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机论坛

 找回密码
 欢迎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天机股票网 争做最牛的股票资讯集散地 注册 - 常见问题 - 联系方式

你有好料 就来分享 你可以将手中的好料分享赚取金币。 如何获得金币 - 金币回购计划

天天来访问 天天有收获 高端信息区区几个金币就可查看 立即注册 - QQ快速登陆

查看: 1259|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操盘日记] 国企改革风起云涌 概念股急涨 寄望两会政策突破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3-4 08:43:0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导读:
  沪国企改革概念股急涨 寄望两会政策突破
  新一轮国企改革:号角已经吹响
  混合所有制是国企改革的重要支撑
  今年两会将给中国股市带来什么?  沪国企改革概念股急涨 寄望两会政策突破
  [ 2月19日,中国石化发布公告称,将启动混合所有制改革,引入社会和民营资本,实现混合所有制经营。这也意味着国企改革甚至整个三中全会改革将拉开序幕]
  国企改革近期风起云涌,并有望成为两会最热的主题,而沪市则无疑是本轮国企改革的先行者,受此利好预期影响,昨日沪市相关概念股遍地开花,多达十余只股票涨停。
  截至昨日收盘,上海国资改革概念股中,上海普天(600680.SH)、新世界(600628.SH)、益民集团(600824.SH)、棱光实业(600629.SH)、龙宇燃油(603003.SH)、松芝股份(002454.SZ)、徐家汇(002561.SZ)、锦江投资(600650.SH)、新黄浦(600638.SH)、耀皮玻璃(600819.SH)、上海九百(600838.SH)、上海石化(600688.SH)、申达股份(600626.SH)等多达13只个股涨停,还有交运股份(600676.SH)、友谊股份(600827.SH)等多只涨超8%等。
  对此盛景,有机构研究员对记者表示:“国企改革已经成为近期市场主要热点,尤其是随着‘两会’的召开,业界普遍预期国企改革进程必将提速,有关改革议题将成为两会的最大看点。就像管理层前期所提到的通过改革释放更多的红利,可以预见的是未来围绕改革仍将涌现出更多的市场机会。”
  实际上,本轮国资改革早已有所迹象表明,2月19日,中国石化发布公告称,将启动混合所有制改革,引入社会和民营资本,实现混合所有制经营。这也意味着国企改革甚至整个三中全会改革将拉开序幕。而3月份召开的全国两会,以及三中全会后出台的国企改革方案仅仅是推进国企改革进程的两个重要时点。
  而统计数据显示,对于A股市场来说,国资控股上市公司市值约13万亿元,占A股整体市值的六成以上,其中金融服务、采掘和公共事业等具有垄断性质的行业,国资占比九成以上,这给市场以巨大的想象空间。
  “国企改革孕育着巨大的投资价值,带来的投资机会值得期待。而事实上,作为中国经济转型之下重头戏的国企改革,早已吸引了机构投资者的关注。”上述机构研究员称。此前,根据2013年基金四季报,有数据表明,在500多只偏股基金中,有多达106只基金的基金经理表示要重点关注国企改革带来的投资机会。
  就上海而言2013年12月17日,上海市政府正式发布《关于进一步深化上海国资改革促进企业发展的意见》,明确要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提出推动企业整体上市、核心业务资产上市或引进战略投资者,成为公众公司;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功能,推动国有控股上市公司、非上市公司开放性市场化重组整合。
  值得注意的是,这已经是上海市国资委第二次启动国企改革了,距离上一次提纲挈领的上海国资改革制度性方案出台,已时隔5年。2008年9月,《关于进一步推进上海国资国企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发布,为上海国资的新一轮发展注入了生机。此后,上海本地股迎来一波前所未有的并购重组浪潮,上汽集团、百联集团、建工集团等大产业集团纷纷实现整体上市,“大集团、小公司”的原有格局得到显著改观。
  对于上海市新一轮的国资改革,有业内人士预见称,未来,随着新一轮国资国企改革方案的出炉,除了整体上市之外,上海国资旗下的上市平台将会获得更多“出路”,面临更多“选择”。而对于相关概念股的投资机会,该人士还称,短期内,相关板块及个股投资机会涌现,油气改革概念、地方国资改革先行概念和竞争性行业国企概念是掘金国企改革浪潮的三条主要思路。投资者可以通过业绩选择来分享国企改革红利。(第.一.财.经.日.报.吕.值.淼.)
