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末,证监会对《上市公司非公开发行股票实施细则》部分条文进行了修订,发布了《发行监管问答——关于引导规范上市公司融资行为的监管要求》,再融资的监管得到空前的加强。在周六的文章分析中,我也强调了几个观点:其一,整体再融资监管的增强,在目前的市场背景下,有助于缓解市场的供求关系,改善资金面的压力。其二,这一政策将对于中小创业板构成压力,因为诸多监管政策将抑制中小企业的外延增长空间。其三,对于白马股和蓝筹股一如既往的看好。从周一市场整体的行情来看,正是在白马股和低估值蓝筹股的带动下,大盘持续回升,且创业板走势比主板要弱很多,在尾盘才出现反弹。
就周一市场的基本面信息来看,有一则信息非常值得我们关注,有媒体报道首批养老金资金将主要划拨给在最近一次社保基金考核中表现优秀的基金经理。首批养老金权益类组合有望本周打款,将资金划给管理人,约百亿规模资金大概率投向“优选价值”和“指数增强”两类组合。这一信息值得我们高度重视,之前市场期待已久的养老金入市终于脚步临近了。但我们更应该理解这一信息的本质,在2016年的时候,在政策转暖的背景下,增量资金的入市给A股带来结构性的行情。这一年的增量资金,主要就是保险资金为主。我们看保险资金的流向,主要还是消费白马股和低估值的蓝筹股。正因为如此,消费白马股和低估值的蓝筹股在2016年成为市场行情的主流。
我们再来看看上述养老金的入市,大家可以想想一下,养老金入市后,会配置哪些板块?其实依然还会是白马股和低估值的蓝筹股,这一点其实不难理解。无论是保险资金,还是养老金,或者是今后源源不断将流入的QFII等海外的机构资金,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追求价值投资和中长期的保值增值。这不仅是这些机构资金本身的投资需求,也是管理层的政策导向。同时,结合文章开头所描述的,2016年以来,在管理层持续不断的加大市场监管的背景下,机构资金持续入市,最终造成了这些新增的机构投资者的投资逻辑,也就是价值投资逐渐成为市场的主流,也越来越被管理层所倡导。最终使得原来市场的存量资金发生倾斜,中小创业板中的资金,持续流入白马股或者低估值的蓝筹股。
从周一市场的走势来看,已经非常明显的感受到了这一点。譬如周一银行股走势异常强势,很多中小创业板的次新股大幅下跌,但是银行股中的次新股却持续强势。除了低估值金融股的走强外,白马股也再度崛起。譬如贵州茅台、美的集团周一创下历史新高,而泸州老窖创下4年多的新高,云南白药则创下最近一年的新高。格力电器等诸多消费白马股均走势强劲。我们对比一下,低估值的蓝筹股和龙头白马股的走强,和创业板的疲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从2017年市场背景而言,经济的改善可能带来超预期的因素,譬如不久前,海关总署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1月,我国进出口总值2.18万亿元人民币,比去年同期增长19.6%。其中,出口1.27万亿元,增长15.9%;进口9111.7亿元,增长25.2%;贸易顺差3545.3亿元,收窄2.7%。考虑到春节的因素,1月份的工作日比去年要少几天,但是最终的出口数据却远远超出了市场此前的预期。出口的超预期,可以说是今年经济的第一道曙光。此外,改革的力度还将加大,且由于债市、楼市等市场的持续降杠杆,使得资金在今年将部分流入股市。虽然和2017年相比,行情的基本面背景不一样,新增入市的机构投资者类型有所差别,但是有一点和2016年是基本一样的,那就是管理层对于市场的监管力度是保持高强度的。
由此来看,2017年的股市上涨路线图已经越来越清晰,但又似曾相识,其实很可能就是2016年股市格局的很大程度的翻版。创业板和中小板继续保持远远弱于主板市场的表现,白马股和低估值的一线、二线蓝筹股在全年保持轮动行情。今年一个新的变化可能在于,中小创中的细分行业龙头股会有不错的表现机会。
作者简介: 何群荣:曾荣获由新浪网、和讯网、《英才》杂志等评选的首届“中国财经博客50张面孔”,并获得“最稳健财经博客”称号。在东方财富网、新浪财经、搜狐财经、中金在线等各大财经门户网站开设名家专栏博客;曾多年受邀在广州电视台、南方电视台、广东人民广播电台担任特约嘉宾。
|