预计到2015年,中国经济才会迎来真正意义的全面复苏。
  目前,外界对于中国经济放缓的忧虑不减,在汇丰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屈宏斌看来,经济低速增长将会带来改革的提速,虽然短期内可能使经济增长放缓,但如果维持现状或走回头路,风险会更大。
  屈宏斌认为,李克强总理的“两限论”已经为未来的宏观调控政策定调,稳增长和调结构不对立不冲突,可以兼顾。鉴于决策层已经明确表示要重改革、调结构,因此政府未来出台经济刺激政策的空间不大。他对未来中国经济改革寄予厚望——随着改革措施的逐步落实,民营部门增长潜力得到释放,经济加速转型,整体效率提高,到2015年,中国经济将会迎来真正意义的全面复苏。
  经济放缓态势
  短期难改变
  证券时报记者:您如何看待中国目前的经济形势?主要原因是什么?
  屈宏斌:目前中国整体经济形势依然不容乐观。最新数据显示,企业订单不足,库存高企,盈利下降,多数行业设备利用率低于正常水平。进城务工人员工资增幅减半,除公有部门外的白领阶层减薪裁员压力增大,大学生就业难题凸显。这些都是有效需求不足、产能和劳动力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的特征,表明经济处于潜在增长率之下。
  外需方面,中国出口数据依然低迷,未来制造业活动仍继续承压,新出口订单降幅加深,暗示未来出口前景趋弱。虽然美国经济有所好转,但是欧洲经济依然处于衰退中,其他新兴市场国家经济也面临减速之忧,因此,预计出口低迷状况还将持续较长时间。
  内需也不尽如人意,最新数据显示,就业市场依然疲弱,增长减速可能进一步影响工资收入并对消费形成掣肘。此外,改革政策措施从落实至产生实效需要时间,因而对中长期增长有提升效果的改革措施短期内反而可能对需求面有一定负面影响。目前,除了基建以及房地产投资处于高增速外,消费、零售领域以及制造业活动正在放缓,基建投资反弹未能抵消制造业投资放缓影响。长远看来,基建以及房地产投资进一步加速可能性不大,回落的概率更大一些。6月汇丰服务业采购经理人指数为51.3,几乎与5月51.2的数据持平。然而,中国服务业的潜在增长动力仍然疲软,而增值税改革尚需时间才能显现效果,未来几个月服务业活动有可能进一步降温。
  中国已出现
  经济转型苗头
  证券时报记者:在外围形势不明朗和主动调结构背景下,政府能容忍的经济减速底线在哪里?会不会出现硬着陆风险?
  屈宏斌:稳定就业是决策层出台政策的重要考量,目前中国经济减速对城镇就业产生一定影响。研究表明,中国经济增速下滑时,城镇就业增速会以几乎相同的幅度回落。目前企业层面已经有通缩症状,实体经济也有螺旋式下行的苗头,如果经济增速低于7%,将会影响就业,危害或将进一步波及经济之外的其他领域,因此预计7%将是决策层可以忍受的底线。任何控风险调结构的措施都不能以实体经济萧条为代价,因为实体经济萧条必然引发更大的风险,实体经济的稳定是调结构的最重要前提。
  至于政策层面,由于决策层已经明确表态重改革、调结构,因此未来出台经济刺激政策的空间不大。经济发展以改革为主导,意味着我们将要较长时间忍受经济低速增长。而大规模去杠杆化过程仍将延续,上月银行间系统短暂出现的流动性紧缩只是开始,未来金融市场可能还会有一些动荡。
  目前实体经济已陷入螺旋式下行,失业和企业倒闭的社会代价不容忽视。对于经济减缓导致就业率下滑,减税和改善营商环境激发民营企业活力是解决就业的治本之道。尽管经济继续下行,政策层面在降低金融部门风险的同时,仍然关注就业市场的稳定。参考近期国务院强调保持政策稳定性、央行对货币市场平稳运行的表态,我们认为经济硬着陆风险不大,对中国未来5年的经济前景依然乐观,因为已经出现经济转型的苗头,未来3~5年,改革将释放更多红利,助力经济增长。
  “两限论”为宏观调控
  政策定调
  证券时报记者:前不久李克强总理强调“经济增长率、就业水平等不滑出下限 ,物价涨幅等不超出上限 ”,您如何看待“上限”与“下限”的边界?
  屈宏斌:李克强总理的“两限论”为中央“调结构,稳增长”的政策论调作出了更为清晰的解释,稳增长实际上是为调结构奠定基础,两者实际上并不对立。在调结构的过程中,中央将不会任由经济无底限下滑,对于经济增长依然有一个底限,预计今年经济增速在7%~7.5%之间,要达到7.5%的年度增长目标,须继续扩大铁路、棚户区改造、节能及信息基础设施投入,并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政策支持。
  政府对经济增长率放缓的下限的容忍度将由就业率决定。历史经验证明,中国经济增速放缓,城镇就业增长幅度也就相应放缓。目前,在经济增速下调到7.6%水平时,可以看到就业压力比较明显,政府应该要避免失业率急剧上涨,否则会引起相应的社会问题。对于经济增速底限设置应该更加保守,不应该无原则探底,试探社会的容忍度,而是应以稳定就业为大前提,不应该让经济无底限下滑。
  此外,在目前经济下行情况下,通胀不是当前的主要矛盾,而是要防通缩。在经济低迷、需求不足的情况下,谈论下限更有意义,预计下半年物价指数不会出现大幅反弹。
  中国概念股估值
  还可能下调
  证券时报记者:中国股市缘何持续低迷?您如何看待A股未来走势?