  

  新一轮国企改革:号角已经吹响

  一张图看懂国企改革
  随着中石化、格力集团改革的破局,国企改革将在多方面对证券市场形成深远影响,券商研究认为——新一轮国企改革:号角已经吹响
  一、将有历史性的突破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目标,而国有企业改革是核心之一。相对于过去几次国有企业改革,本轮国有企业改革思路上有根本性的突破,其改革的效果也将得到充分体现。
  1、所有制改革上的重大突破
  本轮国有企业改革提出了混合所有制是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实现形式,这是所有制改革上的重大突破,表明国有经济和非国有经济在所有者权利上获得平等。混合所有制在一定程度上,通过引入非公有资本,可以在多方面提高国有资本的使用效率。比如国有资本和民营资本的经营优势互补,通过民营资本的进入优化国有企业的经营战略,减少国企管理层战略失误;通过引入民营资本改善公司治理,减少管理层对股东利益的损害等。
  2、国有资产管理思路的根本转变
  本轮改革提出国有企业管理体制从管企业向管资本转变,这是国有资产管理思路的根本性转变,真正让政府切实扮演出资人的角色。政府管国企难免政企不分,难免对国企的经营进行脱离市场化的干预,对企业管理层不会按市场经理人的要求进行激励。通过改革可以解决政企不分的问题,同时对企业的管理以市场化的激励来实现。
  3、真正体现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国有企业改革是让当前大部分国有企业,特别是竞争性领域的国有企业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市场竞争主体,摆脱国企由于政企不分造成的资源配置扭曲,实现资源有效配置。在现实中有些领域产能过剩可能正是地方政府为了保持GDP高速增长,或者作为政绩工程而要求国有企业加大投资的结果,这扭曲了市场资源配置效率。
  4、参与各方利益将都能得到改善,绝不是零和游戏
  国有企业改革的最终结果是要提高全社会的资源配置效率,这绝不是国企和非国企之间的零和游戏,在这个过程中各方是共赢的。对于国有企业而言,通过改革可以提高国资效率,盘活国有资产;对于民营经济而言,这可以拓展民间资本的投资领域。
  5、后续推进力度将明显加大
  近期部分国有企业推出了改革方案,如中国石化中国石化不会只是个案,还会有更多国企推出改革方案,国资委由上而下推动的改革和企业自下而上的改革将相结合。目前全国统一的改革模式可能难以形成,主要的推进方式可能是央企、地方国资委、地方国企根据自身特点推出相关的改革方案。随着部分地区和企业的改革方案推出,这将形成示范效益,后续改革的推进力度会加大。
  二、四个层次同时推进
  “分层”和“分类”是把握新一轮国企改革逻辑的关键。从宏观到微观,新一轮国企改革将从四个层次同时推进,在短期之内每个层面都有不同的着力点。
  1、所有制层面改革关键词:资本运作、整体上市
  在所有制和模式层面国企改革有两大趋势:从“管人的企业”转变为“管资本的企业”;从“单一所有制”转变为“混合所有制”。
  从“管人”到“管资本”,建立和完善“国有资本运营公司”和“国有投资公司”。国企改革的一大趋势是国有资本管理从“管理人”向“资本运作管理”转变,通过建立国有资本运营公司或者母基金形式参股不同行业,获得财务上的收益或者资产升值带来的收益。有些国有企业可以通过资产出售、改组获得现金,建立资本运营公司和国有投资公司进行金融或实体经济领域的投资。从所有制形式来看,国有资本运营公司和国有投资公司均为国有独资形式,我们判断,短期内这一领域的改革看点为:在央企、集团公司中选取若干试点进行国有资本运营公司和国有投资公司的改组。
  加快“国有控股公司”股份制改革,建立混合所有制企业。对于竞争性较强、经营管理优秀的大型国有企业集团,将通过兼并、重组、上市形成混合所有制企业。目前中央企业及其子企业引入非公资本形成混合所有制企业已经占到总企业户数的52%。截至2012年底,中央企业及其子企业控股的上市公司总共是378家,上市公司中非国有股权的比例已经超过53%,当前阶段国企股份制改革在子公司层面已经取得较大进展。我们判断,下一阶段这一领域的改革重心为:集团母公司层面的股份制改造(整体上市).
  2、行业层面改革关键词:分类改革、有进有退
  在中观层面的改革有两个步骤:第一步,是划分国企所属行业的类别,分类改革、有退有进;第二步,是从具体的经营操作上如何分类推进国企改革。简言之,就是解决“分类、定向”和“具体怎么做”两大问题。
  分类:“对号入座”——划分国企所属行业的类型。上海出台的《进一步深化上海国资改革促进企业发展的意见》将国有企业分为三类:“竞争类国企”以经济效益最大化为主要目标;“功能类国企”以完成战略任务或重大专项任务为主要目标;“公共服务类国企”以确保城市稳定运行、实现社会效益为主要目标,并引入社会评价。另据报道,拟3月份出台的珠海市《关于进一步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创新的意见》将国有企业划分为“竞争性”、“公益性”和“特定功能性”三类。按照这个思路,我们将国企细分为五个类型,从垄断到竞争的排序为:行政垄断型、自然垄断型、战略国安型、公共服务型、一般竞争型。
  定向:“两进三退”——政府调整国有资产行业布局的思路是“有进有退”。一方面,加大对“公益性企业”以及“与国家安全相关企业”的支持力度;另一方面,逐步放开“自然垄断型”和“行政垄断型”企业,并将“一般竞争型”国企的业务市场化,收缩过度竞争、产能过剩领域的“战线”。
  我们判断,现阶段这一领域的改革重点为:加快界定行业类型、定位企业职能。目前国资委管辖一百多家央企、上百家子公司,明确界定企业所属行业类型,厘清各个央企存在的必要性和肩负的任务,可以为未来从行业层面分类推进国企改革奠定基础,而各个地方陆续推出的国企改革分类和细则是看点。
  3、经营层面改革关键词:放宽内外准入,并购转型增效
  从经营操作层面看,国企改革最主要的任务是放松垄断管制,从而提升竞争程度和经营绩效。六大垄断领域盈利占全行业盈利比重高达32%,而其增加值仅占全行业的23%,行业垄断带来超额利润,但影响了企业的经营绩效。过去10年的经济发展表明,以国有垄断为主的第三产业发展明显落后。以国有控股企业的投资占比来衡量垄断程度,以投资增长来衡量其发展速度,可以发现,国有占比越高投资增长就越低。在过去10年中发展最快的4个行业(制造业、房地产业、采矿业和批发和零售业)中,除了采矿业以外其他行业国有占比非常低,这说明垄断造成了供给不足和相关领域的发展滞后。
  制造业产能过剩的根源在于民间资本投资领域过窄,目前只能集中在制造业、房地产业和批发零售等少数几个行业。而且在过去10年间,民间资本从别的垄断管制领域,特别是服务业领域中被挤出而涌入这几个行业。如果未来改革能够降低石油、铁路、电信、市政公用设施等行业的垄断度,以及医疗、社保、教育、文化传媒等公用事业的民间投资准入门槛,垄断领域和公用事业领域的改革能够顺利推进,这不但能够为未来十年提供充足的增长动力,而且也可以促使第三产业发展。这样既可以缓解制造业过剩局面,也可以缓解服务业供给不足状况。
  综合来看,垄断行业主要集中在公共品、资源品以及第三产业,因而破除垄断的着力点将主要落在水、电等公共服务行业,石油、天然气等资源型行业,以及交运、通信、文化、医疗、教育、金融等第三产业上。另外,除垄断领域之外,国企改革的对象也包括处于“垄断——竞争光谱”另一端的过度竞争、产能过剩的行业,包括钢铁、有色、煤炭等。
  对于垄断行业,经营操作层面的改革措施包括四种:①降低准入壁垒(民资进入,所有制改革的中观体现);②扩大对外开放(外资进入);③打破垂直垄断(网运分离);④放松价格管制(资源品、公共品的价格改革).