  屈宏斌:目前中国股市低迷受经济疲弱影响。在中国经济增长不可避免放缓之际,上市公司盈利无疑将会放缓,这将对股市形成压力。但是也无需过度担忧,经济的负面因素对股市的影响还取决于目前股市已经反映了多少经济的负面影响。由于内地股市多年来处于低估值状态,因此相信股市已经基本反映了经济负面因素,未来进一步大幅下行空间不大。
  近期公布的汇丰股市策略报告认为,在未来几个季度A股出现反转的几率很小,在经济回稳基调确定以及金融风险完全释放之前,股市的反弹将不会持久。在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速低于8%的情况下,一些A股公司收益通常会出现负增长。虽然目前A股市场估值已比较低(目前市净率为1.3倍,低于2008年时的1.5倍),但考虑到在债务增加的情况下,股权回报率只达到2008年的水平,这一估值水平是合理的,我们也已经将2013年MSCI中国指数目标下调至56。产能过剩以及去库存还将给企业的盈利带来压力,预计分析师对于中国概念股的估值还将会进一步下调。
  长远来看,经济低速增长将会带来改革的提速,虽然短期内可能使经济增长放缓,但如果维持现状或走回头路,风险则更大。经济重新步入健康发展轨道之后,将对股市构成实实在在的利好。
  中国经济有望
  2015年全面复苏
  证券时报记者:您如何评价新一届政府的施政取向?如何评价政府提出的各项改革目标?中国经济何时才会全面复苏?
  屈宏斌:新一届政府已经履职4个多月时间,政策走向更加明确、更加清楚,可以总结为:以改革为重点,通过改革去调结构,通过改革激发消费,激发民间的筹资,从而起到稳增长作用。这实际上是一个比较新的变化。
  以改革为重点,意味着对短期刺激政策稳增长的意愿在减弱,过去5个月,经济数字一直放缓,但是政府显得很淡定,并没有急于出台短期刺激性政策。我觉得这种政策取向是正面的、积极的,中国很多事情必须通过改革才能使经济实现可持续增长。如果说目前各项改革措施,未来一两年得以顺利推行,预计从2015年开始,改革效果就会显现,经济将会重新进入持续增长通道。但是改革不是相对短期刺激政策来讲,从短期看,增加需求效果比刺激政策要弱,以改革为主导的新的政策取向,也就意味着为了中长期政策目标,短期内要牺牲一定的经济增长,所以目前经济放缓的趋势,短时间内可能还会维持。基于政策上的判断和近期的统计数据,今年或者明年经济增长复苏势头会比较弱,但是经济低速增长将会为推进改革留下空间。预计到2015年,中国经济才会迎来真正意义的全面复苏。
  国务院关于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意见显示,中国未来改革的内容将包括财政、金融、简政放权及城镇化推进等方方面面,其中,新一届领导人强调的推进城镇化,其实是在强调制度上的改革,如户籍改革,令农民工可以更好地融入城市生活,长远提升人均劳动生产率,这才是城镇化拉动经济的主因,只有把劳动力从低效率行业转移到高效率行业,劳动生产率提高了,才能相应带动经济增长。
  预计随着改革措施的逐步落实,民营部门增长潜力得到释放,整体经济效率提高,最终使中国中长期增长前景得以提升。但是,改革的政策措施从落实至产生实效需要时间。此外,结合之前央行关于利率市场化进一步推进时机基本成熟的表述,再配合今年以来资本项目开放、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加快,我国金融领域改革今年全面推进的势头形成。预计金融版图将在未来三年发生巨变,对整体经济福利水平的提高有益。
  不久前发布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金融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金融改革指向非常明确,就是为了控制货币高速扩张、去杠杆化和优化社会融资结构。这将支持对实体经济的结构调整,持续加强对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金融支持,把有限的金融资源分配给最有效的经济部门,最大化发挥金融、财政以及行业政策的协同效应,把中长期信贷通过资产证券化流动化,将存量资金转变为经济增长所需要的增量以及调整优化新增信贷结构将会提高银行对中小企业的放贷能力,金融领域进一步向民营资本开放。
  不应夸大
  美国QE退出的影响
  证券时报记者:美国退出量化宽松政策(QE)将对中国产生怎样的影响?