  对于过度竞争、产能过剩的行业,经营操作层面的改革措施包括三种:①兼并重组整合产能;②转变主营业务;③出售资产切割业务。
  我们判断,尽管通过“管网分开”、“网运分离”打破垂直一体化是破除垄断改革的大趋势,但目前引入民资、直接参与垂直垄断企业核心业务运营的阻力大,短期破题难。而公共产品价改的大方向已经明确,正处于推广和深化阶段。
  短期内,这一领域颇具有“爆发力”的改革看点为,垄断行业放宽内外准入、竞争行业并购转型增效。即降低垄断产业链条某个环节或者领域的准入壁垒,让民资进入(例如中石化案例);落实扩大对外开放的相关政策,让外资进入(例如自贸区相关行业政策);以及通过兼并、转换主营、出售资产消化过剩产能。
  4、内部激励改革关键词:地方试点先行,形式百花齐放
  “金手铐”提升企业经营效率。“金手铐”寓意企业内部的激励工具,包括利用股票期权、奖金红利等预期收入手段形成对员工的激励。“金手铐”一般都有时间限定,期间辞职离开则预期收益无法兑现。此举意在留住企业人才,激发人才的主观能动性,与公司其他利益相关者共同分享成长的果实。如果缺失“金手铐”这种长效激励机制可能会造成一个企业管理、工作人员的短视行为,在国企改革过程中建立企业内部长效激励机制的空间很大。
  顺序上,地方试点先行。从推进顺序上看,企业内部激励机制的创新和改革将从单一企业、单一地域的试点“破题”,成功的经验将推广至可比的同类型企业以及相同地域的企业,走一条“从边缘到中心”的路。预计年内地方层面推进的速度将会更快,而央企层面会相对审慎。
  形式上,百花齐放。从方式上看,根据企业分类定位及所处行业竞争程度的不同激励形式应该是百花齐放。例如从分享权益由低到高排序,可采纳的激励方式包括:分红权→增值权→虚拟股票→股份期权→限制性股票→业绩股票→MBO。对于激励方案细则的探索(激励方式的选取、激励的范围确定、退出机制设计等)将会是双向推进,即“自上而下”的指导和“新政”,以及“自下而上”的企业试点经验。
  行业上,激励创新型企业。以往看,实施股权激励的国有企业主要分布在传统型行业,例如机械、房地产、化工等。向前看,除上述经营绩效较好的传统产业之外,新一轮国企改革将更多地激励新兴产业和人力资本密集型企业,例如文化传媒、航天军工、设计科研院所转制企业。(上.证)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有用有用 没用没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4-3-4 08:43:21 | 只看该作者
 混合所有制是国企改革的重要支撑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允许更多国有经济和其他所有制经济发展成为混合所有制经济。允许混合所有制经济实行企业员工持股,形成资本所有者和劳动者利益共同体。”
  中国工程机械行业领头羊——中联重科,就是湖南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的一个典范,为全国国有企业改制改革,提供了“样本”。全国“两会”前夕,国务院国资委专题举办“样本的力量:混合所有制企业发展研讨会”。与会的国资委领导、专家学者和中外媒体一致推崇中联重科混合所有制改革经验,称“中联重科是中国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成功样本”。
  全国“两会”期间,为了探寻中联重科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成功奥秘和发展轨迹,中国经济时报记者专访了中联重科副总裁孙昌军。
  记者中联重科从21年前的一个国家级研究院,蜕变为中国工程机械领军企业,跻身全球工程机械行业第六位。成功的内因是得益于混合所有制改革在中联重科的成功实践吗?
  孙昌军:是的,在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全面深化改革决定的大背景下,国有企业的改革是重大的改革,混合所有制是国企改革的重要支撑。1992年,中联重科的前身,长沙建筑机械研究院,是建设部直属的唯一一家集建设机械科研开发和行业技术归口于一体的应用型研究院。在国家号召科研院所改制的洪流中,时任长沙建机院副院长的詹纯新为改变研究院发展困境,带领7个人、借款50万元创办了中联建设机械产业公司,走科技成果转化之路。20年前的建机院,日均收入仅万元;20年后的中联重科,日均收入超过2亿元,连续21年平均复合增长率超过50%,目前,总资产870亿元,员工3万人,居全球工程机械企业第六位。
  特别是从2005年至2006年间,公司大胆进行体制创新,确立了“裂变+聚变=全球化”的发展战略,将原有管理方式“打碎了重捏”,中联重科迈上了进一步混合所有制改革的道路。中联重科多年的发展和实践充分证明,混合所有制是国有企业改革的“定海神针”。
  记者中联重科混合所有制改革的路线大致是怎样的?分为几个阶段?
  孙昌军:自1992年成立至今21年间,中联重科不断进行体制、机制创新,通过自身的股份制改造上市、母公司改制、H股上市,最终形成了湖南省国资委、管理团队和骨干员工、战略投资者、国际投资者及其他流通股东共同持股的混合所有制产权结构。
  中联重科的混合所有制改革主要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中联重科股份制改造实现A股上市。1992年,时任长沙建机院副院长的詹纯新为改变研究院发展困境,带领7个人、借款50万元创办了中联建设机械产业公司,走科技成果转化之路。1996年,技术与服务不断得到市场认可的中联公司业绩规模已具备上市条件。1997年,在建设部的指导下,中联建设机械产业公司开始进行股份制改造。1999年,由长沙建机院作为主发起人,联合其他5家发起人,设立长沙中联重工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2000年10月,中联重科登陆深交所,上市发行5000万股A股,募集资金6.14亿元,在上市发行后1.5亿股总资本中,国有股49.83%,其他股东50.17%。中联重科由此迈出了混合所有制的实质性一步。
  第二阶段是母公司长沙建设机械研究院改制、整体上市。2008年,长沙建机院清算注销。2009年3月,其所持的中联重科股份在各股东间按股权比例进行分配。建机院清算注销后,中联重科仍由国有股东控股,但股权将发生变化,第一大股东湖南省国资委持股24.99%,管理层持股比例为12.56%,弘毅投资持股12.36%,其他股东持股50.09%。改制进行到这一步,中联重科产权终于得以厘清,基本形成了混合所有制的雏形。
  第三阶段,是发行H股实现资本国际化。随着中联重科不断壮大和加速的国际化发展进程,股权国际化成为大势所趋。2010年12月,中联重科在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中联重科此次共公开发行H股10亿股,募集资金总额150亿港元。中联重科股权国际化的大门正式打开。通过进入国际资本市场,中联重科的股权结构更趋多元合理,一个更加成熟的混合所有制企业展现在世人面前。
  记者改制为混合所有制企业之后,中联重科在国有资本的保值、增值方面取得了哪些成果?
  孙昌军:混合所有制的体制创新,在让中联重科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同时,极大地促进了国有资本的放大功能,实现了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从中联重科成立至今,国有资产最高时增值超过800倍。
  随着中联重科混合所有制的体制创新不断深化,国有资本体现出超凡的市场活力。2001年至2013年,中联重科相继在国内外并购英国保路捷公司等企业,整合全球优质资产,迅速拓展了产业链,获得了空前的发展动力。
  与此同时,中联重科在资本市场的表现同样活跃,在国内、海外进行了卓有成效的融资、成功发行美债并开发了自己的金融服务业务,不断为资本运作开辟新的空间。
  国有资本的保值增值方面,从2000年上市起的十三年间,尽管中联重科国有股比例从49.83%下降到16.19%,但国有资产不断增值,最高时超过800倍,而且从中联重科上市的2000年截至2012年,仅国有资产直接分得现金红利就超过12亿元。
  自中联重科整体上市,实现混合所有制以来,中联重科以优于行业平均水平的表现高速发展。随着中联重科混合所有制的体制创新不断深化、企业行业地位和国际信誉的不断提升,国有资本的影响力也在迅速增强。
  2008年,中联重科收购CIFA,文化要素在成功实现跨国合作中功不可没。意大利总统将“莱昂纳多奖”颁给詹纯新董事长,代表中国企业的文化软实力也为世界瞩目。
  2013年,中联重科在福布斯全球企业2000强榜单中排名第779位,成为世界排名第六、国内排名第一的工程机械企业,代表着中国工程企业“硬实力”备受认可。
  记者中联重科的实践推动了国资监管方式创新,证明了混合所有制能充分释放企业的发展活力,混合所有制既推动了企业的健康发展,又实现了国有资本的保值、增值。你认为,混合所有制的“中联模式”有何可供借鉴和学习的地方?