  屈宏斌:美国退出量化宽松政策将会对金融市场以及跨界资金流动有影响,但是与此同时,美国经济恢复也将会利好中国出口,我们需要看到,正负相抵之下,对经济不全然是负面影响,正面效应也应该重视,因此不应夸大美国QE退市的负面影响。
  目前,对中国经济影响较大的主要还是中国自身的经济政策是否能有效促进经济增长以及内需拉动是否符合预期,中国目前的最大挑战是如何拿捏调结构和稳增长之间的平衡,那种两者非此即彼的论调是错误的。
  美联储退出量宽预期及中国经济放缓,引发近期新兴市场出现资产抛售潮。这一轮下跌没有1997年、2008年那么糟糕,但也不可能像2009~2010那轮下跌那么轻松。未来新兴市场投资要关注核心市场利率上升、强势美元、中国经济放缓等主题,不过,新兴市场吸引资金流入的长期因素并未发生根本改变。
  证券时报记者:日本上世纪房地产泡沫破裂后,经济陷入长期通缩,股市也一蹶不振。有舆论担心中国会重蹈日本覆辙,您对此如何看待?
  屈宏斌:我并不认同“泡沫论”。目前内地房地产泡沫只是局部出现,以一线城市为主,但是其他城市没有出现泡沫。从风险角度分析,内地房地产行业的杠杆率依然处于低水平。就银行体系而言,房地产贷款总规模占总资产规模依然可控,约为三分之一。而从购买者角度观察,有房产按揭的城市家庭比例较低,估计不超过10%。因此,即使房地产市场出现调整,无论是从银行体系或是通过家庭负债表等渠道,对整体经济的影响都不大。从开发商投资规模角度看,目前内地房地产投资规模总体可控,虽然未来房地产投资或许会从目前25%增速有所下调,但是通过资产负债表对经济的影响比较小。以上几点都与当年日本的情况不同,因此,中国重步日本后尘的概率并不大。(.证.券.时.报)

  落后产能受限 农药稀土价格上涨
  受到环保因素影响,草甘膦、稀土等行业部分企业被限产,同时行业下游需求回暖,推高了这些行业的产品价格。
  沙隆达日前预计,上半年实现盈利1.25亿元-1.37亿元,同比增长4.2倍至4.7倍。公司主要产品产销量同比大幅增长,销售价格有所上升是业绩大幅增长的主要原因。沙隆达主营农药化工产品的生产和销售。根据沙隆达2012年年报,公司现有13万吨/年烧碱、4万吨/年精胺、3万吨/年敌敌畏、2.5万吨/草甘膦、1万吨/年乙酰甲胺磷、8000吨/年百草枯和6000吨/年敌百虫等生产装置。分析人士认为,受益于国家环保政策收紧带来的供给约束以及出口增长需求旺盛,农药行业上半年整体呈现供不应求的态势。
  生意社消息称,国内95%草甘膦原药市场供应紧张,主流企业满负荷开工,部分中小企业因环保政策打压停车检修,中小企业开工率降至六成左右。目前,甘氨酸路线95%原药大部分厂家不报价。受草甘膦价格上涨,销量增长的影响,新安股份江山股份四海股份等公司都预告上半年业绩有较大幅度增长。
  稀土行业则因地方加强环保政策执行力度,推动产品价格上涨。
  今年7月上旬,稀土价格全线上涨,特别是中重稀土价格上涨接近20%。主要原因是,6月中旬,南方主要稀土产区加大了对违法乱采行为的打击力度。在被认为是稀土乱采导致水污染加剧的江西省寻乌县,公安部门展开了大规模的违法开采举报宣传活动。多名企业相关人士因涉嫌违规作业被逮捕,违规企业被勒令停产。
  此前,受稀土价格下跌影响,多数稀土概念上市公司的中报业绩不容乐观。其中,中色股份12日预计,上半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391.36万元-3478.39万元,同比下降50%-80%。中色股份指出,报告期内有色金属及稀土产品价格持续走低,公司相关业务利润大幅减少。近期受稀土价格上涨的推动,中色股份、五矿稀土等公司股价7月初以来上涨超过30%。
  同样因监管政策趋严导致价格上涨的还有明胶。近年来,在多家违规明胶供应商以及药用胶囊生产企业被曝光查处后,正规胶囊生产企业需求突增,原材料明胶价格快速上长,由5万元/吨一度上涨至19万元/吨。
  受此影响,明胶生产商东宝生物预计,上半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盈利2400万元-2650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64.07%-81.16%。原因是,明胶募投项目全面达产,2013年上半年明胶产、销量较同期有较大增长,规模效益显现。2013年上半年以来,因市场需求旺盛及产品质量提升等原因,明胶售价较去年同期有较大上涨。
  有媒体报道称,多部委近期将完善组合政策,加强银行审贷管理、实施差别电价、能源消耗总量限制、问责制、新老产能挂钩等对企业投资和生产的约束,抑制产能过剩行业盲目扩张。分析指出,这将有利于相关行业的景气度回升。
  与上述行业环保政策收紧、产品价格上涨相反,部分行业因政策放宽而获得复苏机会。双良节能预计2013年中期业绩同比增加150%-200%,原因是发改委将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从《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的淘汰类产品中删除,相关政策进一步促进了苯乙烯下游产品复苏。(.中.国.网)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有用有用 没用没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欢迎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