  孙昌军:我始终认为,中联的成功得益于深化改革。说起经验,我认为总结起来就是5点,11个字:创新、规范、民主、开放、可持续。
  创新是灵魂。中联重科的混合所有制变革,不仅在于实现了股权混合多元的体制,更重要的是由此建立起科学的法人治理、激励约束并重的运行机制,从而体现出体制、治理、机制三位一体的创新。
  规范是前提。我们始终相信,凡是有利于企业长远发展的改革,只要按国家政策规范地去做,就会获得一个好的结果。
  民主是保障。中联重科21年来变革很多,但一直在平稳推进,没有出现大波大澜,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对内实现充分的民主,使员工在观念上认同,是改革达到预期目的的一个重要因素。
  开放是关键。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混合所有制本身体现了一种包容开放的精神。在改制过程中,我们始终坚持吸纳融合股权的开放、人力资本经营的开放、资本运营的开放、文化管理的开放。
  可持续是目的。具体说起来,这个可持续包括六个方面:体制的可持续、战略的可持续、人才的可持续、管理的可持续、技术的可持续和文化的可持续。(中.国.经.济.时.报.)



  今年两会将给中国股市带来什么?
  每年全国两会期间,投资者都期盼有积极的股市政策出台,借以提振行情。今年自然也不例外。笔者认为,我国股市自2009年下半年以来表现疲软,纠结不断,亟待通过政策调整加以改变;今年出台提振资本市场重大改革举措是可能的,也是迫切需要的。
  在2013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促进资本市场稳定健康发展”,“提高银行、证券、保险等行业竞争力”,“加快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的要求;李克强总理在首次记者招待会上,提出了“打造中国经济的升级版”的概念,强调“把改革的红利、内需的潜力、创新的活力叠加起来,形成新动力,并且使质量和效益、就业和收入、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有新提升”。
  2013年股市的改革和发展,也是在这样的政策基调上推进的。市场行情总体上表现为主板弱、创业板强,这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经济转型升级的节奏。另一个重要因素是,2008年信贷过度扩张的后续影响持续发酵:各类理财产品充斥市场,粗略估计额度达30万亿元,这客观上促成了资金分流。房地产市场与信贷过度扩张密切关联,调控政策的朦胧感也加剧了股市的压力。
  针对去年6月末和12月末所谓“钱荒”的情况,高层及时给出指导意见,人民银行及时稳定市场预期,鲜明地表达了“货币投放既不继续扩张,也不骤然收紧”的态度,并且创新推出了一系列操作手段。特别是去年12月至今的货币总量管理措施,显著提升了公众对金融稳定的信心。
  今年两会前夕,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连续贬值,双向波动特征更加明显。对此,人民银行副行长易纲解释,我国国际收支略有顺差,但是总体向基本平衡发展,不要对人民币近期贬值过度解读。不过,笔者认为,这一迹象的积极意义不可小觑,毕竟人民币汇率形成的自主性在增强。
  今年1月,停止了一年多的新股发行工作重新启动,向注册制过渡的历史进程也同时开启;但是,长期积累的市场失衡不可能一夜之间化解,长期缺失的市场机制短板不可能一夜之间弥补,以定价为核心的一系列矛盾继续得以表现。下一步,究竟该怎么办?是加强外部管制还是释放市场主体活力?是恢复“窗口指导”还是鼓励价格博弈?
  笔者认为,没有一句话可以概括的答案,但大力深化改革、鼓励市场主体公平竞争是唯一的路径。改革既要疾步、又要步稳,要急而不乱。新股发行改革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主要是询价机构报价失信、发行人急功近利、承销商只为融资者服务,最终还是要靠市场化来解决。发行人、保荐人以及所有市场参与者,任何人使用非市场化的手段参与市场竞争,监管者就应该给予非市场化的处置。
  在整个改革攻坚战中,落实“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理念,必须解决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这对于中国股市的改革具有极强的现实指导意义。要果断调整监管者与证券公司、基金公司等市场主体的利益机制,解决好监管者与这些市场主体的关系问题。要鼓励市场主体“站起来”,拆除其“政策呵护的温床”。只有这样做,市场主体才能真正成为市场主体,博弈才可能公平进行,监管才不会投鼠忌器。
  笔者相信,今年两会期间,代表委员们会就这些改革措施提出好的意见,也会借此推进相关改革。我们期待以信息披露为中心的监管理念落到实处,股市更加透明和高效,真正焕发出投资市场的魔力!(证.券.日.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欢迎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